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35节

  徐州方面没必要在打袁术时,扣住他们孙家人不放行。

  “目前朱治在钱塘,由他北上攻打由拳,我们再由吴县南下配合,南北夹击。”

  “许贡必然不是我等敌手。”

  “之后顺着吴郡南下,攻打王朗,不但能够拓展疆土,还能够连通丹阳南部。”

  “这才是取丹阳的好机会。”

  “现在调头西打,物资周转困难不说,我等只能困守吴郡半地。”

  “实在太过弄险。”

  “即便真能防备徐州人,可徐州若真要加兵于我等,我等又能如何呢?”

  “现在南下,值得冒险!”

  话音方落,程普、黄盖等老将纷纷站出来应和。

  孙策神情凝重,他心中惴惴不安,总觉得放任徐州军南下不是件好事。

  “……眼下也只能是如此。”

  孙策叹了一口气,心中默默祈祷自己今日的决定,将来不要后悔。

  “不过历阳方面,须遣人说一声。”

  “就说若徐州军果真来攻,不必抵抗,任由他们进驻历阳。”

  “料陈元龙白得了历阳,不会截住江水,不放孙香他们过江。”

  众将从其言,接着去筹备南下的战事了。

  程普自亲自渡江前往历阳,知会孙香等人,莫要抵抗徐州军。

  白白浪费手中兵力。

  ……

  ……

  时间快如飞梭,很快来到了四月份。

  按照李翊秋收后全面开战的构想,徐州还剩下不到半年的准备时间。

  这期间,李翊主要做的,就是跟鲁肃、孔融等人大肆征发民夫。

  这也是打仗烧钱的原因之一,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后勤。

  后勤你不得不用民夫,民夫你不得不给钱。

  而最重要的是,民夫被征发了,会导致民间劳动力的缺失,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所以越是大规模的战事,持续得越久,越是伤国力。

  李翊为了筹备这场覆灭袁术的全面战争,足足要筹备三年之久,才敢动手。

  首先,仅是为了照顾广陵陈元龙这一路兵马,少说得征发一万五千名民夫。

  至于汝南方向的主战场,民夫至少三到五万不等。

  其中有部分人,可以直接用此前在汝南俘获的黄巾军士充数。

  除了民夫的征发之外,最最重要的是便是粮草供给,这也是为了后勤保障。

  这几月下来,李翊委托典农校尉鲁肃,让他严格管控粮食配给,禁止粮食外流。

  又托了别驾麋竺,请他再拨一笔款下来,大肆购买猪、牛、羊、鸡、鸭、蛋等肉类。

  为得就是给士卒加餐,补充蛋白质。

  士卒每天都在高强度的训练,如果再不吃好点儿,难免怨声载道。

  此外,军械、甲胄、投石车等战场装备,也在紧锣密鼓的打造。

  仅三月份的支出,就高达一千五百多万钱。

  刘备这辈子还从来没打过这么大规模的仗,从未意识到大规模战争竟会如此烧钱。

  心头还是有点肉疼的。

  但李翊出来劝导他,为了淮南战事,必须要咬牙忍一忍。

  徐州的大动作,肯定是惊动了周边诸侯的。

  首先是北方的袁绍,发觉刘备在徐州动员出了大量人马,并且囤积了大量粮食、器械。

  肯定是要有大动作了。

  袁绍与刘备现在是盟友关系,他倒是相信刘备不是来打自己的。

  但是他却惊讶的发现,徐州能够动员出来的兵力,有些超乎他的想象。

  这貌似不像是遭到过两次屠城的徐州,所能动员出来的兵力啊。

  “刘玄德有骁名,在徐州甚得众心。”

  “此前其举奏我儿为茂才,我便默许其接领徐州。”

  “今其在徐州势力似乎非两年前可比,我等是否还要维持与刘备的盟友关系?”

  袁绍召集诸大臣至正殿来议事。

  许攸与李翊关系甚好,不久前李翊又差人送了几辆载满钱粮的牛车过来。

  请许攸在袁公面前多美言几句。

  并且向许攸保证,徐州从未想过要与河北争雄。

  实在是因为袁术倒行逆施,徐州不忍见众生疾苦,这才吊民伐罪。

  这也是为了袁公着想啊……

  许攸在受了李翊的好处之后,本就满心欢喜。

  兼之李翊言之凿凿,一再表明徐州远远比不上河北。

  他李翊更是山野庸才,与河北诸谋士相去甚远,哪里敢有北望之心?

  许攸遂更加放心,对袁绍劝谏道:

  “今刘将军在徐州,本无过失,奈何加兵于他?”

  “况徐州动员兵力,实为征伐袁术,此亦是利好明公之举。”

  “袁术在淮南多年,兵精粮足,刘玄德岂是轻易可敌的?”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无论谁胜谁负,都是我河北得利。”

  袁绍闻言,觉得有理,又问许攸道:

  “依子远之意,当如何安置徐州刘玄德?”

  许攸一捋颔下胡须,咧嘴笑道:

  “如今刘玄德动员徐州全部兵马,打算征伐袁术,我等可以坐观成败。”

  “依照不才之见,不妨暗资刘玄德钱粮军械,以助其攻伐袁术。”

  “一来,可以平衡淮南与徐州的实力。”

  “二来,刘玄德见我河北资助于他,便没有了后顾之忧,不必瞻前顾后,可以全力攻打袁术了。”

  “袁术若灭,徐州与淮南必是满目疮痍,二虎皆伤。”

  “等到那时,明公已经灭了公孙瓒,统一北方。”

  “便可以放心的渡河,进攻河南,一统天下。”

  “此天命在河北,愿明公察之!”

  袁绍闻言大喜,这句话正是他想听到的。

  其实,袁氏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

  历史上的袁术就称了帝。

  而袁绍虽然没有称帝,但他却有这个想法。

  还专门试探了一下河北群臣的态度,结果遭到了强烈反对。

  袁绍只能灰溜溜地暂时将此事搁置。

  没想到后来官渡之战爆发,袁绍直接一病不起,再也没有机会称帝了。

  “善!”

  “既如此,子远可速去操办此事。”

  “备好军械、钱粮,送去徐州。”

  “一来表我河北诚意,二来助其攻伐袁术。”

  袁绍大手一挥,尽显土豪哥本色。

  许攸闻言大喜,连连称喏。

首节 上一节 235/5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