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304节
不说非富即贵,也知道肯定权贵之人。
杨晨给他们当老师,已经是给不少人上压力,朱元璋等人在出现,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学下去的。
最终朱元璋也是听取了杨晨的意见。
此刻众人相互看了又看,最终是滕毅第一个开口。
“杨御史这怎么不走寻常的套路?不应该是先教人,完事后才给钱吗?
现在就给了,万一这些激活还想要怎么办?”
朱标感动有些冷手,往火炉靠近一些,道:
“滕尚书且放下听就知道了。”
就此时,朱樉安排人拿的黑板到。
所有人目光都挪移到他身上,因为朱樉此时正在讲黑板放在所有人面前。
“老二?你这是干什么?”
挂好黑板,朱樉这才转身面向自己父亲说道:
“喔~是这样的父皇,杨晨说光让那个你们听,肯定是不会明白他如何教育人的,这不是由我来充当你们的老师嘛。”
一听到自己儿子又被杨晨使唤,朱元璋脸上就显露不快。
“哼!这家伙真是好大的胆子,让你去做危险的事情就算了,还要让你牛做马,试问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情?
真是!真是气煞我也!”
任凭自己父亲如何生气,朱樉依旧是站在杨晨这边。
“父皇这话说的不对,若不是他在,儿臣恐怕早就掉入深渊越来越深,幸好儿臣还没放下大错,有机会更改,否则将来的自己也不会原谅现在的我。”
“是啊父皇,你看老二现在这副模样难道不比以前好很多马?
儿臣反倒绝对杨晨的及时出现,让老二不至于连改的机会都没有,咱们应该感谢他才对。”
朱元璋:“.”
教室里面。
众人从杨晨这里知道学习就能获得钱之后,一个个都正襟危坐,不敢有丝毫不适合的态度。
他们也很清楚台上这位说话那可是一言九鼎,当初有人还怀疑对方根本就不会让镇江府变得更加好,可是现在看来,杨晨真是说到做到。
丝毫没有欺骗他们的可能。
对于这一群人,杨晨也没心思了解到底都是什么来路,等会要是点名,就直接点桌子上的符号就行。
这些人不认字,可是唯独认识符号。
无他,在镇江府干活,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工号。
他从桌子上拿起一枚白色的粉笔,一撇一捺写在黑板上。
一个板板正正的字就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放下粉笔,杨晨面向所有人淡淡开口问:
“请问你们有没有人认得这个字叫什么?”
刹那间,所有人心思就忍不住活络起来。
心想说好的是教导自己认识字呢?
怎么还没教会办法就开始问了?
与此同时,隔壁位置上,朱樉按照杨晨的交代,同样是在黑板上绘制出相同的字。
第197章 认识‘人’
滕毅抬头往上看,发现这个字自己认识。
一撇一捺,可不就是‘人’吗?
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字,看到这个字,滕毅内心就忍不住猜测,杨晨原先说是使用汉语拼音这种从未见识过的符号进行教育,现在看来,应该是想要从三字经里面的人之初性本善开始教育。
这是他的下意识认知。
因为以前滕毅小的时候,也是从三字经开始认字。
准确的说,在大明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听说读写,靠死记硬背。
正是如此,滕毅才会对杨晨的这般举动感到困惑不解,按理来说,对方这么聪明,应该是知道这样做的弊端到底是如何才对,怎么会选择老路?
好在滕毅也没追问原因,往下听多听点或许就能够知道答案了。
杨晨所在教室,诸多糙汉子开始左顾右盼,抓耳挠腮,有人跃跃欲试,可是又不敢,有人低着头,生怕自己被点名,像极了后世一些坐在后排的学生,亦或者是垃圾桶守护者。
半天时间,杨晨也没点明,就是这样等下去,只是手上戒尺时不时放在那一吊钱上画圈圈。
他们也不傻,知道杨晨在拿钱诱惑他们。
可是,不懂就是不懂想破脑袋也不懂。
“你们可以讨论,想好了再说。”
很快,糙汉子的讨论声就开始响起来了。
“俺看这个字好像是入,我之前在一个员外手下做事,亲眼看到那个少爷就这么说。”
“狗屁!我看是人,军营里面的账本我记得很清楚,这个字就是人!”
“那你怎么不说,说了就有钱拿。”
“我!我这不是也不是很确定嘛,否则怎么可能轮得到你!”
“嘁!那不还是不认得这个字,还以为有多大点本领,装隔着猪鼻子插大葱,装像是吧!”
大家都是没文化的人,几乎是想什么就心直口快的说出来,杨晨对此也没有什么好避讳的。
在混乱的场面他都见识过,这一点,不算什么。
只是隔壁房间,朱元璋听到这个动静,就忍不住摇摇头,开始为杨晨感到悲哀。
“咱就是说,这小子不会托大了吧?他们这般混乱,能听得懂学习?
当初咱也是好好静下心来才能识字的,眼前这一群家伙事,一个比一个能闹腾,这个混账小子光是用钱来蛊惑他们,怕也是难以办到啊。”
没幸灾乐祸,而是真心为杨晨感到忧虑,这很正常。
朱樉面对众人的讨论,也很想说两句。
因为当初他亲眼见识过杨晨对当前文化的评价。
大明已经和平很长一段时间了,可是在识字方面,连宋朝的十分之一都对不上。
依稀记得当初开国第一场科举,南方的举人状元占据整个大明,北方一个人都没考上。
到后来经过调查才知道,北方被元朝统治时间太长了,只有少部分人能识字,识字并不代表就会写出来。
大明文盲扫盲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百姓只会说话,不会认字,一张纸上的内容谁都会说,可是就是不知道,自己说的字是哪个字,根本对不上。
为此自己父皇有这样的焦虑倒也正常。
谁让大明就是从一片废墟当中建立起来。
相比于经济发达的宋朝,百姓识字率达到三成,明朝连三成又三成都做不到。
在这样的氛围下,原本对杨晨能有什么好方法教导糙汉认识文字的一众人又开始担忧起来。
甚至有人认为,这不会是杨晨在欺骗他们?
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快就晃了晃脑袋,把不该有的思想全部都甩出脑袋之外。
开什么玩笑,除非杨晨是不想活了,否则他怎么可能会欺骗朱元璋,更不要说,镇江府发生的一切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不存在什么欺骗。
讲台上,杨晨不紧不慢拿起桌子上的水杯给自己喝了一口水,似乎对于群众的探讨并不在意,这样的事情他早已经习惯,前段时间就做过一回。
现在再来一回,也算是一回生二回熟了,如何教导,他最为清楚不过。
思绪间,有人开始主动伸手。
杨晨目光看过去,发现是一个小年轻,大概有十几岁的模样,准确的说应该是十二岁。
他叫三喜。
这个小子杨晨有很深的印象。
当初也是跟随着灾民一起流浪到镇江府门口外边,相比于其他同龄人,他已经算是相对成熟,懂得远离热闹的地方,避免自己处于一个危险的空间。
为了活命,他还甚至谎报自己的年龄,就是希望能获得一个在工厂里面干活的机会,他出现在这里也是机缘巧合。
原本是在宿舍里面好好休息,朱樉前去挑人。
直接说有一个学习机会,只要去了就有好处,年轻人里边就他最为活泼。
一溜烟就出现在朱樉面前,直接成为几个年轻人年龄最小的家伙。
刚才说出好像是‘人’的人也是他。
座位上,三喜不跟其他糙汉争论这到底是什么字,因为他刚才说话还没说两句话就被其他人驳回了。
上一篇: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下一篇:大明:清军入关,我抄了满清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