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第299节

  傅恒和讷亲,稍微犹豫了一下,就点头应了。

  他们和乾隆一样,不认为此战有什么意外。

  本来么,按他们的计划,五万大军,有心算无心,攻打宁国府里面的几千兵马,能有什么意外?

  皇上憋屈狠了,要发作就让他发作呗!

  太后自然也无可无不可,以乾隆的主意为准。

  于是乎,四人信心满满,就要传令,一万兵马杀向宁国府,做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也正是在这时——

  哒哒哒~

  鸟枪之声,响如爆豆一般。

  咚!

  咚!

  咚!

  还有零星的大炮声,震耳欲聋。

  怎么回事?

  就算宁国府发生了激战,怎么这枪炮声这么近?

  难道说——

  一股极为不祥的预感,涌上了四人的心头。

  正在这时——

  “不好了!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一名太监飞奔入内,带着哭腔道:“启禀皇上、太后,大事不好了!那逆贼贾蓉,带兵杀入皇宫来了!”

  “啊?还……还能如此?”

  噗通!

  乾隆直接摊坐在龙椅上。

  他已经顾不得想,贾蓉从哪里变出来这么多兵了。

  只是极度傻眼:我这刚放出来,就要再被关起来了?或者是……死于非命?

  ……

  ……

  半个时辰后。

  咚咚咚!

  姜耀带着数十甲士,走入了大殿,三十多把鸟枪的枪口,对准了太后、乾隆、傅恒和讷亲。

  “贾蓉!”

  傅恒抖着嗓门对姜耀大喊:“你想要弑君,就先过了老夫这关!”

  “对,先踏过我们的尸体!”

  讷亲望向姜耀的目光,充满了绝望恐惧,但还是竭力说出忠诚的话语。

  乾隆也竭力保持着皇帝的威严,冷冷道:“放过太后吧!有什么事情,只在朕一身!”

  太后道:“事已至此,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说起来,她是第三次面临死亡了

  第一次,是在半年前,姜耀攻入皇宫之时。

  第二次,是在要傅恒、讷亲相信她之时。

  第三次,就是现在了。

  千古艰难唯一死。

  不知有多少自杀的人,临终反悔,渴求活命。

  太后虽然说得硬气,但是她的嗓音大变,身躯不住颤抖,不敢直视姜耀。

  姜耀却微微一笑,来到太后的面前,托起她的下巴,道:“放心,为了避免群雄四起,军阀混战,我现在既不会杀你,也不会杀乾隆。不过……”

  “什么?”

  姜耀向着宫外一指,道:“这大清的根基,今晚却是留不得了!今夜,是长刀之夜,吾要血洗京城!吾要你们眼睁睁地看着族人如何惨死刀下,吾又是如何一步步地灭了这大清!”

第214章 姜耀登基,大婚黛玉

  火火火!

  此时,皇宫内外,已经火光冲天。

  姜耀的大军,在“平叛”之余,在城内那些“大清根基”的聚居区放起了大火。一方面,是动摇“叛军”的军心。另外一方面,则是一劳永逸了。反正明天,可以把一切责任推到那些“叛军”的头上。

  没错,就是“叛军”。

  关于今夜的大乱,姜耀早已想好了公开的说辞:伪帝心腹不甘心失去权势,劫持太后,掀起叛乱。镇国郡王扶危定难,率领大军,将叛乱一举荡平。

  事后宽洪大量,对伪帝不予追究。但对图谋叛乱的乱臣贼子,必须抄家灭族,以儆效尤。

  这场大火果然烧的很好。

  眼见家中起火,不知多少叛军偷偷溜号,跑回家中救火,让姜耀大军的进展更为顺利。

  当然了,他们的逃走对自身的安危毫无意义。

  第二天,姜耀的大军控制了城中各个战略要点之后,开始了一场疯狂的搜捕。

  有抓错,勿放过。

  宁可错抓三千,不可放走一人。

  第三天,无数朝廷显贵,在士兵的押送下,狼狈不堪地走在大街之上。从他们残破却衣料不错的衣着中,可以辨认出许多人曾是位高权重的官员。其中甚至夹杂着不少身系黄带子的皇族成员,包括王爷、贝勒等顶级权贵。

  相对而言,那些什么尚书、侍郎、大学士等高官显贵,此刻却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如今形象凄惨,令人唏嘘。他们大多披头散发,面色苍白,有的人甚至只能赤足而行。

  在这些人后面,则是普通的士兵、家奴乃至于他们的家眷了。

  虽然昨夜的大火和战乱中,这些普通士兵死了不少,但此时被押出来的,连同这些人的家眷在内,依然高达十数万人。

  随着北静王水溶的一声令下,红衣大炮发出了三声震天怒吼,一场大规模的砍头活动正式开始了。

  京城的老百姓们,对于昨夜那天惊天巨变当然甚是恐惧慌乱,但忽然见到这么多比他们身份高的人物,被一批批地集体杀头,顿时极度的激动代替了一直以来的种种不安。

  随着一批批的头颅落地,竟然发出了阵阵喝彩之声。

  不管怎么说吧,随着这场长刀之夜,京城内反抗姜耀的力量甚至反抗的潜力,都被消灭一空,唯一剩下的,只有皇帝和皇太后,以及伪帝“乾隆”,这三个吉祥物而已。

  太后还在,皇帝还在,甚至“伪帝”都在,你们有什么不满的?

  谁敢叛乱,就别怪镇国郡王镇压你们这群大清的乱臣贼子。

  再说了,大清上层被屠戮一空,谁有足够的号召力啊?

  几场小规模的叛乱,被姜耀迅速平定。

  唯有东北地区,作为大清的“龙兴之地”,有些麻烦,聚拢起了数万兵马,要“清君侧”,杀死贾蓉这个“活曹操”。

  姜耀甚至连根本部队都没动,直接调岳钟琪率军平叛。

  在历史记载中,雍正六年,湖南靖州秀才曾静派门人张熙致信岳钟琪,一面对雍正帝极尽责骂之词,一面以岳飞抗金的事迹激励岳钟琪,劝他掉转枪头指向金人的后裔满人,为宋、明二朝复仇。岳钟琪假装同意,骗出口供,反过来抓捕二人。

  但是,要说岳钟琪真对大清有多少忠心,也不尽然。

  比如,在历史上,岳钟琪如此能征善战,雍正意欲让他入汉军旗,成为大清的“自己人”。结果,胤祥受雍正之命来见岳钟琪,与他交谈许久,但直到离开都未再提及此事。雍正帝知道后,很是好奇,询问胤祥为何不说,胤祥回答:“我看岳钟琪的意思,好像不是很愿意入旗籍。”雍正帝说:“如果是这样,那你也不必再提了。”

  说穿了,不过是岳钟琪多么忠于大清,而是看不上曾静等人,认为他们注定不能成事,反而会连累自己罢了。

  如今姜耀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岳钟琪当然知道该怎么办。

  他率领五万大军,杀入东北,不但平定了叛乱,还和前来趁火打劫的俄罗斯人见了一仗。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算“直捣黄龙”,没辱没了先祖“岳飞”的名声了。

  大局已定后,姜耀依旧不着急。

  治大国如烹小鲜嘛。

  全部督抚都换上汉人之后,又过了两年,待汉人全部控制地方后,姜耀才“加九锡,入朝不拜,参拜不名”,距离登上皇位仅有一步之遥。

  直到这时候,他才以本名姜耀的名义,迎娶林黛玉。

  这就是姜耀对林黛玉的偏爱了。

  后世很多人以为,薛宝钗比林黛玉是更适合做正妻的人选。

  但是,姜耀相当不以为然。

  的确,薛宝钗经常劝贾宝玉多多谋划“仕途经济”之事,但是,到底什么是“仕途经济”之事呢?薛蟠干的那些破事儿,她能不知道?如果贾宝玉做了官,是不是还要宝玉庇护薛蟠呢?

首节 上一节 299/3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开局献上狗符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