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269节

  闻言,马皇后也怎么会不知道这背后意味着什么,她叹息一声:

  “哎~这种事情你就不必跟我说了,直接跟我说杨晨在镇江府跟老二如何就行。”

  了解自家妹子不喜欢听这些事情,朱元璋也就没有做太多停留,而是继续谈镇江府的最新情况。

  “这小子接管镇江府后,以最快的速度肃清所有对他不服气的宗族,被拿来杀鸡儆猴的就是周时中扶持起来的宗亲。

  所有人都当着镇江府好几万百姓面前给砍了。”

  如此残忍的事情马皇后一猜就知道肯定不是杨晨所做。

  “嘿!妹子你可真聪明,杀人这件事还真不是杨晨做的,是咱家老二。”

  马皇后微微摇头叹道:

  “我这几个儿子都快被你这个当爹的带坏了,老二以前是一个多么乖巧听话的孩子,自从你教导了他们要以‘拳头’来说话后,他们变得愈发狠辣,杀人这件事在他们看来似乎都是一件吃饭喝水的常事一般。”

  说到底,这就是生长在皇家的命运,没有几个人可以逃脱。

  皇帝儿子这个身份,赋予了他们很多特殊待遇,同时也让他们必须要牺牲一些东西。

  善良、人性、亲情.这些都是必要的。

  老朱一时间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只好小声道:

  “妹子,咱这都是为了让儿子们学会在外边自力更生,若是没点手段,一万哪天给人卖了怎么办?

  再说了,这不还是他们自个的抉择,老三已经在吴祯的安排下,南下去万里石塘找鸟粪,老二得知这个消息过后,就好像受了刺激一样,恨不得跟着在杨晨身边,想尽办法提升自己,好让他能外出分的一亩三分地。”

  这番话马皇后倒是没有理由反驳。

  儿子们长大了,总该是生出属于自己的想法,雏鹰也不能生活在安逸的环境。

  马皇后之所以会如此,无非就是心中那份作为母亲的本能使然。

  都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无论如何,她都不希望自己儿子们出任何事。

  “还是说说镇江府,现如今镇江府经过杨晨跟老二的改造,变得如何了?”

  这种繁琐的话题马皇后直接选择跳过,想要了解镇江府具体情况。

  朱元璋直接拿出手上另一份密鉴。

  指着上面内容道:

  “那可真是太令咱感到惊讶了妹子。

  杨晨跟老二将所有不服气的人都给收拾之后,土地不到五天时间就重新分给了百姓,同时扶持一个原本的豪绅崔家,让他们成为朝廷的商会会长负责人。

  之前杨晨不是说了吗,他有办法让原本有毒的矿盐变成能卖出去的精品细盐。

  当初咱也就当一个笑话听听,没想到还真就让他做到了。

  靠近长江支脉的宁明县,现如今已经是凭借一己之力,让京城周围所有百姓都能吃得上盐,这些细盐的品质咱看过了,丝毫不比在咱们从海边里面打捞晒干的细盐差劲。

  唯一不好的就是价格依旧偏贵,好在普通老百姓现如今已经有了大片田地,等到老三从万里石塘看到鸟粪岛,把这些鸟粪给咱拉回来,百姓也就不需要担心粮食生产不够了,一年收成抵得过以往两年收成。

  到时候,这些盐对百姓来说,也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了。”

  “培养当地豪绅作为商会会长?杨晨怎么会做出这般行事,重八难道你担心这些商人最后为了逐利而做出什么危害百姓的事情?”

  马皇后虽然曾经是商贾子女出身,可现在她的身份是大明皇后,自然是要站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商人逐利,是很多人的认知。

  “妹子,咱先前也是这般认为,这个镇江崔氏以前就是富农起家,而后被周时中给收拾了。

  家中好些人受到迫害,不过这崔氏与其他人不同,他们家里边,有一人在老二麾下担任指挥使,杨晨也是看在他们可以信任的份上,才将这商会会长交由对方担任。

  信封上也有杨晨所说的意思。”

  了解清楚,马皇后最后的一丝忧虑也就消失了。

  事关经济的事情,自从杨晨给他们说了金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后,马皇后也尝试抽空了解一二。

  可惜的是,中原对于金融方面的看法没有归纳进行总结,导致马皇后只能靠着自己的见解来慢慢认识。

  除此之外,杨晨在镇江府还开设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学堂。

  这些学堂都是孩童的父母共同搭建,招收学生上千人。

  每四十人作为一个班,学习的不是传统四书五经,而是让他们探索一些常人看起来很‘理所应当’的奥秘。

  说是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将来成为这方面的人才。

  至于那些大人,家中有田地的就去种地,没有田地,往京城方向逃荒的流民则是被杨晨全部收拢起来。

  成为一线工人,杨晨跟朱樉向他们承诺,只要愿意为建设出一份力,那么等到将来镇江府完成工业化,他们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田地。

  在这地方干活,不仅包吃包住,还能分房子,极大的帮京城解决一部分流民百姓。

  得知这些事情的马皇后由衷为杨晨感到骄傲。

  “这孩子,虽不知道大明人,却尽心尽力的为大明做事,重八,我早就跟你说了,杨晨这孩子心眼不坏,以后你与他相处,切记不要用你那上位者的骄傲去审视他,于情于理他对我们家可是有数不清楚的恩情。”

  相比于唯利是图,以自身利益最为看重的朱元璋,马皇后就显得较为冷静。

  同时也明白,杨晨所做的这些行为,有一部分是在收拢民心,若是被其他皇帝碰到,必然会以雷霆手段将其解决。

  这或许也是杨晨为什么会选择让朱樉跟着他一起前往镇江府的原因吧。

  身边跟着一个皇室成员,这份改革的功劳就算再怎么削减,也能落到他朱家的身上,不至于是杨晨一个人独揽全部。

  不过对于马皇后的这份说教,朱元璋显然是感到不快,皱眉不服气回应:

  “妹子,这家伙本就是意外来到大明咱虽说平时故意假装对他凶了一点,可也不至于再让咱们退退步吧,这家伙多少次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给咱面子,咱都不对他计较,还好吃好喝的供着他,不仅给钱,还安排了不少侍女亲自去伺候。

  更为可恶的是,这家伙以咱的名义贪污受贿,拿了胡惟庸多少财富,咱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这都已经仁至义尽了,还要咱如何?”

  “行行行,你朱皇帝大人有大量,我这个民妇就不跟你争辩其他的事情了。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他还倒腾出什么特别的吗?”

  提到这,马皇后就略显头疼。

  “雄英已经好几日没有跟杨晨这个先生碰面了,你都不知道这孩子有多伤心,咱们得拿出一些新东西出来,否则雄英明儿怕不是要闹翻天了。”

  朱雄英本是杨晨在大明的第一个学生,可现如今因为距离原因,杨晨根本就分不出心神去教导这个孩子。

  导致朱雄英已经不止一次的跟马皇后诉说自己的请求。

  那便是希望自己也能离开皇宫,到镇江府去,成为跟随在杨晨身边的一名普通学生。

  这个要求刚提出来,就被马皇后拒绝了,在天花彻底消灭之前,她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这个宝贝孙子离开皇城。

  偏偏她有很疼爱这个孙子,答应朱雄英过几日就拿出新奇玩意。

  因此这才跟朱元璋提到杨晨。

  说起来新奇的玩意,朱元璋还真就想到杨晨在镇江府做出来的大明第一试验场。

  这个试验场最初本来是只想要制研制武器的。

  结果杨晨发现,这场地周围的荒地空着也是浪费,于是直接决定扩建出好几处开发地。

第172章 日本形势严峻

  除了关于民生问题之外,杨晨的铁轨马车也赶上日程。

  现如今,镇江府县与县之间已经具备了长度达到二十里,也就是十公里的弯线轨道马车。

  采用浸泡之后,特殊处理的木头当做轨道,一些个别地方会使用铁皮进行覆盖,尽可能减小马车行驶过程,导致的损坏。

  当然这些都不是令人感到惊讶的,真正能改变民生的是,杨晨研发出一个足以让朱元璋感到惊讶的玩意。

  “灯具!”

  没错,就是灯。

  只是此灯非彼灯。

  原本杨晨也是打算利用现有能力,直接打造出后世的电灯泡。

  强力磁铁他能锻造。

  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杨晨利用自然闪电产生的强大磁场,使缠绕在铁块上的铜线中产生电流。

  根据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周围会产生磁场,杨晨通过让铜线通电,使铁块处于通电导体产生的磁场中。

  在持续的雷击和电流作用下,铁块内部的磁畴结构发生变化,原本杂乱无章的磁畴变得有序排列,从而使铁块获得磁性,成为强磁铁。

  这个过程是很多现代社会使用的工业磁化法能让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制造出远超自然界存在的磁石。

  可惜的是光有磁铁还不行,还需要铜丝作为电线,接通电灯泡,这更是一个难题,电灯泡必须要处于一个真空状态才能让灯丝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直接融掉。

  真空问题就是困扰杨晨制作工业电灯泡的凶手之一。

  当初杨晨就是为了能让现今大明百姓战胜黑暗,才想要制作电灯泡,要知道,有灯泡,人类工作的时间就能延长很多倍。

  不至于说太阳下山就没事干。

  现代设备研制失败后,杨晨只能退其求次,选择更为简单的‘电石灯’。

  这玩意或许很多人没接触过,不过在华夏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电力不发达,大部分乡下都是使用电石灯作为照明。

首节 上一节 269/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下一篇:大明:清军入关,我抄了满清老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