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350节
“在下附议……!”
一时间,好好的聚会突然变成了献田产的活动。
大伙儿都明白,与其等哪天李翊下刀,不如先主动交出来。
现在交,绝对是数目最少的。
真等到李翊要主动度田排查的时候,那恐怕交的田地就不是这个数目了。
王朗将这一幕尽收入眼底,更加佩服李翊的政治手腕。
只是言语略微敲打,便将这帮纵横徐州官场多年的老油条,收拾的服服帖帖。
好手段,好手腕呐……
王朗兀自感慨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官,竟不如一个后辈手段强硬,实在自惭形秽。
李翊见众人纷纷献田产表忠心,当即也拱手道:
“诸位可真是刘将军的肱骨忠臣呐,回头我定会在刘将军面前,为诸位一一表功。”
官场之事,就是要恩威并施。
敲打不能太猛,一定要适度。
现在能让他们主动献出一部分田产,已是最好的结局了。
要是再激进一点儿,整个徐州都要人心不宁。
这显然不是李翊想要看到的结果。
要知道,这些官员是统治阶级,是上位者,是既得利益者。
想直接剥夺他们的权益,是不现实的。
“子义,你可明白我要你在豫章做什么了吗?”
李翊单独找到太史慈问道。
太史慈颔首,道,“君侯是希望我在豫章度田吗?”
“正是如此……”
李翊点了点头。
度田就是清查人们占有田地数量和户口、年纪,以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
同时便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不过许多大地主都是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的。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
你上去要动这些豪强地主的蛋糕,他们百分之一百会隐瞒田地和依附于他们的人口,以反对清查。
许多地方官吏,都惧怕他们的威势,或收受贿赂,相互勾结。
以任凭地主豪强的谎报。
再严重一点儿,他们便会主动联合起来,以武装力量来进行反抗。
“今天下垦田多不以实,户口年纪互有增减。”
“我要你到豫章后,整顿赋役制度,安定社会秩序,以巩固豫章的政权稳定。”
李翊正式向太史慈提出要求。
“只是当地豪强失驭,起坞壁,缮甲兵。”
“集结宗族宾客,招纳依附流民,以抗官府。”
“故此事行之甚难。”
历史上,刘秀定国之后,就开展了大规模的度田。
很多人说刘秀度田失败,差点被赶下皇位。
但从结果上来看,刘秀确实是沉重打击到了豪强大姓。
解决了两汉之际户口田亩不实的问题,为后来的明章之治奠定了必备的基础条件。
不过,刘秀的度田运动确实非常不容易,在全国范围内激起了大量的叛乱。
好在刘秀当时已经坐稳了皇位,并且没有彻底和地主豪强撕破脸皮。
而是双方互相妥协。
豪强大姓让出一部分政治经济利益,刘秀则让皇权与地方势力之间归于平衡。
大家都不希望用过多的杀戮来造成社会动乱。
之前说过,豪强地主最怕的就是乱世。
因为乱世有枪就是草头王,损害的是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度田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社会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事的流动。
土地兼并现象依然会接着出现,从而引起新的社会问题。
荀攸这时走了过来,劝谏李翊道:
“君侯,度田并非一时之策。”
“只恐政令尚未传至地方,便受千夫所指。”
“届时人亡政息,乃至人未亡,政已息。”
“还请君侯三思。”
李翊一颔首,牵唇笑道:
“公达来的正好,适才徐州诸官员多有献田之辈。”
“事后众人可对我这个‘恶人’有甚微词?”
荀攸闻言有些惶恐,连忙道:
“君侯莫要如此说,我等岂敢?”
话落,又望一眼李翊的神色,见之未有变化。
乃叹了口气,这才说实话。
“众人嘴上虽不言,然以我观之,怕是多有不快……”
说白了,很多人希望利益再分配,只是因为他不是既得利益者。
而既得利益者,又有几个是愿意无偿让出自己的利益来的?
“我亦知此事甚难,故今日权做试探。”
“早叫子义于豫章,初步尝试。”
“不论成功与否,于我徐州皆是无害。”
“事若济,有利于徐州之后尝试度田。”
“事若不就,损豫章一地而已。”
这便是李翊打算采取的实验。
正好豫章算不得多富裕,太史慈可以放开手来干。
真要是玩砸了,赶紧切割也来得及。
总之,总是要有人尝试的。
即便李翊不做,之后也会有人做,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是我来做?
难得来一趟,总要不留遗憾才是。
“……好罢,既然君侯想做此尝试,攸愿代为分忧。”
“……哈哈,公达有此心,再好不过,那便来帮我一同拟定律令罢。”
于是,李翊便带上荀攸,草拟了一个基本的律令。
让太史慈带去,在豫章进行初步的尝试。
“子义此去,有便宜行事之权。”
“凡官员任命,生杀予夺可自行决定。”
李翊唯恐律令于太史慈掣肘,又让他放开手去做。
不论如何,徐州方面会对他的工作全力支持。
若实在做不好失败了,该弃就弃,不必强求。
李翊又对太史慈叮嘱多项事务,才准备遣他离去。
当此时,又有一使到。
乃是丹阳太守袁胤送过来的文书。
书中谈及到了丹阳的山越问题。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