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51节

  因为他必须得是从士人圈子里边找,又得会打仗,又得学问好,又得出身好。

  按照这种标准去提拔将领,那能找到几个?

  所以孔融才会被黄巾军收拾的服服帖帖,太史慈也瞧不上他。

  像人老刘那才是真正的知人善任,不问出身。

  远的不说,就说现在,身边的关羽、张飞、陈到。

  那都是底层出身,并且确实有真才实学,未来也都建立了功业。

  现在袁氏的大手伸向青州,孔融自身难保,只能再来找刘备这个老友求助了。

  而听李翊的话,孔融必败无疑,那刘备到底该不该救?

  “若听先生之言,我等以假道灭虢之计,解除臧霸的兵权。”

  “那孔北海那边……?”

  李翊反问道:“主公想去救吗?”

  刘备一捋胡须,沉吟道:

  “诚如先生所言,孔北海虽非完人,但终究是汉室忠臣,这些年在北海也是尽心尽力。”

  “况其与我有旧,备能接领徐州,孔北海也多有出力。”

  “今为袁氏所迫,不好见死不救。”

  微微一顿,似怕李翊劝自己不要救,便又接着补充道:

  “北海毗邻徐州,按照先生之言,我们合并琅琊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减轻徐州北部的压力。”

  “若能够保住北海,以北海为倚仗,则琅琊无忧,徐州北部也可安定。”

  “先生以为如何?”

  呵呵呵。

  李翊牵唇笑道:

  “主公所想虽好,但可有想过,若我们真的出兵北海,则正式与袁氏撕破脸皮。”

  “当今天下,袁绍为雄,公孙瓒早晚为袁绍所灭,北地姓袁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徐州尚未安定,主公有信心现在就挑战袁氏吗?”

  这一个灵魂拷问,使刘备也愣住了,眉头紧紧皱起。

  现在北方局势,基本上就是公孙瓒与袁绍之间的对决。

  袁绍打青州,就是冲着公孙瓒的小弟田楷去的,青州被袁绍视为囊中物。

  只要吞下青州,就切断了公孙瓒对南方的联系,是绝不可能退让的。

  以刘备现在兵不满万的实力,就想挑战富庶的河北,确实痴人说梦。

  饶是曹操,都是在吞下了兖州、豫州、徐州之后,发育了好几年,才敢跟老大哥翻脸。

  就这样,都还是袁强曹弱呢。

  ……

  感谢书友20221112113506355老哥的两张月票,感谢穷人打土豪老哥的三张月票,感谢兄弟们。

  随便求一个追读,感谢!

第44章 征辟到土豪哥了

  听完李翊的分析,刘备一时间陷入了纠结。

  他定徐州的方针就是,北交好袁绍,西安抚曹操,南重锤袁术。

  这也是李翊帮刘备制定的对外方针。

  徐州作为四战之地,被各大诸侯狠狠地包裹起来。

  如果不能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是注定要灭亡的。

  袁曹实力强横,不好碰。

  而淮南的袁术,虽然底子厚,但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加之孙策开始起兵,在他后院儿点火。

  袁术这一路诸侯,是刘备集团经商议后,首要对付的目标。

  站在上帝视角来看,李翊运筹帷幄,将陈登安置在广陵。

  与其说是限制袁术,倒不如说是限制未来的孙氏。

  因为历史上,孙策孙权确实都没干赢过陈登。

  是陈登死了后,才让孙氏开始野蛮生长。

  后来曹操每次到江边时都会后悔没用陈登之计。

  “这么说,北海那边我们有心无力,不好插手了?”

  “……呵呵,孔文举与主公有旧,我想若使主公不救,恐心中过意不去,不妨救他一救。”

  “不过我们却不能出兵北海,倒不如让孔文举弃了北海,入我徐州。”

  李翊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孔文举师表海内,若能将之留在徐州听用,则有利于主公收取人心。”

  “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孔融只是不适合当主公,如果只是当个文臣下属,还是很不错的。

  李翊主要看上了他的名望。

  对于推崇儒学的汉朝而言,这孔子二十世孙的名头是非常管用的。

  何况孔融这个人虽然在“忠孝”方面有些极端,但为人确实是一身清正,刚正不阿。

  早在朝廷当官时,就曾得罪大将军何进,何进本要杀他,却因孔融的影响力太大,只能作罢。

  后来董卓掌权时,也是类似情况。

  董卓也没杀孔融,而是把他调到了北海,想用那里泛滥的青州黄巾军,借他们之手杀死孔融。

  两件事,都说明了孔融在当时影响力确实大。

  连何进、董卓这样的人,都会有所忌惮。

  这样的人如果能够收到徐州来,当个吉祥物供着,借他孔圣人之后的名气,招贤纳士,绝对有奇效。

  何况孔融办学确实办的不错,只要让他专注于教学,其他事别瞎掺和,还是很不错的。

  这就叫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而且如果能拉孔融入伙的话,还能白嫖王脩。

  前面说过,孔融用人的标准是,要会打仗,还要有学问,还要出身好。

  这么多年孔融还真的找到一个,也只找到这么一个。

  这个人就是王脩。

  王脩是孔融的下属,两人也是挚友,肯定会跟着孔融一起来的。

  刘备面露喜色:

  “军师之计可谓两全其美,既不用得罪袁绍,又能帮助孔北海,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刘备本就知人善任,何况他这种豪侠出身的人,讲义气,实在不忍心对孔融见死不救。

  如果能接到徐州来,大家一起合力治理徐州,岂不美哉?

  商议既定之后,刘备回到驿馆接见了北海使者,向他阐明了自己的态度。

  在送别使者之后,刘备又按照李翊推荐的人才,一一下达征辟令,派人前去找寻。

  李翊则去找到麋竺,与他商议精盐投放的事宜。

  一连过去数日。

  这一日,李翊与刘备联袂而行,商议徐州政要。

  由于君臣之间形影不离,徐州许多官员私下里都有调侃。

  刘备听到这些言语后,反倒很高兴,将李翊与自己自比为鱼水之交。

  如鱼得水耳。

  “……嗯,这钱粮之数……”

  刘备与李翊正聊得起兴,陈到兴冲冲地跑来。

  李翊见他面色,知有喜事,打趣道:

  “叔至春风满面,必有喜事来报主公。”

  刘备也来了兴致,问陈到是何事。

  陈到解释,说是刘备前些天派出去征辟士人的长吏回来了。

首节 上一节 51/5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