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59节
对于这些底层士兵而言,当然是盼着战事赶紧结束,好回去领赏钱,与家人团聚。
这是上层将校与底层士兵的各自的想法。
……
就在李翊发表着慷慨激昂的演讲,鼓舞士气的时候。
领着大军出发的袁术,此刻也在营帐中发表着演说,鼓舞三军士气。
“吾自南阳起兵以来,历经大小规模征战十数次。”
“是非曲直,难以论说。”
“然我前后行意,未有负于心者。”
“当年董卓权势滔天,虐流百姓,我袁氏响应天下之急,分兵北上。”
“会合于酸枣、鲁阳,为国讨贼。”
“董贼见我军威势,焚烧宫阙,仓皇逃窜,缩首如龟。”
“此亦我之功也。”
袁术背着手,此刻亲征的他脸色异常凝重,十分郑重地开口说道。
“我不明白,为何大家都在讨论刘备兵锐,我军难敌。”
“仿佛这淮南本土,于我军而言是凶多吉少似的。”
“六年前,我从南阳踏上征途,开启征程。”
“虽在与曹操、袁绍的争锋中,小有失利。”
“然我率兵走至淮南时,民众皆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短短六年后,淮南难道便会成为我袁公路的葬身之地吗?”
袁术目光逡巡一圈,扫过众人。
见诸将皆意兴阑珊,缺少战意,乃沉声道:
“不管怎么讲。”
“此次决战的兵力,是四万对两万。”
“优势在我!”
微微一顿,又接着道,“传令下去,拿出酒肉来,犒赏军士。”
“准备与刘备打决战!”
遵命!!
一听到要赏酒肉,诸将这才变得兴奋起来。
三日后,两军于涂山一带相遇。
相隔七里,两军在淮水南岸,各自安营扎寨,形成对峙之势。
吕布亦在袁术军中,眼见即将要与刘备大战。
暗想自己早已投靠了朝廷,两军交战,刀剑无眼。
若是被朝廷军误伤,岂不冤枉?
遂找到陈宫商议,道:
“此前先生劝我投寿春,仍留袁术军中。”
“今两军大战,明日若是交锋,何以对敌?”
陈宫说道:
“且先去见袁术,我自有分说。”
吕布从其言,跟随陈宫一起去帅帐见了袁术。
“明公,刘备能征善战,惯于用兵,其麾下部将张飞、赵云、田豫、陈到等辈,亦皆当世名将。”
“更兼其用李翊为谋主,算无遗策。”
“今我军兵多,徐州兵少,彼却仍敢与我军正面交战。”
“刘备能如此有恃无恐,保不齐李翊有什么诡诈之计。”
袁术刚刚发表完演讲不久,正是慷慨激昂之时。
却被陈宫迎头浇了一盆凉水,当即眉头一皱,冷冷反问道:
“依先生之见,难道我不该与大耳贼正面决战?”
“我军两倍于徐州,今不应战,便是怯敌!”
陈宫眼珠骨碌碌一转,道:
“在下有一计,明公可先领大军与刘备在涂山处对峙。”
“然后用吕温侯为大将,令他率一支偏师,偷渡北岸,绕袭刘备后路。”
“如此,徐州军归路被断,明公在率大军掩杀过去。”
“何愁这两万人马不溃?”
袁术听完陈宫这一计策,眼眸中登时放射出来精光。
陈宫趁势向吕布暗使眼色。
吕布当即会意,此岂不正是脱离袁术的好机会?
他待在袁军大营里这么长时间,早已将袁军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
若是把这些情报带回给刘备,刘备会如何重赏自己?
助刘备破了袁术,朝廷又该如何重赏自己?
光是想到这些,便觉得美死了。
吕布当即出列,慨然请战:
“禀袁公,布深受袁公厚恩,愿率领一支奇兵,断了刘大耳的归路!”
自龙亢兵败之后,他手上的兵马已不足三千人。
若是还能白嫖带走一队袁术的人马,就更爽了。
袁术捋着细髯,眼珠子迷城了一条线,隐隐有些被说动。
但他又不是很信任吕布,所以还在犹豫。
“不可!”
主簿阎象站出来劝阻袁术,慷慨陈词:
“如今大战在即,分兵乃是兵家大忌。”
“适才公台先生也说了,李翊足智多谋,深有韬略。”
“他岂能料算不到我军会派兵截断其后路,防范我军偷袭?”
“兵法云:夫庙算多者胜,庙算少者不胜。”
“李翊能谋善断,必然能够料到我这一步。”
“若是冒然分兵,非但使吕将军这一路兵马受害。”
“亦大伤我军锐气,决不可用。”
关键时刻,阎象站出来唱了反调。
这令陈宫眉头一皱,短时不好反驳。
吕布亦是拳头暗握,偷偷睨了阎象一眼。
这厮打乱了他们军队的计划。
“兵行险着,值得一试。”
“布视徐州兵马如草芥,请袁将军付我一支兵。”
“布定能抄断刘备后路。”
无可奈何之下,吕布只能是仗着自身武勇,向袁术保证了。
袁术却挥了挥手,“我倒觉得阎主簿适才所言有理,此计过于冒险。”
“我军两倍于徐州,本就有优势,不值得行此险招。”
“那李翊再是诡诈,也无非是出奇制胜罢了。”
“明日两军对垒,只比临阵调度,统一指挥。”
“任何阴谋诡计在兵锋摧倒面前,都是徒劳。”
“我意已决,明日堂堂正正与刘备交手一场,诸君不必再议!”
吕布闻言,只好作罢,怏怏而退。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