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多子多福,打造永恒运朝! 第165节
“最主要的是,顾长安出身很低,他需要更多像我们一样的下属!”
“他愿意给我们一个新的开始,他愿意相信我们!”
“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
韩暹、胡才、李乐等将领听完杨奉斩钉截铁的话。
他们不由的沉默了。
在他们的心中翻腾着复杂的情绪。
恐惧、疑惑、期待交织在一起,如同乱麻一般。
但是杨奉说的话确实有道理。
他们如果不投降。
不管是河东郡还是并州,哪里还有他们辗转挪移的地方。
顾长安腾出手来,肯定会把他们彻底消灭。
最终经过一夜的激烈讨论和内心的挣扎。
杨奉、韩暹、胡才、李乐等将领,决定相信顾长安的承诺。
...
并州,太原郡,晋阳县。
一间骡马行,单独的隔间。
一个青年文士,推开窗户,看着外面热闹的景象。
在房间的桌子上,摆着两份木牍。
青年文士长相俊秀,就是身形单薄,有些瘦弱。
他回到桌子旁坐下,又拿起两份木牍,看了起来。
这两份木牍,其实是两封信件。
是写在木片上的信件。
人们一般称呼为竹制的叫竹简,木制的叫木牍。
这两份木牍,是两封推荐信。
其中一封推荐了曹操,寄信人是荀彧。
另一封推荐了顾长安,寄信人是荀攸。
非常巧合的是,这两个人是叔侄的关系。
而且他们不约而同赞颂了自己的主公。
他们尤其强调了一点,那就是自己的主公只看才干,不看出身。
青年文士把自己已经看过无数遍的两份木牍,又轻轻的放下。
“` 々曹操?顾长安?谁才是我郭奉孝的明主?”青年文士自言自语的。
这个青年文士就是郭嘉,郭奉孝。
他年少时就有很大的志向,有着很深的见识。
在他少年时期,他就说过天下将要大乱,太平道就是动乱的根源。
但是他出生寒门,虽然进入过颖川书院,却也一直得不到别人的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他长期闭门苦读。
学习各种政治、军事、历史的知识。
在这闭门苦读的过程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识见解。
后面黄巾大乱,郭嘉继续隐匿名迹,尚未显露锋芒。
因为他意识到了,天下大乱之后不会马上的停歇。
他一边注意结交英雄豪杰,一边观察着各路诸侯,以待风云变幻。
在这段时间里。
天下可以说是风云变幻。
董卓,王允,吕布,顾长安,把关中地区搅得天崩地裂。
袁绍、曹操、公孙瓒、袁术、刘表等等诸侯开始崭露头角。
正是在这个时候。
郭嘉为了显示自己的杰出才能,实现胸中的伟大抱负,他决定走出家门。
他准备投身这军阀割据、诸侯林立的世界。
郭嘉想要寻觅明主、建功立业。
现在天下大乱,郭嘉更是跃跃欲试,准备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大显身手。
郭嘉第一个目标就是北行去见袁绍。
......
ps:▄█ˉ█●求求啦,上架了,求订阅,鲜花、评价票、打赏、评论!妄.
第108章 郭嘉的观察、白波军投降!
郭嘉之所以会把第一个目标放在袁绍的身上。
就是因为,当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盟主袁绍的身世最为浩大。
另外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对当时的郭嘉来说。
袁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袁绍夺取了冀州之后,并在各地网罗贤才。
郭嘉听说袁绍能够礼贤下士.
加上袁氏当时声势赫赫,盛名一时。
他便前往投效,期望能一展鸿图。
然而让郭嘉非常失望。
袁绍此人外宽而内忌,好贤而不能用。
最主要的是袁绍本人有着非常深的门第之见。
哪怕郭嘉是颍川书院出身,但因为他是寒门子弟。
所以他并没有受到袁绍的重用。
当时郭嘉的两位同乡辛评、郭图也在袁绍这里效力。
郭嘉给这两位同乡留下了对袁绍的评价。
“袁公只想学周公的礼贤下士,却根本就不懂得用人的道理!”
“他只是招揽人才,却不予以重视!”
“临事又好谋而不能决断!”
“若想和他一道拯救天下的危难,建立霸王之业,实在是难啊453!”
郭嘉离开袁绍之后。
一时之间天下之大,他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
毕竟像郭嘉这样一介书生、文人谋士。
虽有超人的才能,却没有尺土寸兵。
只能投靠有政治地位和军事实力的人物,才能使其才华得以施展出来。
可是经历过袁绍这一次。
郭嘉也想不到,该怎样来选择辅佐对象。
就在郭嘉感到迷茫的时候。
他几乎在同时间收到了自己的好友荀攸和荀彧的两份木牍。
恰好这个时候。
顾长安面对全国的招贤榜公布了。
这份招贤榜对郭嘉的触动很大。
因为郭嘉就是榜单上所说的那种乡野贤才。
他既没有好的家世,也没有人认为他有德行。
上一篇:建国初期研发歼20鹰酱吓蒙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