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106节

  袁谭在青州算是把他老子的口碑给败光了。

  以至于当时青州一万户口的县,登记在案的只有不到几百户,税收不到实际的三分之一。

  大家伙儿都忙着逃命去了。

  你说,

  当老百姓看到刘备来的时候,能不夹道欢迎吗?

  凡事就怕同行衬托。

  即便真有老百姓不认识刘备的,但两相对比,还能来一个比袁谭更差的吗?

  刘备在得知原因之后,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没想到袁谭间接给自己送了一份大礼。

  那他刘备就笑纳了!

  刘备当即下令,分赐酒食给当地县民。

  并且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去告诉左近县乡,只要愿意跟随他刘备回徐州的。

  一律赠予钱粮,并借予土地耕种。

  并承诺这段时间,他们会暂时停驻在兰亭。

  凡事有愿意来的,一律敞开大门欢迎。

  众百姓得知后,纷纷奔走相告。

  一时间,小小的兰亭县,聚集了大量的流民百姓。

  而就在刘备等候百姓之时,前线也传来捷报。

  太史慈与徐盛两位将军成功截住了袁谭的败军。

  并将之俘虏生擒,连带着的还有郭图、张郃等。

  “善,大善!”

  “子义、文向不愧是军师保举的人,果真不负众望。”

  刘备顿时欣喜万分,乐得合不拢嘴。

  臧霸等泰山将也兴奋异常:

  “好啊,没有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这袁谭可是袁绍的大公子,怕是可以用他勒索到不少赎金。”

  泰山帮到底是流氓团伙思维,光想着袁谭这颗头颅有多值钱了。

  全然没有意识到像袁谭这么重量级的人物,身上蕴含着多大的政治价值。

  孙观大声嚷道:

  “这次保卫琅琊,咱们不知死了多少泰山兄弟。”

  “纵然不让袁绍那厮赔我们钱粮,也该杀了袁谭,用其头颅祭旗。”

  “一来慰藉阵亡将士,二来振我徐州之威,使旁人不敢侧视我徐州!”

  李翊嘴角扬起一抹无奈的笑容,道

  “快意恩仇乃是江湖侠士之举,非政治集团士人之所为也。”

  刘晔也在一旁冷笑:

  “杀了袁谭,结怨袁绍,又助了曹操。”

  “此般损己利人之举,诚为天下耻笑耳。”

  被两个谋士无情嘲笑,众泰山将皆羞得面红耳赤。

  臧霸作为泰山将首领,还是比较冷静的,主动上前询问道:

  “这袁谭已为我军阶下囚,是生是死不过主公一念之间耳。”

  “却不知军师,将要对他如何处置?”

  李翊也不着急回答,反而先问刘备道:

  “主公以为当如何处置?”

  刘备沉吟道:

  “袁谭陈兵徐州,乃其本人所为,袁公尚不知情。”

  “今其本已不占理,我若杀之,反于我不利。”

  “不若将之纵回,以修好袁绍。”

  什么!?

  此言一出,泰山诸将无不惊愕。

  “这、这好不容易抓住的,哪能就这么放了!”

  泰山将本就是流氓团伙,这种级别的俘虏,即便不拿来勒索赎金。

  也不能随便放走啊!

  “不错,确实不能将袁谭就这么放了。”

  李翊这时开口了。

  刘备微一凛,刘晔也有些错愕。

  暗想你李子玉也是个聪明人啊,不会此时惦记起来袁绍那三瓜两枣了吧?

  “翊的意思是,咱们应该好酒好肉款待袁大公子。”

  “此前俘虏的青州士兵,也一并纵回。”

  “当然了,翊还建议主公表举袁公子为茂才。”

  我去!

  这下,众人都不淡定了。

  不仅要好酒好肉款待袁谭,还要把俘虏给他送回去。

  咱们这是抓了个俘虏,还是抓了个爹啊?

  最重要的是,

  李翊居然还建议刘备把一年只有一次机会的茂才名额给袁谭。

  这葫芦里到底是卖的是什么药?

  所谓茂才,也就是秀才的意思,是避刘秀的讳给改成了茂才。

  汉朝推行察举制,只有被举为孝廉和茂才的人,才有资格为官。

  所以孝廉、茂才的名额非常珍贵。

  尤其是茂才。

  按照汉朝的规定,

  只有三公、御史、州牧级别的高官才有资格推举茂才。

  并且一年只能推举一个。

  所以全国一年的茂才人数都超不过二十人。

  历史上,

  刘备曾举荐过两个人为茂才,都是姓袁的。

  一个是袁涣,另一个便是袁谭。

  举袁涣时,还是刘备当豫州刺史,屯小沛时举荐的。

  此举单纯是为了收买人心,因为袁涣是豫州名士。

  刘备推举袁涣为茂才,就是为了表示自己求贤若渴,希望有识之士都能够来投奔自己。

  而推举袁谭时,则是刘备当上徐州牧之后的事了。

  因为刘备奉行亲袁的政策,举袁谭为茂才就是为了示好袁绍。

  而袁谭也记着这个恩情,刘备兵败后逃往青州时,袁谭便亲自率领步骑出来迎接他,以表达对刘备的尊重。

  “袁绍雄踞河北,然深陷于内部斗争。”

  “尤其是袁尚与袁谭的立嗣之争。”

  “河北士人与河南士人争相站队,各自为私,牟取利益。”

  “只要袁谭还活着,袁家内部便会争斗不休。”

  “倘若袁谭一死,纵然袁家不会完全凝聚,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四分五裂。”

  “袁氏本已经强大难匹,今若使袁家止于内斗,非我徐州利好。”

  李翊由浅入深地解释了,为什么袁谭不能死。

首节 上一节 106/5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