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88节
“是故曲阜之锡,不后营丘,萧何之土,先於平阳。”
“珍策重计,古今皆是如此!”
刘备一脸真诚地说道。
……
(感谢群友浅野瞳兄弟的绘制,此为曹刘瓜分完袁术势力后的最新版图)
(此为草图,仅供参考,勿究细节)
第154章 曹孙刘三家联合,抗袁绍?
刘备一番好言劝导,阐明了自己,执意要为李翊封侯的意愿。
而在郯侯爵位之后,刘备还表奏了李翊为军师中郎将。
如果说此前的郯侯还只是一个封赏的名号,用来彰显尊位的。
那后面这个将军职位,军师中郎将就是实打实的给实权了。
中郎将的特点就是地位虽然不高,但权力极大。
最高可以直接节制一个军区的兵马。
黄巾起义之时,卢植、朱儁、皇甫嵩都是各自节制一路兵马,跨州郡作战。
他们的战区都是辖制至少一个州,朝廷给予了其相当大的自治权。
再直观一点儿,你可以直接理解为后世的“大帅”。
“主公,这……”
李翊望着这军师中郎将的职位,自己也颇感意外。
从前他都是随军出谋划策,少有负责领兵。
他虽为谋主,但此前在刘营并未有过具体的职位。
如果非要说的话,至少在军中他更多是扮演军师祭酒的职位。
但军师中郎将就是实打实的独自领兵了。
刘备开口说道:
“今淮南方定,百废待兴,我欲让军师据广陵,节制九江两路兵马。”
言外之意,就是直接把广陵、九江两个战区交给了李翊。
这里的兵马都要受他节制,听他调用。
尽管李翊一直是徐州谋主,刘营里名义上二把手。
但还从未具体掌握过多少实权,刘备这次属于是直接放权了。
“只是翊年纪尚幼,功德微薄。”
“前封郯侯,已是诚惶诚恐,若再节制两路兵马,恐未必能够威服众心。”
刘备却握住李翊的手,正色说道:
“不然,凡事岂能尽如人意?只求无愧于心便好。”
“自与先生共事以来,立朝廷,君之相为辅弼,君之相为举人。”
“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亦已多矣。”
“夫功未必要著于野战也,愿君勿要推辞。”
刘备言语真诚,语气竟是近乎恳求。
他是真希望能够报答李翊这三年来的付出。
并且老刘一直都很舍得放权。
历史上他在拥有四个郡时,就曾让诸葛亮直接节制三个郡的兵马。
今时,李翊为老刘规划了平南的大战略。
所以老刘便将淮南、广陵地区的兵马交予李翊,由他全权处理南方事务。
“……哈哈哈。”
李翊弯唇一笑,“承蒙主公不弃,翊愿效犬马之劳。”
一番推辞过后,见刘备坚持,李翊便坦然接受了。
刘备大喜,即命人将所奏之书,发往朝廷。
不表。
……
就在曹刘两家浩浩汤汤击破袁术之后,不远处的南方,位于吴郡的孙策,扩张也是神速。
他在平定吴郡不久,又趁着曹、刘、袁三家大战分神之际,马上继续向南进攻。
攻打会稽郡的王朗。
王朗以汉吏自居,宜保城邑,举全城之兵与孙策交战。
不能敌,为孙策所败,只能向他投降,于是会稽平定。
孙策将原有长吏全部替换,又自领会稽太守。
命老将朱治为吴郡太守。
命叔父吴景为丹阳太守,命从弟孙贲为豫章太守。
此二地孙策并未直接控制,但还是命自己的人自领太守,以便将来图之。
孙策势力膨胀极快,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属于“乱贼”,急需得到官方的认可。
于是又派遣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拿着奏章,去拜谒陈地朝廷。
并且带上了礼物向朝廷进贡。
这日,
孙策正聚集麾下文武,打算商议进兵豫章郡一事。
却闻得北方传来消息,袁术被曹刘两军击破,淮南之地尽失。
孙策惊道:
“袁公路败耶!”
孙策对袁术的战败在预料之内。
毕竟他把自己的宗室将领、孙香、孙辅、吴景、孙贲等人全部暗搓搓地抽调出了淮南。
袁术手下能打仗的将领,几乎全是孙氏武将。
没了他们,袁术断不可能是曹刘联军的敌手。
但令孙策没想到的是,袁术会败得如此神速。
按照他与周瑜等人原本定制好的战略构想,让曹、刘、袁三家混战。
怎么着也得打个一两年。
这一两年的时间,孙策有信心把豫章、丹阳也都给打下来。
可没想到,他刚刚打下会稽,就传来袁术已经败亡的消息。
这曹刘联军的攻势未免太猛了些。
“袁术败亡,曹操、刘备拥据淮南,直指江东。”
“为之奈何也?”
此前陈登、李翊一直主张压制孙吴的政策。
严格限制孙策在江东的发展。
孙策都是趁着曹刘与袁术大战之时,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打下会稽的。
原本想趁着战事结束前,把豫章、丹阳一并打下来。
但现在曹刘基本上已经腾出手了,只怕不会再任由自己乱来了。
“曹操拥庐江、刘备拥九江。”
“此二地分别毗邻豫章、丹阳。”
“恐不易取啊。”
吴景皱着眉头,表情十分严肃。
以他们目前的实力,倒是不把丹阳的袁胤、豫章的华歆、刘繇放在眼里。
可问题是,曹刘打下了淮南,肯定是将豫章、丹阳视为了自己的后花园。
他们要是敢去打的话,曹刘不可能不插手。
“公瑾,你怎么看?”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