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第322节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呜!

  随着姜耀一声大喝,天龙承天戟带定风雷之声,一戟正中忽必烈的后心!

  强大的冲击力,直接将忽必烈一分两半,带起漫天血雨!

  噗通!

  两个半截身躯,从马背上滚落。

  然后,姜耀收起天龙承天戟,一边喊着“四王子忽必烈死了,尔等再不归降,更待何时?”,一边拨马转身,将远处代表忽必烈的大纛打落于地。

  “四王子忽必烈死了,尔等再不归降,更待何时?”

  华夏将士纷纷呐喊,有用汉语喊的,有用蒙古语喊的,以助姜耀之声威。

  蒙古军本来就不敌宋军,此时见忽必烈的大纛没了,华夏人又齐声喊忽必烈死了,顿时军心大乱,士无斗志。胆小的扔了兵器跪地轻降,胆子大的纷纷逃命、

  宋军趁势掩杀,这一场大战足足从清晨杀到天黑,长达七个时辰,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直杀得四野里黄沙浸血,死尸山积。断枪折戈、死马破旗,绵延十余里。

  事后一统计,此战斩首蒙古兵万余,四万余人请降,俘获骡马骆驼牛羊金银财物帐篷器械无算。

  完全可以说,自从朱仙镇大捷以来,华夏对异族,从无如此大的战果。

  “万胜!万胜!”

  “姜盟主万马军中,斩蒙古四王子忽必烈!”

  “华夏有必伸之理,匹夫无不报之仇!”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就在眼前!”

  “岳武穆您在天上睁开眼看看吧!我们这次取得了如此大捷之后,还要继承您的遗志,直捣黄龙!”

  ……

  消息传出,襄阳城内欢快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足足一夜都没有停歇。

第230章 击杀大汗蒙哥,囚禁黄蓉

  襄阳大捷的消息传至临安,全城百姓一片欢腾。

  废话,谁不知道,”天下大势,首蜀尾淮,而腰在荆襄。若襄阳失,则江陵危。江陵危,则江南危”啊!完全可以说,襄阳一失,南宋的灭亡就进入倒计时。

  此次蒙古四王子忽必烈率领十二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兵围襄阳,大有势在必得之势,朝堂上下几乎都紧张地喘不过气来,临安城都一日数惊。

  如今,大宋有英雄姜耀出世,阵斩蒙古四王子忽必烈,歼敌十二万,大宋中兴有望,百姓也能得太平,能不高兴万分吗?

  不过,朝堂上的气氛,却颇有些微妙了。

  高兴自然是高兴的,毕竟襄阳保住了,大宋不必面临亡国之危了。不过,这突然冒出来的姜耀是怎么回事?武人做大,非朝廷之福啊!

  所以,关于襄阳功臣的封赏,磨磨蹭蹭,足足三个月的时间才定了下来。

  吕文德作为此战最大的功臣,没什么好说的。

  他本质上不是武将而是文官,又走了贾似道的门路,有贾似道的姐姐贾贵妃帮着吹枕头风,朝廷升吕文德京湖制置使、加封宁国公。吕文德掌握湖南湖北的军政大权,声势一时无俩。

  姜耀加封显谟阁学士,秩三品,回京献俘,另有大用。

  在朝廷看来,大宋文贵武贱,姜耀虽然丢了兵权、但由一介武夫转为三品文官,已经是皇恩浩荡了,能有什么不满意的?

  什么?士人们因为姜耀未经科举,得此美职不满?

  姜耀到了京城,还不是任由他们揉圆搓扁?

  纵然当初英雄盖世有灭国之功的狄青,还不是被他们左一个狄青家出了祥瑞,右一个狄青意图谋反,搞得郁郁而终了吗?

  姜耀死后,朝廷为他恢复名誉,也就不算薄待功臣了。

  不过,朝廷官员们想的挺好,旨意到达到日,姜耀却已经在誓师北伐了。

  襄阳城外,点将台前,姜耀缓缓向麾下的八万虎贲看来。

  没错,就是八万。

  襄阳一战,姜耀麾下的五万民壮死伤近一万,不过战后百姓踊跃从军,达到了六万之众。原本朝廷正规军,有一万自愿归入姜耀麾下。另外,就是俘虏了。

  所谓俘虏四万余蒙古军,真蒙古人不过八千——成吉思汗总共才十万真蒙古军,分给了四大汗国。忽必烈一个大汗汗国的四王子,能有多少真蒙古军?

  姜耀选一万勇健且没有对百姓血债的华夏人从军,其余尽数杀了。

  所以,姜耀的北伐军总共为八万之众,姜耀自封为北伐大元帅。

  “来人,取酒来!”

  随着姜耀一声令下,一名真龙卫端着一个托盘,快步登上点将台,双膝跪地,将那托盘高高举起。

  托盘之上共有九杯酒。

  姜耀端起第一杯酒,道:“如今北伐在即,吾这第一杯酒,祭华夏先贤,孤悬河西之张议潮!安史之乱后,大唐河西诸州,俱皆落入异族之手。丁壮者沦为奴婢,年老体弱者被杀害,断手凿目,抛之荒野。河西华夏子民,日夜思归华夏。有英雄张议潮出,率众驱逐异族,光复沙州,然后逐步收复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州之地,遣使者携十一州,重归华夏!可惜,张议潮去世后,朝廷无能,河西诸州重新落入了异族之手,距今已有近五百年矣!吾在此祭奠先贤张议潮曰:请张先贤在天之灵张目下看,吾等此次北伐,必将使河西十一州之大好山河,五百年后再归华夏!张先贤,尚飨!”

  言毕,姜耀将第一杯酒,抛洒于地。

  “吾这第二盏酒,祭华夏先贤杨继业!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北伐燕云十六州,结果关键时刻被胡人吓破了胆,驴车逃遁。我华夏先贤杨继业,为了掩护四州子民,与敌军决战于陈家谷口。苦战终日,绝食而亡,距今已有两百余年!杨老令公,你的在天之灵,张目下看,吾等此次北伐,必将恢复燕云十六州!杨令公,尚飨!”

  ……

  “吾这这第九杯酒,祭的是我华夏先贤岳飞。靖康之变后,我华夏有英雄出,姓岳名飞,字鹏举……”

  姜耀雄壮的声音,在点将台上响起。

  “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的张议潮!“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岳飞!

  一个个华夏先贤,仿佛与他们同在。华夏的气运民心,仿佛在他们身上汇聚。

  将士们心中无不热血沸腾,要和姜耀一起北伐中原,恢复华夏无数大好河山,建此盖世奇功。

  不过,正在这时——

  “姜显谟慢来!姜显谟慢来!朝廷有旨意到。”

  叮铃铃~~

  随着一阵马褂銮铃声响,吕文德一边高声叫喊,一边率领数十骑飞奔而来。

  他快步走上了点将台,高举一卷黄绫圣旨,高声道:“北伐中原,诚然重要。但是,需要朝廷仔细统筹,从长计议,万不可冲动!如今,朝廷已经封姜英雄你为显谟阁学士,即日入京献俘面圣!”

  顿了顿,又向八万虎贲看来,道:“尔等也俱有封赏,北伐之事,暂且坐罢!”

  哗~~

  吕文德话音刚落,全场一片哗然。

  “怎么?不北伐了?”

  “朝廷这是像不信任岳武穆一样,不信任姜大帅啊!”

  “不知是谁进了谗言,这是朝中出了秦桧!”

  “哼哼,恐怕不止秦桧那么简单!如果没有高宗支持,秦桧有那么大的胆子?!”

  “慎言!慎言!咱们看姜元帅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他还敢抗旨不成?”

  “恐怕咱们也没好下场。”

  “完了!大宋中兴无忘!”

  “难道,我华夏族运已到尽头,姜英雄的出现只是回光返照吗?”

  ……

  姜耀自从掌握兵权以来,一直对士兵们进行爱国教育,岳飞之事,更是大讲特讲。将士们谁不知道当初的岳飞是何等英雄,后来又是何等悲惨的下场?他那些部属,也都命运惨淡。一时间如同一盆凉水兜头而落,将士们沮丧愤懑之极。

  然而,姜耀的回答,大大出乎了八万虎贲的预料之外。

  姜耀向吕文德看来,道:“我都封了显谟阁学士了,敢问朝廷封了你什么官儿呢?”

  吕文德道:“皇恩浩荡,封吕某为为京湖制置使、加封宁国公。”

  姜耀朗声道:“那敢问宁国公,这华夏是谁家的天下?”

  “当然是赵家的天下。”

  “哼,如果是赵家的天下,这天下兴亡,与我姓姜的何干?与这些将士何干?”姜耀以平生最大的音量,道:“我以为,华夏乃华夏人之天下也!正如我华夏先贤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吕文德面色大变,道:“怎么?姜耀,你想造反不成?”

  “非是造反。而是如今,十二万蒙古主力被灭,我华夏北伐有望。为了华夏,我姜耀誓死北伐,绝不奉诏!”

  “姜显谟,你可要想清楚了,你如果执意北伐,就是朝廷的叛逆,会断绝你的一切后勤粮草供应。”

  “那又如何?”姜耀毫不在乎地道:“这话说的,好像是大军的军饷,是朝廷发的似的。我麾下大军的军资,还不是一直姜某一力承担?”

  吕文德气急败坏地道:“你……你会后悔的!”

  “我后悔不后悔,容后再论。倒是你宁国公……”姜耀道:“吾等逆了朝廷之意,坚决北伐,势必会被朝廷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如果朝廷为难将士们的家眷……别的不敢说,姜某人的本事,你是知道的。吾取你性命,如探囊取物尔!”

  “你……你……咱们走着瞧!”

  吕文德无计可施,又着实怕了姜耀的手段,悻悻而去。

  姜耀再次向将士们看来,道:“吾再说一件事吧。在距今一百年前,我华夏出了一位大英雄。他率军北伐,中原各地军民百姓人心振奋,群起响应。一时间,黄河南北共有数十万华夏好男儿参加义军,金朝自燕山以南号令不行。可正在这时,朝廷有旨意到,命那大英雄领兵北返。大英雄退兵之日,汴梁百姓遮道相留,说相公此去,吾等死无葬身之地矣!大英雄也泪洒当场,慨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首节 上一节 322/3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开局献上狗符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