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174节
“是啊先生,我父皇可是天底下的皇帝,想要什么就要什么?
怎么可能会挨饿呢?”
不相信的朱柏不停摇头,算是表达自己的态度。
闻言,杨晨只是微微一笑。
“雄英、朱柏,在你们看来,陛下或许过得很风光,可是他在跟你们这么小的时候。
不要说吃肉了,一年到头都只能和稀饭,吃地里面挖的咸菜。
想要吃荤腥,只有过年期间,拿着一年积攒下来为数不多的钱去集市上购买猪油。
等到家一家人共同分享猪油拌饭。
一口饭,还需要跟好几个兄弟姐妹分着吃,这便是半自耕农一辈子的生活。
其实陛下曾经的生活已经足够好了,起码他还有自己的田地不是吗?
虽然少,可这份田地是他的呀。
然而还有比他更惨的存在!
这些人粮食不够吃,土地不够种,只能卖出一部分劳动力,以资弥补。
春秋之间,青黄不接,背负高利贷,重金换得活下去的食物,相比于自耕农的无求于人,半自耕农的命运十分悲惨,仅仅优于贫农。
因为贫农身无分文,毫无土地。
只能在荒地内耕种,收获不足半自耕农的一半。
故而半自耕农的革命性优于自耕农,而不及贫农。
贫农是偏远地区当中的佃农,受到前面我说的地主等级,买办等级,中产等级的剥削。
雄英,如果我说你的爷爷,曾经从半自耕农变成了贫农,你信吗?”
坐在凳子上,目光聚焦,极为认真的朱雄英想了想,原本是打算摇头的他却猛地改变成点头。
“雄英信!”
这个回答到时出乎意料,杨晨询问为什么?
却间朱雄英笑着回答道:“因为先生所言,必然有其原由,先生才学深奥,是雄英见过最厉害的先生,跟那些只会抱着书本郎朗念诵的先生完全不同。
因此,先生所说,雄英都信!”
隔壁位置,老朱越听越不是滋味。
“不是?妹子,咱也没听见杨晨这家伙给乖孙儿下了什么药?
怎么咱的乖孙儿就这么听他的话?
说啥就信啥?这家伙不会是偷偷使什么手段了吧。”
捂嘴偷笑地马皇后眯着眼,倒是显得十分开心。
“你可就别胡思乱想了吧,雄英比你我想的还要聪明,怎么可能不会分辨出谁是坏人谁是好人呢?
刚才雄英不都说了吗,杨晨跟其他先生不同,给予了雄英从未见识过的东西。
孩子本就向往未知,杨晨所作所为正好对他胃口。
你说乖孙儿能不喜欢?”
闻言,老朱下意识认可点头,可旋即摇头。
“那不行啊!这小子机灵得很,谁也不知道他到底会不会对乖孙儿做出什么坏事。
咱不允许怪孙儿喜欢这家伙。”
老朱这番强硬的态度马皇后算是看出来了,这小老头就是在嫉妒杨晨能这么快就跟杨晨混熟。
相比他,朱标就欣慰多了。
原本他就打算让杨晨能教导朱雄英成才,他还担心自己儿子不喜欢这位老师。
现如今看来,这个担心多余了。
朱雄英打心底认为杨晨就是他见过最佳的老师。
有了榜样,还担心学生学不好?
“曾经陛下的家庭还算是有自身田地,作为半自耕农,过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日子。
可随着战争混乱的年代出现,半自耕农逐渐没落到贫农。
以前跟雄英一样大的陛下,就需要过着给地主养牛的日子才能勉强活下去。
你们以为这样的贫农过的就已经很凄惨了?
错!贫农同样分为上下两部分。
一部分贫农有较为充足的农具和一定数量的存粮,这些农民,每年劳动结果到自己手上不足一半。
但能去挖野菜、掏鸟窝、捉地鼠、捞鱼虾、找春笋,加上卖出自己的体力来换取粮食,勉强度日,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故而生活苦于半自耕农,又比下部分贫农要好,其革命性,则优于半自耕农,不及下部分贫农。
另一部分贫农更为凄惨,无农具、无田地、无肥料,他们的地都去哪了?
被豪强!被乡绅!被贪婪的地主等级买办等级被兼并走了!
以前陛下就是这个等级,陛下曾经就遭遇过压迫,明明勤勤恳恳的生活,却被上门要税的官员告知无缘无故欠下几百年,上千两白银的税?
可谓是债务丛集,如牛负重。
这完全就是往死里逼人。
这些贫农是农民当中的艰苦者,最容易受到革命的宣传,从各个王朝末年起义军当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大部分起义军的战斗主力,都是这些农民组成,只要有一口饭吃,他们就愿意跟着你干。
而那些小手工业者因为营生手段实在太简单,导致根本经不起摧残。
农民活不下去,就意味着他们也活不下去,到最后,就是全盘皆输。
对此他们跟贫农一样,对革命宣传很容易接受,这些人斗需要一个变更现状的革命!”
台下,朱标目光极为肃然。
他很清楚杨晨今天说的这些话有多么重要。
曾经他们对大明所有人,除了当官的之外,剩下的称呼基本都是百姓百姓,根本不明白百姓之间也分有许多不同的阶层。
每个阶层受到的苦难,怎么解决他们碰到的问题也完全不同。
‘难怪杨兄说,只要掌握了他这个办法,就能分辨出到底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逐一拆解,如此一来,想找到问题的根源,也不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秒实在是太妙了。’
朱标趁着刚才,已经命人找来纸笔,自己亲自书写记下一切。
这些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堪比圣人学说。
在朱标内心,只有超脱圣人的‘人’才能明辨出百姓之间的分别。、
杨晨看到一众人等那求知若渴的眼神,便顾不上自己喉咙干涩,接着往下说:
“接下来,便是无产等级者。
其实在整个大明,六千万人当中,这个等级的人可就多了。
那么这些无产等级的人在何处呢?
在山里面当挖煤佤山的工人,在码头充当苦力,他们因为自己家乡遭受天灾人祸,导致原本的地没了。
也有可能是被豪强地主兼并走了土地,又不愿意成为佃农,而到处奔波讨生活。
他们除了双手,别无他物。
大规模起义军里边,他们的战斗力最强!地位一般而言是跟半自耕农还有贫农差不多。
至于最后的一项,那便是农民起义军,或者是山中的匪徒。
一众人以一个人为首,又没有政治心术,唯有抱团是他们对抗战争的唯一手段。
事实上,这些人应该是没有名称的,可硬是要讨论的话,他们其实也能被称之为游民无产者。
由流民百姓无任何产物组成,要是能胜利出来,他们便是对抗朝廷的最强战斗力。
这一批人骁勇善战,可也具备很大的破坏力,不懂得团结,处理他们只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毫无疑问,自然是杀!
自以为是,蛮横无知,不接受规则的控制,白天是起义军,到了晚上就是绿林匪徒,这样的人不杀留着做什么?
第二种,劝导,让他们成为革命当中的力量。
末世之年,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综上所述,你们知道怎么治国了吗?”
杨晨侧过身去,指着黑板上一行行一列列的字迹,将问题投向众人。
可惜的是,虽然他们懂得怎么分辨等级,却不懂得怎么分辨朋友。
很多时候,无关对错,而是屁股坐在哪里,他说的话就属于哪里。
上一篇: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下一篇:大明:清军入关,我抄了满清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