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第130节

  “如此功绩,必定不让刻崖北海,永彪史册,流传千古!”

  “上将军万岁!天策军万岁啊!”

  ……

  没办法,这可是一战之下,把朱罗王婆客难兰和贵霜王全抓了。

  你说你取得了决战的胜利,歼灭数十万敌人,谁看见了?是不是你在自吹自擂?

  但是,把两个王抓了,这战绩就任谁都不可能否认了。

  贵霜国,人口一千万,当世四大强国之一!

  朱罗国,那是半个天竺!天竺国,那是佛祖的国度!不知多少高僧来华夏弘法。又有不知多少华夏僧人,想要去天竺取经!

  而现在,这两个国家的国王,都成为了天策军的阶下囚。

  这是何等的功业?

  事到如今,谁能否认天策军取得了一场极其辉煌的胜利?

  傻子都知道,此战必将流传千古,参与此战的将士们也将与有荣焉。

  “吾忠勇的将士们!”

  姜耀虽然心中也甚为高兴,但在此刻还保持着极大的理智。

  待将士们的声音渐地,他朗声道:“此战,吾天策军,一战歼敌近五十万,俘贵霜王波调、朱罗王婆客难兰,的确战果颇丰。但是,还有一项不亚于它们的战果,在等待着吾等摘取!”

  “什么战果?”

  姜耀道:“诸位可知,除了我华夏之外,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是哪些吗?第一,就是罗马人的罗马城。第二,就是安息帝国的泰西封。第三,就是贵霜帝国的国都富楼沙了。”

  “此城有人口七十余万,风景优美,鲜花似锦,瓜果飘香。不用说什么王宫府邸了,光大大小小的庙宇,就有近两百座。世界上最大庙宇,也在此城!”

  “此城集中贵霜七成以上的贵族,有贵霜数百年来积攒的金银珠宝,有无数能工巧匠,有无数美丽如同花儿一样的小娘子。简而言之,这就是一座,类似于我华夏,未被焚毁之前的长安或者洛阳的城市!你们说……”

  顿了顿,姜耀缓缓向诸将士看来,道:“吾等,是等着三国联军战败的消息传到富楼沙,城里的富人和美丽的小娘子都跑得差不多了,再取富楼沙呢?还是,趁着敌军战败的消息还没到富楼沙……就将此城彻底封锁,完全拥有?”

  “愿随上将军,攻取富楼沙!”

  听着姜耀对富楼沙的描述,八千将士简直能放出光来,齐声高呼。

  姜耀大手一挥,道:“那么,出发!”

  轰隆隆~~·

  八千将士在姜耀的率领下,急行军三百四十里,当夜晚间即兵围富楼沙。

  当然了,八千将士,要想将一座近百万人口的城市围个水泄不通,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是,又何必水泄不通呢?

  将士们骑着战马纵横,只要封锁主要出城通道不就行了?反正只要是敢逃出城的,直接射杀就是。反正,现在贵霜刚刚经历一场空前惨败,连贵霜王都被抓了,无人敢来援富楼沙。反正,以玄甲卫、虎豹卫的精锐,再加上姜耀的勇武,城内的那点子守军,在野战中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不可能护卫着城中的贵人逃脱。

  另外,天策军的增援部队,也在不断到来!

  第二天,来了一万精骑!

  第三天,一万五千精骑!

  第四天,不但有一万五千精骑,还运送着大量的物资赶到。

  姜耀一声令下,全军竖立起了白帐篷。

  事到如今,天策军的规矩,在贵霜的贵人们中,简直尽人皆知。

  天策军升起白帐篷,意味着,守军只要投降,就能保全全城百姓的性命并且不会被贬为奴隶。但是,投降的时限,仅仅有三天。

  在白帐篷竖立起来之前的三天时间里,姜耀已经有意放进城内一些前线逃回来的败军,向城内的贵人们传去三国联军惨败,朱罗王和贵霜王被活捉的消息,引得城内人心惶惶。姜耀射杀一切敢出城的人,更是给了城内之人越来越严重的心理压力。

  如今,眼看城外的天策军越来越多,天策军又竖起了白帐篷……城中的贵人选择抓住最体面的投降机会。

  吱扭扭~~~

  白帐篷竖立起来的第二天,富楼沙的北城门开了。

  在宰相摩罗的率领下,数千名富楼沙大小官员、贵人,身着白衣,出城请降。

  富楼沙,这座除华夏诸城外,世界排行第三的,繁华美丽的城池,完整落在了姜耀的手中。

第93章 瑜伽美人,战后的处置

  三个时辰后,富楼沙,王宫大殿。

  “尊敬的天策上将啊,您的智慧和力量无人能敌,您的伟大征服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秩序。吾等现在,对您的无上权力和威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吾等愿意做您最忠诚的子民,感谢您赐予我们的和平。我们愿意,遵守您赐予我们的任何秩序!”

  宰相摩罗率领六百八十七名,富楼沙城内最为有头有脸的人物,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姜耀的面前,说出最谦恭的话语,表示臣服。

  他们不是在城外投降吗?

  怎么又到了王宫大殿了?

  因为,姜耀一声令下,富楼沙城内所有军民百姓,无论是八十岁以上走不动路的老者,还是刚刚出生的婴儿,都要来到城外,向天策军请降。

  现在偌大的富楼沙城内,三千天策军控制了整座王宫,正在细细搜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角落。

  一万五千天策军,在城内进行搜查。但凡发现活人,一概处死。

  而城外的三万天策军,正在对全城军民百姓,进行户籍以及财产的登记造册。

  抢劫……啊,不,收税,不但是一种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拿破仑为什么得军士们拥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成为了拿皇?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把破城后军士们的无组织无纪律的充满不必要破坏和杀戮的抢掠,变成了军队有组织有纪律以及很少破坏和杀戮的搜刮,让破城的收益翻了至少三倍。

  拿破仑再将破城的巨大收益,进行公平分配,当然就成为了军队最喜欢的人,进而成为军队的最高统帅——皇帝。

  对于富楼沙这么繁华富庶的城市,姜耀这“收税”,也是收的小心翼翼。

  既不能收的少了,亏待了自己。也不能完全涸泽而渔,破坏了城市的正常生产,以后没的收了。

  这全体军民百姓出城,进行户籍和财产的甄别和登记,就是“收税”的第一步了。

  当然了,那些富楼沙城内的达官贵人们,可不知道姜耀内心的想法。

  但正是因为不知道,他们加害怕!

  很简单的道理,全体军民百姓留在城中,还对天策军有一定的抵抗之力。现在出了城,可就完全是任天策军宰割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蒙古军队,就做过不少类似的事:先骗城内的人投降不杀,然后让所有人都出城,进而全数屠了——后方留下拥有大量人口的坚城,对人数甚少的蒙古军威胁太大。

  虽然这些贵霜的达官贵人们,不可能知道这段历史,但是,这又不是什么奇谋妙策。已经不少人想到想到这个可能了。不知多少人,现在面色惨白,两股战战,跪都要跪不稳。

  “哦?遵守吾赐予我们的任何秩序?说得好,吾心甚慰。”姜耀道:“那么,现在,吾就将这新的秩序,告诉汝等!愿意遵守的,活着,甚至还可能继续荣华富贵。不愿意遵守的,那也随你们,反正吾天策军一向缺少奴隶。”

  众贵霜贵人赶紧齐齐叩首,道:“愿遵上将军一切命令。”

  “很好。程武,念吧!”

  这么冗长的处置,姜耀当然懒得自己说。还是让身后侍立的程武,一条条念给这些贵人听。这些规矩,用汉语念一遍,再用贵霜通用语言念一遍。

  首先,当然是一些类似对凉州异族的处置。从六岁以上的孩子,到八十岁以下的老者,都要在三年内,学会基本汉语。两年后,未通过考试者,尽皆斩首。从今日开始,半年后不得穿任何异族服饰,必须服汉家衣冠。任何私藏非汉家图书典籍者,以谋反罪论处,诛三族。

  贵霜全国,也只有花剌子模地区位于丝绸之路上,会汉语通汉字的较多。现在,已经是深入贵霜内陆了,通汉文识汉字的很少。就是现在繁华富庶的富楼沙城内,会做汉服的裁缝,都仅仅是大猫小猫两三只。所以,姜耀定的这方面的规矩,比凉州要宽松一些。

  不过,接下来的处置,就要比凉州严重多了。

  首先,就是最重要的“和平税”。

  天策军仁慈的赐予了富楼沙七十多万子民和平,难道还不应该收取一定的税收?

  按照贵霜通用的“第纳尔”计税。

  全部家产在六个第纳尔金币以下的,也就是说不到一两黄金的,收取家产的一成。

  全部家产在六个第纳尔金币到十八个第纳尔金币之间的,也就是说一两黄金到三两黄金的,收取家产的两成。

  ……

  依此类推,越富有的人,需要交的“和平税”越多。

  最后,是当家产在三万个第纳尔以上,也就是五千两黄金以上者,需要收取家产的八成的和平税。

  光是金银财物当然没那么多,可以用宅子或者铺面、工坊抵税。

  毕竟,姜耀需要移民嘛,也得给移民提供宅子以及一定的产业不是?只是,在富楼沙如此繁华大城移民,这些宅子和产业是不可能是免费赠送的,必须得交一笔比较划算的钱财买下来。

  不管怎么说吧,这条规矩一出,贵霜贵人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忧的是,姜耀搜刮的如此之狠,在场哪个人不得大出血?

  喜的是,既然姜耀搜刮得如此之狠,那很显然,是不打算要他们的命了。和小命比起来,再多的钱财也不算多不是?

  此时此刻,不知多少贵霜贵人,如同渡过一场大劫般,长松了一口气。

  没想到的是,姜耀的“搜刮”,还远没有结束。

  在凉州,姜耀规定,所有异族,不得内部通婚。除了“娶汉女”这个画大饼完全不切实际的出路之外,凉州异族解决繁衍子嗣的办法有两条:其一,贵人子弟可以加入怯薛军,自然有女奴赐下。其二,加入天策仆从军,立下功劳后有女奴赐下。

  在这里,姜耀的措施,就更为严厉了。

  其一,除了未婚之人不得内部通婚之外,已婚之贵霜人,要执行先进的、文明的、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但姜耀绝不打算在华夏人中施行的,一夫一妻制。

  所有贵霜人,除了一名妻子之外,所有多出来的四十岁以下妻妾,都要收高额的人头税。第一年,正常税负的两倍。第二年三倍。第三年四倍……依此类推,直到她们成为汉人的妻妾,或者四十岁以上为止。

  “这……这天策上将,也太深谋远虑了吧?简直把咱们算计到了骨子里去!”

首节 上一节 130/3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开局献上狗符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