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407节

  但见到文章中写到的,“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票狡锋协,好乱乐祸。”时,不觉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反倒使头风好了,从床上一跃而起,顾谓曹洪问道:

  “此微何人所作?”

  曹洪回答说:

  “闻是陈琳之笔。”

  曹操抚须大笑:

  “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

  “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

  又将檄文拿在手中,反复观看。

  “文中提到刘备,说他是卖席舍儿,未闻刘备作何感想?”

  曹洪不敢回答,只是暗叹这檄文把曹操、刘备俱是骂的狗血淋头,也不知曹操为何还能笑得出来。

  曹操再看,文中提到,

  ——“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

  ——“得备首者,封八千户侯,赏钱八千万。”

  遂又忍不住对曹洪慨叹道:

  “吾这般好头,何以不如刘备值钱耶?”

  ……

  (感谢群友浅野瞳兄弟制作,此为河南、河北大战之前的势力分布草图)

  (仅供参考,勿纠细节)

  (本来是想把东胡人、鲜卑人,小月氏等部落一并画出来,但奈何技术有限,目前只能画出中原势力,望兄弟们海涵)

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与操耳

  檄文很快传扬出去。

  不论是曹营还是刘营都是尽力去淡化这篇檄文所带来的政治影响。

  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抗拒滚滚而来的河北之兵。

  曹操、刘备很快各自引兵,以勤王保驾之名,共聚陈地朝廷。

  明面上说是向天子责备袁绍之过,私下却是两家相商,共议如何对抗强敌。

  下朝后,双方各自领着自己的文武心腹,一同到往一处后院。

  至亭边时,各自坐下。

  曹操领荀彧、郭嘉、曹仁、夏侯惇在侧。

  刘备领李翊、关羽、张飞、赵云在左右。

  赵云已从九江调回,专欲备战河北之事,至于下邳则由鲁肃亲自镇守。

  两边虽不常来往,但倒还不算陌生。

  曹操对刘备身边的人,更是如数家珍。

  李翊鬼才之士,关羽、张飞万人之敌,就连那赵云也是浑身是胆,忠心耿耿。

  这令曹操实在眼馋不已。

  他不着急切入正事,反倒对一旁的赵云嘘寒问暖说道:

  “……子龙将军别来无恙否?”

  赵云颔首答,“蒙曹司空挂念,一切安好。”

  曹操淡然一笑,蹙眸道:

  “遥记得数年前,你与我于黄河岸边,争抢天子。”

  “今君已为一方牧守,当为君贺!”

  话落,曹操将斟满酒的杯盏,递给赵云。

  赵云推脱道:

  “多谢曹司空美意,然云尚有公务在身,不便饮酒。”

  公务自然说的是要保护刘备。

  赵云此话说的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曹操的面子,又给足了充分理由。

  “……嗯。”

  曹操上下打量一眼赵云,“的确是一表人才。”

  言讫,将杯盏磕在案上。

  一扶长髯,遥望北方,说道:

  “袁绍之所以南下如此迅速,是因公孙瓒兵败自焚之故。”

  “……唉,想那公孙伯圭,早年号为白马将军,于北地防备乌桓人。”

  “假节,督四州兵马,也算是一号英雄人物。”

  “竟落得个如此下场。”

  话说到这儿,曹操忽地又将目光看向赵云,似笑非笑地说道:

  “……唔,曹某方想起来,子龙将军似乎也是冀州常山人。”

  “闻汝素有忠义之名,怎么先前去投了公孙瓒,如今又如何跟随了玄德。”

  “两番换主,岂非不忠乎?”

  一言蔽,身后关羽、张飞脸色皆是一变。

  感情曹操此前提到公孙瓒时,是为了引出后半段这话。

  相处这么久了,关张早已经将赵云当成是自家兄弟。

  但赵云旧主是公孙瓒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适才赵云拒绝了曹操的敬酒,不想这厮心眼儿忒也小了。

  哪壶不开提哪壶。

  “……哈哈,曹司空所言,只怕有误吧。”

  说话之人,正是李翊。

  曹操见之,面色微变,然脸上仍旧含笑。

  刘备亦是含笑,他知道以李翊的才智,这种场合难不倒他。

  “……哦?子玉莫非另有高论?”曹操扬唇问。

  “高论不敢当。”

  李翊一挥手,牵唇笑道:

  “翊闻良禽择木而栖。”

  “公孙瓒虽为高门,然不恤民生、放纵部下贪乱,以致哀声遍野,民不相容。”

  “而幽州刘伯安素有仁德,宽厚爱民,子龙在幽州时,便是以推仁义而广之。”

  “非是为了投公孙伯圭。”

  李翊巧妙地将曹操给赵云套的道德枷锁给摘出去。

  指明赵云投的是仁义所在,而不是为了哪一个人。

  “……后子龙非玄德公之仁,恰如刘伯安之仁也。”

  “刘伯安虽亡,我主亦当履其志,以期匡正天下。”

  “故子龙所忠者乃仁,故非不忠也。”

  先生……

  赵云感激地望一眼李翊,李翊之所言,正是他心中之所想。

  赵云一生所追求的都是仁义之所在。

  假使刘备有天背叛了自己的初衷,赵云照样会离他而去。

  “……哈哈,子玉真是机敏过人呐。”

  曹操抚须大笑,盛赞李翊的敏捷思维。

  然目光却望向身后的郭嘉。

  此人同样少年天才,足智多谋,年纪也与李翊大致相当。

  曹操常对周围人言,“刘备有李子玉,吾亦有郭奉孝也。”

首节 上一节 407/5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