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262节

  就算是大明其余皇帝执政,这些皇帝都因为觉得麻烦,想尽办法的去取消大诰。

  大诰就此成为朱元璋之后的独唱,人走政息无一例外随着时间流逝慢慢体现。

  崔淑兰眼下已经认为杨晨就是京城大公子,反正都是告,与其向着未知的京城行走,还不如趁着现在有力气,把所有事情都说出来。

  周时中利用职权控制官吏,控制镇上、村里的宗族。

  百姓不得已只能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能想到反抗的人少之又少。

  崔家也是因为有意反抗,拒绝周时中的控制,最后落下家破人亡的结局。

  多少人被白天当官,晚上褪下官衣,换上夜行衣的土匪给杀了。

  崔淑兰能活着走到这里,也是实属不易,若是没碰到杨晨,恐怕也早就成为路边枯骨。

  宗族作为百姓私下的联合组织,各族人甚至更为依赖宗族的管理命令。

  也正是因为周时中的指挥,使得百姓更加不愿意去应征徭役。

  按照往来徭役制度,里长只要能找到去干徭役活的人就行,至于是不是本人,都是当地官吏说了算。

  拨开云雾见清明,杨晨了解全部的事情原委,不仅没有感到心中痛快,反而十分压抑。

  他站起身来,望着远处即将变成夕阳的太阳叹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世道,人吃人的世界哪里都有,只是没想到离我这么近”

  杨晨本以为自己已经对这大明的残酷有所了解,却没想到人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能卑鄙到这个地步。

  同时也为这些人感到悲哀,因为接下来周时中等人将会面临最为残酷的惩罚!

  “朱樉。”

  “杨大哥有何吩咐?”

  听到杨晨呼唤自己,朱樉立马挺拔身姿,大有一副准备上阵杀敌的模样。

  “刚才这位女子所说的事情你也听到了,于公,她是大明的子民,手持大诰前往京城伸冤,如今被我们撞见了,你既是陛下的儿子,理应有为你父皇分担的职责。

  于私,她是你麾下指挥使的胞妹,如果前线将士知道自己守护的大明辜负了自己的亲人,亲人被贪官污吏给迫害,那么他们必然会动摇军心,军队是一个王朝最后的守护,倘若连军人的家人都守护不了,哪还有什么脸面去守护整个大明。

  所以,等会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朱樉心头感到一片火热,很久以前他就想要为自己父亲分担一些事情,只是遭遇阻挠实在太多,导致朱樉从未真正能做好。

  现在有一个可以表现的机会,他怎会轻易放过?

  “杨大哥!我知道应该怎么做!”

  得到回复,杨晨也没多说什么,而是抬头看向远处隐约的城市建筑,距离镇江府的大门就在眼前,只要抵达到那里,那么一场恐怖的厮杀就会出现。

  就是不知道这周时中是负隅顽抗还是老老实实的接受命运制裁。

  无论如何,他最后的结局,杨晨都不会让他好过。

  “都休息好了是吧,休息好了,那就跟着我启程!”

  杨晨没有浪费时间,骑上马就向着镇江府前进,至于崔淑兰,则被他安排在一辆全部都是女眷的马车上。

  本以为自己会落入一群坏人手中,没想到居然还能有这般境遇,崔淑兰坐在一辆普通马车内,发现周围都是女子,顿时显得极为不安。

  一来是她以前没有过这样,二来作为第一次离家出走就以难民的身份,现在她身上多少有些泥泞,与其他人的光鲜亮丽相比,自然是格格不入。

  “妹妹,你不必紧张,我们都是老爷家中负责打下手的女工,以前她们还在宰相府里面做事,现在都被老爷收复了。”

  “就是就是,我看姐姐你好像也很娇贵,落入这副模样肯定受苦了,快擦擦脸吧。”

  无论是小春四人,还是吕雪妃等女眷,届时对崔淑兰十分招待。

  随着她们的熟络,崔淑兰也把自家情况全部说出来。

  崔家在周时中的安排下,多数被抓的人都安排到那一处毒盐矿。

  虽说毒盐矿提炼出来的岩盐有毒,人吃了会死,却依旧是有不少人愿意出资购买岩盐,然后拿去售卖给那些什么都不懂的人。

  没办法,盐的价格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拿出去售卖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为了挣钱,这些人不择手段都是正常的。

  而周时中什么也不做,只是从中抽取提成,也能赚得一笔钱,因此不少被关在监狱里面的人都被他给安排到毒盐矿里面去采矿。

  崔淑兰逃离镇江府之前,她父亲跟其余弟弟姐姐都被逮捕,现在可能就被关在这个位置里面。

  一众女子对崔淑兰的经历感到十分惋惜,甚至有人感同身受到流泪。

  外边马背上,杨晨瞅见朱樉身上那一股同仇敌忾的气势,似乎等一会就要大开杀戒,于是开口劝阻说道:

  “朱樉,我知道你心中肯定想要为你父亲出气,不过我事先说明,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充足的证据,否则坏了大事可就不妙了。”

  听到这话,朱樉脸色就困惑起来,凝重询问这是为什么:

  “杨大哥,我不懂,周时中既然已经明目张胆到这个地步,不把父皇的命令放在眼里,留着他的性命还有什么用?

  让他多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天,那就是容许他迫害百姓一天,再说了,刚才不也是你说要为崔淑兰做公道吗?”

第166章 大张旗鼓

  很多种疑惑的问题都浮现在他脑海,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也出现在杨晨面前。

  的确正如对方所说,自己有时候的安排会出现前后矛盾,只是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周时中是胡惟庸身边的人,他一到镇江府,什么都不做,就直接对周时中动手,这件事情一旦传到胡惟庸耳朵里面,恐怕胡惟庸必然会对他产生提防的心思。

  到时候,必然会影响一些计划,为了能顺利进行,杨晨只能选择不打草惊蛇的措施。

  找到周时中迫害百姓更有力的证据。

  按照崔淑兰的说法,周时中利用自己知府的影响力,在很多县城村庄的宗族里面广播出太子的政策实际上是对他们无利,找到周时中污蔑太子的罪证,就能名正言顺的处理它。

  当今大明,你得罪谁都行,得罪朱标,老朱肯定会想尽办法的去惩罚对方。

  经过杨晨这么一提醒,朱樉很快就反应过来,脸上逐渐浮现笑意:

  “我懂了,原来杨大哥是想要为大哥考虑。”

  “周时中虽然可恶,我恨不得立马为父皇执政王法,不过想来杨大哥的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们刚刚前往镇江府,抵达过后什么都没做,站稳脚跟也没准备好,就贸然对他出手,当地百姓恐怕也不会信任我们,百姓虽是人,可他们也十分愚笨,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悍然出手的话,只会让百姓认为,我们是来暴力执法的,届时没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反而不太好。

  那么不知道杨大哥你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总不能让他继续担任知府吧?

  我担心等到将来时间长了,他会使用各种办法来推脱自己的罪名,若是让其他人来为他顶嘴,我们一时间也不能对他如何吧?”

  料想朱樉肯定会这么说,杨晨早就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这才缓缓地开口说道:

  “你放心,周时中就算再怎么寻找他人为他定罪,也绝对没有任何办法能逃脱对他的惩罚,大致计划我也就跟你这么说吧。

  面对等会你毛毛躁躁的坏了好事。

  此次我们所有人都来此,一来是处理镇江府当地的不平,二来就是发展我自身。

  在不影响后者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处理好前者。

  百姓一时间被周时中给忽悠瘸了,我们必须要让百姓知道,咱们是过来给他们带来好生活的,而不是来破坏他们的,这样才能顺理成章完成所有事。

  等会到了镇江府,我们先接受周时中的安排,然后明日我跟你让他带着一起前往边水县城看一看。

  找寻合适的地方,调查清楚现在镇江府与下辖宁明县、金坛县、青山县之间的牵连,最后才能对周时中下手。

  处理干净后,我们才能安心在镇江府忙活正事。”

  听到这番话,朱樉瞳孔微微一缩,没想到杨晨这家伙看起来很糟糕,实际上心眼坏得很,按照他的设想,只要到了镇江府,自己一力降十会,刀子拔出来然后再插回去,抹掉周时中的脖子,再到府城上高呼一声,从今往后,没有知府,只有他朱樉,那么接下来就简单多了。

  却不成想,杨晨居然考虑到百姓内心会对他们这些外来人心存忌惮,若是不处理好,肯定会形成后遗症。

  只有拔出周时中的遗毒,才能更好让镇江府自下而上的所有人听从安排。

  “杨大哥,反正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我都听你的!”

  距离镇江府最后一段距离,杨晨就看到沿途很多‘奇怪的房子’,这些房子就好像单独的一个西方世界城堡一样。

  唯一缺少的就是城门,也没有杨晨印象当中西方世界影视剧里面的城堡这么高大上,全部都是普通泥土粘合起来的墙壁,莫约有七八米高左右,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城墙了。

  一般的人恐怕也很难攻占。

  他指向这些建筑物询问这是什么:

  “朱樉,你看这些奇怪的建筑,好像城墙一样,却又没有城墙这么高,你生活在大明这么多年,有没有见识过类似的东西,给我说说看如何?”

  这是杨晨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远门,以前都是派遣下属出去打听消息,就算下属再怎么聪明,也绝对不会把很多在他看来平常的东西告诉给杨晨。

  就好比如周时中此次行为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借助杨晨手指方向,朱樉很快就看到那些十分奇怪的建筑。

  朱樉略微思索一番,想到以对方能听得懂的话怎么阐述,旋即道:

  “那些东西叫做坞堡,可能你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一般都是靠近混乱年代才会出现的东西。

  很多地方都有,是当地百姓以宗族为代表,在自己生活领地范围建立起来的一种防御性质城池,每当混乱年代,烧杀辱掠的事情自然会发生,很多流民失去了自己的家乡,于是就开始扎堆起来找到人多的地方进行抢劫,有的人甚至从南抢到北,很多生活富足的地方为了保证自己领地不会被侵犯,于是就号召人们建立这些城池,以此抵御流民侵扰。

  每当看到这些城池太难以攻占下来,大部分流民都会选择放弃,这一座坞堡我看起来应该是当初我父皇与陈友谅等人争夺使其建立的。”

  经过朱樉简单介绍,杨晨可算是弄明白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了。

  坞堡的历史从汉末时期就开始流传在中原这一片大地上,在经过多次外族入侵之后,百姓也明白光靠这王朝的庇护是完全不可能的,一旦王朝覆灭,他们没有抵御敌人的手段,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死刑。

  为了能有一段保障,坞堡这种民间自发性的建立防御工事就应运而生,内部不仅生活区域,储存粮仓、厨房、武器库、藏人地窖。

首节 上一节 262/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下一篇:大明:清军入关,我抄了满清老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