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59节

  李翊这份恩情,说是再造之恩也不为过。

  “中郎将莫要这么说,我一直欣赏的就是中郎将这样的人中之龙,今后你我当携手扶持才是。”

  曹豹当然不会知道,李翊当着张飞的面儿也是这么说的。

  尽显渣男本质。

  但李翊也是为了集体着想啊。

  其实内部员工不和的情况,谁都有。

  曹操手下有张辽李典,孙权手下有凌统甘宁。

  隔壁袁绍手底下更是群魔乱舞。

  其实手下人不和时,就需要一个人出来调节手下人关系。

  老刘就是没有调节好手下关系,徐州才出了事。

  毕竟他早年间一直颠沛流离,政治嗅觉还没那么敏锐。

  不像曹操、孙权都是官二代,出生就自带政治天赋。

  李翊现在就是在扮演这样一个调解人的角色,即便日后曹豹、张飞真的爆发冲突了,他也能够及时出来调节。

  同时,他并不会刻意去调节曹豹与张飞的矛盾。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宏观调控,不能微观调控。

  因为这种事是一直存在,一直有的,不是个例。

  如果每一对手下人闹矛盾,都要刘备与李翊出来摆平的话,那不得累死。

  所以只要保证有人能镇得住手下人,然后及时出来调解就行了。

  诸葛亮就是老刘的调解人。

  比如魏延与刘琰闹矛盾时,就是诸葛亮出来把刘琰送回了成都。

  现在李翊是接过了丞相的任务。

  “不知使君打算何时出兵?”曹豹问。

  “中郎将只需等候命令即可,时候到了自然会知会中郎将。”

  “明白了,那这钱粮……?”曹豹问出了最核心的问题。

  可不能让让手下的兄弟饿着肚子打仗。

  6◇9◇书◇吧

  “……哈哈,中郎将放心,钱粮自是由州府出,哪能让中郎将破费?”

  听到这话,曹豹终于放心。

  也更加信任李翊了。

  “那末将就等候使君的命令了,只要使君一声令下,我丹阳儿郎随时准备北上!”

  经过这段时间李翊与刘备的不懈努力,总算将徐州各派尽数收服。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差北上收服臧霸,徐州便能重新归于一统了。

  ……

  刘备暂时稳定住了徐州各派,政权更加稳固。

  又得了鲁肃,心中自是不胜欢喜。

  这其中最大的功臣,便是每日起早贪黑,东跑西跑的李翊。

  刘备现在看他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甚至恨不得直接跑到高祖灵前,感谢他老人家显灵。

  自己终于明白您老当年遇到张良时是什么心情了。

  刘备甚爱李翊,每日与他是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如果不是李翊不愿意,老刘下一步就要寝则同榻了。

  而就在老刘着实准备北上,假道灭虢除臧霸之际,又一大惊喜送上门。

  赵云、田豫回来了!

  果然不出李翊所料,在回到公孙瓒身边后,两人果然对他失望透顶。

  当然,赵云是直接留在了常山,压根儿没回公孙瓒那里去,但知道公孙瓒做了哪些好事。

  田豫则是被公孙瓒冷落,不被重用。

  而当看到公孙瓒与小商小贩结拜,甚至重用那些只会阿谀奉承之人时,田豫是彻底对他失望了。

  恰好刘备这边又几乎是每日一则状书,催促二人回来。

  一边述说自己的思念之情,一边又表示自己人手不够,希望二人能念在往日情谊上回来帮忙。

  这是完全放下了君主的架子,恳请二人以朋友的身份回来帮忙。

  士为知己者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挣扎之后,二人最终都选择了回来。

  这主要得益于老刘给台阶下了。

  历史上的老刘就是真的以为二人铁了心要走,哭得伤心欲绝。

  完全没想过给两人一个台阶下,求他们回来。

  现在有了李翊在旁侧提醒,老刘终于又重新将二人拥入怀抱。

  ……

  ……

第51章 臧霸:“刘备有高人相助啊!”

  赵云,田豫既归,恰逢曹豹也已献上那四千丹阳部曲。

  秉着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同时也是为了笼络人心,在李翊的建议下,刘备将这四千丹阳兵分成两部。

  由赵云、田豫分别统率,各领两千人。

  在万事俱备之后,刘备点齐兵马。

  算上下邳本郡兵马,刘备自己手上的人马,麋竺、鲁肃送来的童仆,以及曹豹的归附。

  然后留下部分人守下邳,北上征讨臧霸,也能凑出个小两万人。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至少是泰山帮人数的两倍。

  有了人数优势,又是出师有名,刘备对此次出征还是很有信心的。

  大军一路北上,途径莒县前往青徐地界,准备迎接孔融入境。

  然后按照原计划,刘备以徐州牧的身份,向臧霸下达了军令,让他来莒县会合,于帐前听用。

  这道军令,送到臧霸营中时,臧霸立马召集了泰山帮的兄弟,开了个紧急会议。

  历史上的臧霸,能在曹操眼皮子底下,割据青徐二十多年,自然不是省油的灯。

  现在袁绍染指青州不假,但主要在对付田楷,孔融的北海受到的威胁并不大。

  至少目前为止,绝对不至于让刘备如此兴师动众,徐州还未安定的情况下,就着急着出兵。

  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了——

  刘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他们泰山帮。

  这便让臧霸有些犯愁。

  名义上,臧霸是刘备的下属,如果公然抗命,便有可能遭到刘备的军事打击。

  当然了,陶谦、曹操他都不怕,自然没理由要怕刘备。

  可是最近接到消息,琅琊民间大量粮食外流。

  一打听才知道,市场上多出了一种精盐。

  这种盐味道比他们原本的粗盐更加咸鲜,并且价格还十分便宜。

  最关键的是,这种官营盐竟然在民间大规模的交易。

  大家都知道这种盐一经问世,肯定能带来巨大的利润,所以纷纷趋之若鹜。

  而这些盐商也都是有备而来,全副武装,要求只能以物易物,用粮食来交换。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琅琊大量百姓开始用粮交换精盐,甚至挨家挨户的去借粮食。

  粮食不够了,便将家里的牲畜一并拿来交换。

  他们想的也很简单,只要有了钱,粮食哪里买不到。

  就这样,琅琊民间的粮食大量外流。

  等臧霸察觉之时,为时已晚,尽管他已下令,立马禁止百姓交易,然后调查逮捕这些神秘的盐商。

  而这些盐商却早已经乘船,载着大量的粮食,满载而归回东海去了。

首节 上一节 59/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