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133节
陈登眉梢一挑,“子玉此言何谓?”
“孙策此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
“以父坚战死,少儿合兵转斗千里,以报父仇。”
“然其术略过于其父,今其敢领兵绕过秣陵,与刘繇决战于曲阿。”
“可见其志不小,据曲阿、丹徒之后,以得鼎足之资矣。”
“料其终不为袁术之下。”
李翊断言孙策久后必反袁术。
陈登也对李翊独到见解大感佩服。
“子玉身在下邳,却对江南之事,了如指掌。”
“无怪刘使君常赞子玉见识广博,能窥探天机。”
一面又暗想,如果孙策真有不臣之心,久不远便要反叛袁术。
那岂不是一支我们可以拉拢到的力量?
袁术拥据淮南,兵精粮足,刘使君想要对付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如果能使袁术后院起火,使他自顾不暇,那便另当别论了。
这时,几名士兵点起了火把,来到城头。
两人这才发觉,他们聊得入神,不觉已经入夜。
广陵城内灯火通明,城外却是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咦?子玉你瞧!”
陈登忽然拍了拍李翊的肩膀,摇手向前一指。
只见江面之上,驶来数十只走舸,皆打着灯火。
将江面照的亮如白昼。
“不好!”
“莫非是敌袭?”
周泰提着刀,急匆匆地赶过来,向陈登汇报军情。
“府君,军师,江面上多出来数十只走舸,恐是敌袭!”
李翊与陈登皆面色如常。
“这些都是小船,所载之众不过八百人。”
“纵是敌袭,待其登岸之后,遣一劲旅,便能轻松将之击破。”
“又何惧哉?”
李翊淡淡地说道。
“正是如此。”
陈登也表现的很平静。
如果说刘备大军还没来,这支军力可能还会引起他的警觉。
可现在刘备大军赶来了,这支几百人队伍就成了纯纯的送人头了。
“袁术大军走的是西路,按理说不该自江南方向来。”
“所以这支部队,绝非袁术人马。”
“……嗯,广陵长江以南便是丹徒。”李翊也颔首附和,“适才元龙说丹徒已为孙策所得,所以这支部队……”
正说间,那些小船皆已靠岸,但是都没有登陆。
为首一支小船,走出一人,高声冲城头喊道:
“吾来殄寇将军孙策,求见广陵太守!”
这道声音宛若洪钟,声如巨雷,虽是隔着江岸,城头上的人也能听清。
“孙策居然亲自来了?”
陈登有些意外,孙策为什么会突然来广陵,还要见自己。
于是只在城头上喊话:
“吾便是陈元龙!不知孙将军到此何为?”
孙策直接开门见山,大声说道:
“吾在曲阿用兵,军中乏粮。”
“闻陈府君在广陵,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粳稻丰积。”
“欲来找府君借粮十万斛!”
嚯……
陈登直接被气笑了,这孙策与自己非亲非故,大晚上带着几百健卒过来。
张口就管自己要十万斛粮食。
你是来借粮的,还是来吃大户的?
一旁的李翊也忍俊不禁,这孙策倒也实诚,丝毫不遮掩。
不过你借粮归借粮,带这么多人过来是想干嘛?
不会是想先礼后兵,借得到粮便走,借不到粮便直接零元购吧?
其实零元购这种事,对东吴人来说是老传统了。
周瑜出任居巢长时,粮草不够,又听说东城的鲁肃乐善好施,于是就带着几百号人来找鲁肃拉赞助。
为什么一定是鲁肃呢?
因为居巢距离东城,直线相隔两百公里。
跑这么远去拉赞助,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说是借粮,其实就是跑人家地盘上吃大户了。
等宰完这一把,回去后就拉黑,老死不相往来。
只是没想到鲁肃却非常大方,出乎了周瑜的预料。
鲁肃当时已经当了很多年的散财童子了,结果府库里居然还有六千斛粮食。
鲁肃直接大手一挥,分了周瑜一半,也就是三千斛粮食。
表示兄弟们可以随便搬,莫跟哥哥客气。
周瑜都被鲁肃的大方给震惊到了,虽然说他带了兵过来,由不得你不给。
但一般富翁们都会先哭个穷,求个情,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爽快大方的。
鲁肃的行事风格与周瑜很像。
周瑜在16岁,就曾大手一挥,送给孙策一套豪宅。
正因两人很对脾气,从此便结为了好友。
好在鲁肃已经被老刘成功截胡,不至于被东吴零元购了。
但没想到孙策又跑来找陈登,想在广陵来一波零元购。
看他带了这么多轻舟小船,多半也是想先礼后兵。
一旦借粮不成,直接登岸寇略周围县乡,抢一波再走。
这种劫掠方式,与水贼很像。
通过轻舟小船的便捷,快速登岸劫掠。
然后你官府想要对付他们,就必须集结大军。
可等军队集结完之后,人家早已满载而归,登船走了。
“我在广陵兴修邗沟,粮食供给民夫尚且不足,哪有多余粮给你?”
对于孙策的厚脸皮,陈登也没给他好脸色,果断拒绝了孙策的借粮的提议。
话落,
又吩咐周泰即刻领几百健儿,备好船只,防止孙策登岸劫掠周围乡里村落。
“且慢!”
李翊伸手阻拦住了陈登。
“怎么?子玉莫非是想借粮给孙策?”
“这厮胃口不小,张口便要十万斛粮。”
“现在我广陵兴修邗沟,征发民夫,每日耗粮甚巨。”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