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第429节

  “使君。”

  “尚书。”

  二人相对行礼。礼毕,其他人亦纷纷见礼。

  “不知使君前来,所为何事?”庾敳问道。

  卢志看着庾敳、庾亮伯侄二人,心中微微遗憾。

  “府中已推得黄道吉日,不知庾家……”卢志拖长了尾音,问道。

  此时结婚,一共六个步骤。

  第一步是“纳采”,已完成。曹馥做媒,女方已收下“采礼”。

  第二步是“问名”,即得到女方姓名和生辰八字后,回去占卜吉凶,已完成。

  第三步“纳吉”、第四步“纳征”,亦已完成,并送上了定婚之礼。

  到这一步,婚事算是确定下来了。

  现在是第五步“请期”,即确定迎娶日期。

  原本这一步是被搁置的,现在猛然提速,动真格的了,也是让庾、荀、殷三大家族表态——在此之前,卢志已去见过太守陈匡,许昌陈氏并没有动摇。

  “子美不在,使君不如随我去见弟妇?”庾敳问道。

  “也好。”卢志点了点头,让随他而来的几人留在正厅,随后便往后院行去。

  ******

  后院之中,庾文君午睡初醒,睁眼一看,表妹毌丘氏流着口水睡在一旁,顿时乐不可支。

  她没有吵醒毌丘氏,而是坐到案几前,开始做女红。

  这两天家中议论纷纷,谈了很多事情。

  她不太懂打打杀杀的战场、波诡云谲的官场,只听到了最关键的讯息:陈公迫不及待要娶她。

  她没法形容当时是什么心情,又是什么表情,反正被表妹笑话了,说她晕晕乎乎,脸红了一下午。

  好像——是有点小欣喜。

  反应过来后,她立刻就取来了各色锦缎、布帛,在母亲复杂的眼神中,亲手做起了成婚用的嫁衣。

  蒲桃、表妹也帮忙了。

  三個人一起做,说说笑笑,打打闹闹。

  管他外面什么世道,庾文君不懂,也不明白,就安安静静等着嫁人好了。

  至于兄长有一次说漏嘴,提及陈公现在迫切需要颍川乃至豫州士族支持这种事,庾文君不以为意——哪怕陈公娶她另有用意,她也愿意。

  表妹想得比她多一些,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悄悄问她“会不会很痛”,让庾文君好一番嘲笑——其实她也不知道。

  小半个时辰后,毌丘氏醒来了,在榻上伸了个懒腰。

  见得庾文君正在忙活,立刻跳下了床榻,正要说些什么,却见蒲桃慌慌张张走了过来,道:“绛霞(荀氏)、琪娘(殷氏)来了。”

  “在哪?”毌丘氏一脸欣喜之色。

  庾文君也放下针线,起身望向外边。

  她这几个媵妾并非一直住在庾家,前阵子荀氏、殷氏就回家住了。这才过了不到两个月,就又来了?

  她还没意识到这种事情的政治含义。

  片刻之后,荀氏、殷氏站到了门口,向着屋内三人微笑。

  五女立刻聚到一起,拉手的拉手,拥抱的拥抱,喜悦非常。

  “旬日前,从父自京中来信,让爷娘收拾行李,送我来庾府,我料事情必有转机。”荀氏装出一副女诸葛的样子,调整好脸上的细微表情,用一种不紧不慢的语气说道。

  其他人都愣在那里,只有殷氏低着头,一副手不知道往哪放的感觉,脸上时不时飘起一朵红云,显然她也知道此举意味着什么,甚至她家也是这么嘱咐她的。

  “方才见到卢使君,大概是来‘请期’的,一旦定下,各家便会透露风声,不用多久就会传遍颍川乃至汝南、陈郡、梁国……”荀氏又道。

  女诸葛果然不凡,一副娓娓道来的样子,让小姐妹们非常信服。

  殷氏鼓起勇气,抬头看了荀氏一眼。

  两人同为十四岁,但人家就是厉害。等她二十四岁、三十四岁的时候,却不知是何等手腕。

  殷氏暗叹一声,她什么都懂,就是不善言辞,容易脸红,做不到绛霞那般举重若轻。

  不远处传来爽朗的笑声。

  蒲桃偷偷上前,探头张望。

  庾文君也忍不住了,提着裙摆快走几步,偷偷张望,却见卢豫州、伯父庾敳正与母亲言谈甚欢。

  “那好,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我这便遣使飞报陈公。”卢志收起笑容后,说道:“颍川这边,麻烦子嵩了。”

  “应该的。”庾敳说道。

  从弟、弟妇都不反对,他有什么理由反对?

  子美在汲郡,不克分身,这场婚事只能由他出面,帮忙操办了。

  卢志的意思很清楚,一定要大张旗鼓,让更多的人知道。

  侄女出嫁,要有嫁妆,这个时候就可以准备起来了。

  财货之类的就不谈了,关键是土地、部曲。

  可以派人在鄢陵以及隔壁的扶沟丈量土地了,将最肥沃的一批地充作侄女的嫁妆。

  另外,他在南顿也有一片地。

  这是当初司马越诛杀应绍后,他想办法弄来的——应绍家的地他还没资格拿,但依附应绍的地方豪强不少,司马越并没想对他们动手,幕府僚佐们可盯着哪,难免巧取豪夺。

  那片地不下八十顷,正处河湾地带,灌溉方便,亩收很高。

  虽然有点肉痛,但他还是打算送给侄女。

  另外,蒲桃家没什么资财,也得他和子据帮衬。

  毌丘氏那边……

  唉,大出血啊。

  还好殷氏、荀氏不用他操心,但还是要过问一下,要大张旗鼓,甚至弄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这是卢志的要求。

  他惯会此招,希望以此带动风向,影响其他士族的选择——嗯,在21世纪,这叫“带节奏”。

  这样一来,陈公确实稳如泰山。

  公然站队和暗地里支持,完全是两回事。

  在天子与陈公之间,庾家、殷家、荀家已经做出了选择,很难更改了。

第363章 老登行(上)

  七月下旬的时候,地里的粟已渐渐染上了点金黄。

  扼守黄河的军兵们更紧张了。

  濮阳、荥阳一带本就被破坏得很厉害,就连陈留也多次被掳掠,残存下来且长势良好的庄稼不多,其中一部分甚至还是补种的杂粮。越是临近收获,越是紧张,所有人都担心匈奴大举南下,抢夺他们的粮食。

  这不是危言耸听。根据渡河侦查的斥候述说,匈奴已开始往大河北岸调集部队,意图十分明显。

  “陈公在何处?”船只行经圃田泽时,王衍问道。

  “已自范县回返。”

  船只顺流而下,静静行驶着。

  水泊泽国的风景有些单调,到处都是芦苇、浅滩、河道、湖面。

  除了官家的漕船外,供商旅来往的船只很少,可能因为荥阳面临的战争威胁太大了吧。

  湖岸边的草地上,牛羊遍地,驴骡成群。

  地是种不成了,但放着土地不利用那可是大罪过。不如放牧一些牲畜,在湖边嚼吃鲜嫩多汁的牧草,一旦有敌人攻来,转移起来也方便,毕竟农田可没法搬走。

  船只在浚仪停靠时,才再度感受到了点儿人气。

  这是乞活军的地盘,生活在这里的其实大多不是浚仪本地人。

  但无论是哪里人,能稳定下来,填充当地户口,都是好的,虽然乞活军压根就不纳钱粮。

  自种自收,自己训练,出兵为官府白打仗,才是此时全天下绝大部分军队的常态。

  乞活军陈午部就是这样一个半农半兵的组织,能拉出五六千步骑,充当着文石津诸军身后的第二条防线。

  听闻王衍王太尉乘船抵达,乞活帅陈午带着叔父陈川、儿子陈赤特前来拜访。

  陈留太守王讃亦带着郡中僚佐抵达——王讃,先仕司马颖府,后仕越府,颇得司马越信任,典型的司马越余党。

  当然,乞活军其实也是司马越余党。

  阿越的遗产是真的多,不然的话,邵勋怎么会这么迷恋大嫂呢?

  见到陈留主要将官后,王衍便下了船,在河边一草亭内,与众人闲谈。

  从洛阳返回的潘滔也跟了过来,众人纷纷向他行礼,“潘长史”之声不断。

首节 上一节 429/9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贾珪,红楼第一莽夫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