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308节

  “我师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如此中原之地,早晚为明公所得!”

  田丰的建议比起审配将要保守中肯许多。

  他认为曹刘两家联合,显然是冲着河北来的。

  除非袁氏被灭,否则在那之前要想分化曹刘两家,激起两家矛盾是不可能的。

  既然曹刘是有备而来,袁绍就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

  那就是利用好全天下最广阔、最富裕、人口最多的地盘。

  跟曹操、刘备打持久战!

  毕竟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完全耗得起。

  反倒曹刘两家,各自为战,虽然联合,但地盘却没能统一。

  毫不夸张的讲,即便两家都在大搞屯田。

  但生产力依然远远比不上河北。

  荀彧、李翊为曹操、刘备搞得屯田,仅仅只是为了缩短与袁绍的差距罢了。

  不管他们搞得有多好。

  在三国时代,想用南方的生产力超过北方的生产力,就是不现实的。

  除了打持久战之外,田丰还提出了另一个建议,即“外结英雄”。

  这里当然指的就是刘表和孙策。

  因为这两人分别位于曹操、刘备身后,且都有一定实力。

  若能联合这两家,再配合河北之强盛,覆灭曹刘不是易如反掌吗?

  一个主战,一个主缓图。

  袁绍一时踌躇未决,不能定。

  又问一旁的许攸建议,许攸则道:

  “田公、审公之言,皆非智者之论。”

  “以许攸之见。”

  “明公无须与曹刘相攻,只出一奇兵,分诸军持之。”

  “而径从他道迎天子,则事可立成矣。”

  许攸的建议,就是出奇兵,把天子先抢过来就行了。

  有了天子,什么都好说。

  跟曹操、刘备去抢夺一城一池,格局太小了,没有大战略观。

  袁绍再问别驾沮授的建议。

  沮授表示认同许攸的意见。

  “曹刘所能恃者,无非挟天子以令诸侯耳。”

  这里的“挟”并不是挟持的意思,而是倚仗的意思。

  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话,是可以放到台面上说的。

  沮授的话还在继续。

  “今宜先平公孙瓒,然后遣使献捷于天子,务农逸民。”

  “若不得通,乃表曹刘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

  “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

  “钞曹刘之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

  “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沮授把许攸与田丰的建议中和。

  就是先抢天子,然后缓图曹操。

  而比之许攸,沮授把抢天子的具体步骤都给讲出来了。

  那就是打着献捷的名号,请天子到河北来。

  如果曹操、刘备敢来拦路,就视为宣战。

  直接进兵黎阳,分遣精兵,攻打河南。

  以疲兵之法,使曹刘疲惫不堪,首尾不能暇。

  如此一来,只需三年,大事可定!

  众人激烈争吵,袁绍一时不能断。

  既然决心要打,那就要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力量。

  否则就会内部分歧,祸起萧墙。

  然则袁营里,河北派与汝颖派斗争激烈,袁谭、袁尚夺嫡之争亦在上演。

  袁绍此刻也上了年纪,精力比不得少年之时了。

  加上他好谋无断的性格,使他在拥有空前优势的前提下,屡次错过灭掉曹操的机会。

  像袁曹大战之时,就有人讨论说:

  如果袁绍听许攸的,可以早赢。

  听田丰的,可以晚赢。

  听沮授的,早晚稳赢。

  听郭图的,损失一点儿也能赢。

  但袁绍再yes or no之间选择了or。

  这才是袁氏最终输过曹氏的真正原因。

  “诸位不必再吵了,吾已有决断矣。”

  袁绍经过一番考虑后,最终拿定了一个主意。

  “吾意先遣使,去朝见天子。”

  “求封大将军之位,持节,督冀、青、并、幽四州之兵马。”

  “如若曹刘不同,则举兵攻之。”

  “若曹刘从之,则可以缓图,先灭公孙瓒,解除后顾之忧。”

  “待北方安定之后,再图河南。”

  在激进派与保守派之间,袁绍决定综合一下。

  先得到朝廷的认可再说。

  区区一个太尉,哪里配的上如今的袁绍?

  怎么也得求封个大将军,先压曹刘一头再说。

  朝廷现在被曹刘两家控制,正好借此机会试探一下曹刘的态度。

  若是两人同意了,就证明他们还不具备反抗自己的实力。

  自己在名望上,也能使河北压河南一头。

  若是两人不同意,那就采纳激进派的建议,直接提前攻伐河南!

  袁绍虽然少断,但一旦拍案决断之后,那就没人能够劝得住了。

  众谋士见袁绍心意已决,自不好再劝。

  以忠臣沮授为首,只能在袁绍的决断上打补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献策。

  “袁公,既然要遣使朝见天子,专心对付公孙瓒。”

  “不妨先修书一封,求和于公孙瓒。”

  “一来,以慢其心,使之不复为备。”

  “二来,若曹刘不从,亦可专心对付河南之兵,而不必忧后方之患。”

  这个建议还是比较中肯的,袁绍欣然同意。

  当即派遣使者前去陈地朝见天子。

  一面又亲自修书一封,送往易京。

  以温和之词安抚公孙瓒,请求两家解和。

  河北之事大抵如此,不表。

  ……

  话说,河南之地,曹操、刘备商议共赴陈地。

首节 上一节 308/5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推荐阅读

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