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425节
“我果然没有看错人!子龙有大将气概,一世之名终是锁不住你。”
“汝且听好了,我付尔一将令。”
“命汝权且接管这支青州百姓,务必将他们安全送到徐州去,路上须要小心!”
子龙想,他原是想要断后的,怎么把看护百姓的重任反倒交给了我呢?
不过,先生肯定已经深思熟虑,而且他如此郑重其事,必有道理。
因此,赵云只微顿一刻,便将任务接下。
李翊让赵云想带着百姓走。
他做如此考量,一方面还是因为赵云处事稳重,一方面诸将之中属他最关护底层百姓。
这十数万百姓入徐州事小,他们的安危事大。
因为这事关刘备与徐州的名誉。
一旦百姓有失,伤损的是老刘仁义爱民的金字招牌。
反之若是成功,
必使更多青州百姓明白,刘营是真的会为救百姓,全力施为。
这场好大的迁民运动,更像是李翊精心设计的一场行为艺术。
他要通过这场迁民,来告诉青州百姓,告诉天下百姓。
只要你愿意归降玄德公,徐州上下全体将士,一定会为了你拼尽全力,保护你的安危!
这也应了老刘那句话,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贵,以民为本,以民为重。
君轻而民贵!
李翊再次拨令在手——
“益德将军听令!”
“张飞在也!喏喏喏!”
张飞连忙把手伸上去。
李翊对他看,发赵云这条令时,李翊握着他的手,表示格外郑重。
他想着张飞有点小孩子脾气,如果不握一下他的手,他怕是要吃醋。
免得张飞多想,与子龙握手,却不与俺这个屠户握手,必有缘故。
念及此,李翊也将张飞的手握住。
“嘿……”张飞窝心了。
李翊想,既然同样握了手,那连说话都不能两样。
“三将军,翊有重托相付,将军有此肝胆担当否?”
张飞想,适才子龙接令时说话何等气派?
现在须得也说两句气派话来,免得叫先生小看了俺,道俺真是半部书不读。
“接令者身负重托,受令后当忠于行事。”
“先生尽管吩咐,飞纵死也无怨无悔!”
李翊一听,这话说的虽不及赵云气派,倒也显得真诚。
可见张飞是有听进刘备的劝告,认真读书的。
历史上的刘备,可是一直希望把张飞培养成召虎那样,能文能武,治国兴邦的大才。
可惜张飞到死都没能听进刘备的教诲,辜负了刘备对他的殷切期望。
但此时的李翊却能明显感受到张飞身上的变化,他真的有在努力改变自己身上的缺点。
究其原因,
到底张飞那“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毛病,使他听不进很多善言。
而他自己敬佩的读书人,又大多瞧不上他。
等到后来的诸葛亮上位时,张飞的年纪也大了,性格基本上定型了。
何况诸葛亮、刘备当时都忙着创业。
哪能像此时的刘备、李翊现在这般,手把手细心地教导张飞?
“将令一支,你与我一同断后,须要小心!”
张飞一听是让自己断后,喜出望外,却陡然又有些担忧。
“断后之事,交予俺们便好。”
“先生乃千金之子,不该冯河涉险。”
李翊却摇了摇头,说道:
“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
“我身为河南谋主,三军都督。”
“若是我先走了,将士们必不能死战。”
“我若留在此处,与将士们同心合力,弟兄们反倒能够一往无前,专心破敌。”
道理也很简单,李翊都冲了,你们凭什么不冲?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御驾亲征都是王牌必杀技的原因。
皇帝老子都上了,你敢不上?
李翊又命田豫、陈到各领军一千,说些计,于稷山外埋伏了。
然后命张飞就地扎营,专心等候高览大军到来。
……
是夜,天空漆黑如炭。
李翊一路走出侧营,望一眼夜空,才觉已经几十天没有下雨了。
这老天爷也真是奇怪,平时不打仗,就给你来个五谷丰登。
一打仗,就不给你落雨,使本就受战乱迫害的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先生,这么晚了还不睡?”
张飞忽然出现在李翊身后,关心问道。
“我已经睡醒了,刚刚起来。”
李翊背着手,澹澹答。
“益德不也还没睡吗?”
张飞嘿嘿一笑,挠挠头:
“俺起来出恭。”
李翊无奈挥挥手,示意他你尽管去便是了。
张飞匆匆出了侧营,到一隐蔽处,解尿完毕,正经回来。
忽听顺风一扯,隐隐传来一处号响。
只见西北方向火光冲天,刀枪林立,在火光中闪闪烁烁。
张飞虽为万人敌,此刻也不得提好裤子,连忙奔回寝帐。
“大都督,敌来也!”
李翊却似早有准备,澹澹吩咐道:
“益德不必惊慌,我专此设营等候,知高览要来劫我营。”
“速去击鼓传命,令将士们击敌。”
“我军兵锐,高览非我敌手。”
一力降十会。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哪里需要那么多的阴谋诡计?
李翊带出来的,那都是徐州最精锐的步骑。
军中还有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更别说他还埋伏了一手田豫、陈到这样优秀的统帅。
真正该使计的,是高览才对。
因为正面硬碰硬,李翊就是把眼睛蒙上指挥,都不觉得高览能打赢徐州军。
可高览只顾着率军追赶,也不思考破敌对策。
若是两军直接打遭遇战,徐州军这边反而是以逸待劳。
那边张飞接了将令,匆匆奔上大帐。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