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68节

  可这才仅仅过了一年,他袁公路怎么就落到了如此地步呢?

  袁术此刻真的黔驴技穷了。

  直到他现在,他也没能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明公,今日之事,为之奈何也?”

  长史杨弘出声询问道。

  他这些年跟着袁术在淮南作威作福,收刮民脂民膏。

  若是袁术败亡了,他的下场肯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诸公。”

  袁术坐在地上,沉吟良久。

  终于缓缓开口,抬起眼眸,说道:

  “为今之计,若得求生,只有去投袁绍了。”

  什么?

  当这句话从袁术嘴里说出来时,众人无不一惊。

  二袁争霸,竟然要以嫡出的袁术,投靠婢女所生的袁绍而告终吗?

  这是袁术第一次低下他那高贵的头颅。

  众人明白,当袁术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就证明他是真的已经无计可施了。

  只有当他最为绝望之时,才会想着要去投袁绍。

  而历史上的袁术,也的确是在他人生中最走投无路的时候,选择去投靠袁绍。

  因为汉代,强调血亲纽带,不是说断就可以断的。

  同时,对于袁绍而言。

  从小被袁术仗着嫡出身份打压,若能见到袁术对自己低眉顺首,那简直不要太爽。

  历史上的袁绍同意了接纳袁术,还派了兵去接。

  但最终因为曹操派刘备阻拦而告吹。

  现在,袁术再一次来到人生中的十字路口。

  这一次,他依然是选择了向袁绍低头。

  毕竟现在的他,已经没有能力阻挡曹操、刘备任何一家诸侯了。

  当即命人取来纸笔,亲自提笔给袁绍写了一封信。

  信中言道:

  “汉之失天下久矣,政在家门,群雄逐鹿,分裂疆宇。”

  “正如周之末年七国分势,唯强者兼之耳。”

  “袁氏出身于陈,陈乃舜之后,受命当王。”

  “今本初拥四州之地,民户百万,以强则无与比大,论德则无与比高。”

  “曹操、刘备欲扶衰拯弱,安能续绝命救已灭乎?”

  “天命在君,吾当奉之。”

  袁术这封信的内容近乎谄媚,甚至连天命在袁绍这种话都说出来了。

  历史上的袁术虽然称帝了,但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想要称帝。

  袁绍其实也想。

  因为袁氏一直认为自己出身陈地,受命于天,代汉者,当涂高也。

  只不过袁绍没有袁术那么冲动,曾经试探过河北群臣几次。

  毫无疑问遭到了群臣的反对,袁绍最后只好作罢。

  但袁术坚持了下去而已。

  现在袁术主动将袁氏主人的身份让出,袁绍肯定是会买账的。

  袁术也坚信袁绍会来救自己,这对他而言,是一件暗爽的事。

  为了加快效率,袁术特意派出了五队心腹骑兵,分五路而走。

  谁能先送到袁绍处,便将信札交给他看。

  传信兵很快出发,下邳这一路,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

  这一路人马,很快被赵云巡逻的骑兵队给截住。

  众人将他绑了,压来见李翊。

  李翊开口审问,这骑士如实交代了,又将袁术的信笺送上。

  李翊看过之后,找到刘备,备言其事。

  刘备微微一惊:

  “袁术势穷,竟欲投袁绍。”

  “彼若果真使河北人下场,于我军而言,非是利好。”

  李翊弯唇笑道:

  “不然,今战事已定,纵然袁绍下场,也无能为也。”

  “况我等乃是奉诏讨贼,袁绍至多只是安置袁术,岂敢出兵干预?”

  “更别提我等已将袁术信使扣下,彼要如何通知袁绍呢?”

  “即便侥幸,有人能赶到河北,说明此事。”

  “以袁绍优柔寡断的性格,思量耽误时日,派出人马又要耽误时日。”

  “前前后后所延误的时间,我军早已定了淮南了。”

  听完李翊的分析,刘备乃放下心来。

  一面又忍不住夸赞他道,“军师真是何时何地,都能保持头脑清醒。”

  “接下来如何?”

  “正常行军,去往寿春便好。”

  “袁术已是瓮中捉鳖,他的败亡已与我等干系不大了。”

  言外之意,对老刘而言,收下淮南才是第一要务。

  至于袁术,冢中枯骨耳。

  骷髅王就该为骷髅。

  随他之后飘零,他已经掀不起任何风浪,对徐州也构不成任何威胁了。

  李翊从始至终都未将他放在眼里,他分得清楚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拿下淮南,才是正经大事。

  所以这一路行军,非常缓慢。

  因为凡所过郡县,俱要安抚民众,收拢人心,为将来统治他们做好准备。

  而李翊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每到一县,便要去收集县府的公文,律令藏书。

  以便将来治淮南之所需。

  大军行过多处郡县,沿途有不少土人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刘备发出一阵感慨,叹道:

  “不想淮南民众,如此爱戴我刘备。”

  “备功德尚薄,何得百姓如此错爱?”

  李翊与刘晔对视一眼,相视一笑。

  刘备当然不知道,淮南民众如此欢迎他们,是李翊私下里在做工作。

  古往今来,舆论战一直在战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只有做到舆论先制、先敌发声、先声夺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李翊提前使人在淮南散布流言。

  ——“徐州有个刘使君,使君来了,淮南就太平了!”

  “使君来了,青天就有了!”

  由于这些年袁术在淮南肆无忌惮的压榨老百姓,百姓们早已对之恨之入骨。

  哪怕是比烂,能换来一个比袁术好的,大家都谢天谢地了。

  更别说刘玄德仁义之名著于四海,淮南毗邻徐州,大家都多少听过刘备的大名。

  而在李翊的舆论攻势下,大家更加坚信刘备才是淮南的救世主,只有他才能带领大家脱离苦海。

首节 上一节 268/5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