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18节
“白波贼中,亦有如此良将耶?”
李翊现场听得真切,杨奉喊得名字是分明是徐晃徐公明。
此人此时确实是在杨奉麾下。
今日遇着,真乃天意。
“主公可暂令鸣金收兵,我自有计破贼。”
李翊出声说道。
刘备从其言,下令鸣金收兵。
杨奉见刘备撤兵,即挥师掩杀过去。
刘备军且战且退,杨奉追杀许久,未讨得便宜,暂时收了兵将。
是夜,回到大营。
刘备仍对白日见到的徐晃念念不忘,找来李翊等人。
冲李翊说道:
“军师白日说有计破敌,备愿闻之。”
李翊笑道:
“今日杨奉军中战将,威风凛凛,我观主公甚爱之。”
“故不忍加兵伤他。”
刘备背着手,点了点头:
“是也,我观徐晃形貌,仪表不俗,可惜失身于贼。”
李翊忙道:
“若要收之,倒也不难。”
“我们军中正有人与徐晃熟识。”
刘备忙问是谁。
关羽看一眼李翊,李翊亦迎上关羽的目光,
关羽明白,看来李翊说的确实是自己,不想他竟连这也知道。
便出列向刘备拱手道:
“兄长,徐晃乃愚弟故友。”
“其人少有大志,早年间曾为河东郡吏,今屈身事贼。”
“绝非其本意,关某愿前往说之,管教他弃暗投明,倾心来降。”
关羽是河东解良人,徐晃是河东杨县人。
关羽早年间亡命江湖,与徐晃熟识,以兄弟相称。
关羽非常清楚徐晃屈身于杨奉麾下,实在是无奈之举。
人家早年间是妥妥的大汉公务员,是被迫投到杨奉麾下当贼的。
别看杨奉现在是车骑将军,徐晃也跟着当了骑都尉。
但杨奉领兵寇略河东时,还是白波贼。
当时董卓乱政,朝廷根本无力救河东。
河东被白波贼和匈奴人两家侵吞。
二者选其一,徐晃只能选择投靠杨奉。
但他肯定清楚杨奉、韩暹这种贼寇出身,绝不是成事之辈,一定会找机会脱身的。
刘备欣喜地说道:
“若能使公明来降,则贤弟大功也。”
当晚,
徐晃在营中秉烛披甲而坐,忽有人来报,有故人求见。
徐晃诧怪,即命人请见。
关羽突至近前,拱手揖道:
“大兄别来无恙乎?”
徐晃惊讶起身,借着火光,熟视许久,乃道:
“子非解良关长生乎?”
关羽抚须笑道:
“今已改字云长矣。”
徐晃再见故人,又惊又喜,又有几分窘迫无奈。
“云长何以至此?”
关羽正色答:
“关某今已投效刘将军矣。”
“今日于阵前见得故人,心中实是想念大兄。”
“故特冒死前来。”
徐晃心念一动,即请关羽入座。
……
第134章 史册间,一笔书,万民哭
“一别数载,不想大兄依然风采依旧。”
“今日阵前对敌,刘将军亦嗟叹不已。”
关羽上来表达了自己的善意。
徐晃却明白自己现在过得其实并不好,表面上跟着车骑将军混,实则就是乱臣贼子罢了。
天底下有几个人承认他们白波军是官军了?
况且,徐晃也是公明哥哥。
他跟另外一位公明哥哥一样,都想着要招安。
所以当初天子东归之时,是徐晃站出来力劝杨奉去护驾,保扶王室。
为的就是招安归顺朝廷,摆脱白波贼的身份。
关羽一扬卧蚕眉,正色说道:
“大兄之勇略,世所罕有,奈何屈身侍奉于杨奉、韩暹之徒?”
“刘将军乃当世英雄,其好礼贤下士,天下所共知也。”
“今日阵前,见大兄之勇,十分敬爱。”
“故不忍以健将决死战,特命我来奉邀大兄,同事徐州。”
“杨奉、韩暹乃无谋之辈,今失其所倚。”
“虎无爪,鸟无翼,此二徒早晚为他人所擒。”
“大兄何不趁此时弃暗投明,与羽共成大业?”
这话正说到徐晃心坎里去了,沉吟良久,喟然叹道:
“吾亦知杨奉、韩暹非立业之人,欲别寻他处。”
“只恨无有门路啊……”
关羽起身正色说道: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刘将军遣我至此,正是欲劝大兄弃暗投明。”
“从此携手并肩,匡扶汉室,青史留名!”
徐晃颔首,起身谢道:
“云长所言甚善,愿从公言。”
关羽闻言大喜,上前握住徐晃的手,说道:
“关某在刘将军帐下时,常常思念大兄,渴望一同共事。”
“奈何不知大兄身在何处,今日在此得见,真天意也!”
关羽是一个标准的江湖人,太注重感情,讲义气了。
与之相反的是,徐晃跟张辽一样,都是标准的职场人。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