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第249节

  “若匈奴打过来,顶不住的话……”乐氏说这话时微微有些颤抖,不知道在害怕什么。

  “就跟我回南阳吧。”片刻之后,她看着邵勋,用期待的眼神说道。

  “上门当赘婿?”邵勋开了个玩笑。

  “你要是能娶我就好了……”乐氏含糊不清地说了句。

  “我不会走的。”邵勋看着天空,说道:“这次跑到南阳,下次跑到襄阳,后面就是奔江夏,何时是个头?”

  乐氏从他怀里仰起脸,道:“妾在邺城之时,见过刘渊、刘聪父子。”

  “啪!”邵勋拍了下她的翘臀,道:“大丈夫岂能藉此偷生?”

  说完,可能觉得这话不太合适,又用玩笑的语气说道:“将来若抓着此父子二人,定要令其来拜见成都王妃。”

  乐氏轻轻掐了他一下,不过自己的脸也有些热,悄悄埋进了男人的臂弯里。

  清凉的夜风之中,小船已漂至湖中央。

  漫天星斗映照湖中,美不胜收。

  湖畔的蛙鸣渐渐远去,鱼跃水面的声音偶尔响起。

  静谧的夜晚,暴风雨前的宁静,是那样地美好。

  “将来,我要在广成泽储备数百万斛军粮、十万匹骏马,操练五万精兵,横扫……”高质量男性的发言只说了一半,邵勋猛然发现怀里的女人已经睡着。

  他调整了下姿势,让女人睡得更舒服,然后默默规划广成泽的建设。

  ******

  七月底的时候,邵勋在芝兰院接见了一批来自河北的客人。

  为首之人名叫崔功,别人都唤他“崔公”,听闻是卢志的旧识。

  崔公一脸晦气,盯着邵勋看了许久,最后才说道:“君侯怕是不知道老朽在石勒军中待过吧?”

  “哦?竟有此事?”邵勋哈哈大笑,道:“去年伐汲桑,终与崔公缘悭一面,殊为可惜。石勒其人如何?”

  “有雄心壮志,知民生疾苦,眼下或还有些稚嫩,将来必为君侯大患。”崔功说道。

  “那就是说,眼下石勒还不如我。”邵勋说道。

  “石勒已有上万骑,君侯却不如也。”崔功不客气地说道。

  “石勒说得诸胡来投,骑兵确实多。”邵勋点头承认。

  “石勒之兵,器械亦不如将军部众精良。”崔功又道:“背靠大树好乘凉,将军有洛阳、许昌武库供给器械,石勒远不如也。不过,老夫在宜阳、梁县、鲁阳转了一圈,却未见得有多少工匠,何也?”

  “实不相瞒,我数次出征,也俘获了不少工匠,总计五六百人还是有的,而今安置在汝阳。”

  “汝阳?”崔功一愣。

  “在广成泽西缘。”

  “原来如此。”崔功点了点头,又问道:“此数百工匠,有多少会打制铁器?”

  “不到一半。”邵勋说道。

  其实,铁匠也是战略资源。

  铁匠之中,擅长打制武器的,更是重要战略资源。

  邵勋俘获的将近六百名工匠,主要来自汲桑、王弥二部,另有少量乃自己招募。

  这些人里面,铁匠的比例很高,这和流民军重点搜罗此类人才有关。

  但他们打制武器的本事参差不齐,远不如洛阳那帮工匠制作的武器精良。

  邵勋将他们安置到了广成泽西面新设的汝阳防——此防安置三百府兵,目前只到位了二百余,未来将与南山防一起,承担起汝水上游的防务。

  这批铁匠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制农具,然后出售给府兵使用。

  其他时候,他们也承担修理军用器械的任务,以弥补训练损耗。

  铁匠之外,还有约三百名木匠、篾匠、漆匠、皮匠等杂七杂八的匠人。

  总体而言,邵勋手里掌握的工匠资源其实不少,但比起他野心勃勃的计划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用,即便这些匠人已经在带徒弟了。

  “看样子君侯心中有数,老夫便不多言了。”崔功放过此节,又提起另一件事:“宜阳诸坞堡,只有云中坞有数十亩桑林,但年头极短。禹山坞有数百亩,也不过数年而已。金谷园三地,加起来约百余亩,但十年以上的桑林较少。听闻君侯练兵,极重用弓,为何不令百姓广植桑树?一者可多产绢帛,二者可制弓梢,这等大事,居然不重视。啧啧……”

  弓梢当然不是必须用桑木。

  但考虑到蚕桑业,这又是可以把耕战结合在一起的经济作物,非常重要。

  而且,桑木也是非常优良的战车材料。制车过程中的碎木还适合制马鞭、刀把、木杖,利用率很高。

  “坞堡新建,庄园亦屡受战火摧残,以至于此。”邵勋先解释了一番,然后说道:“崔公所言甚是有理。然诸事繁杂,一直未曾着手……”

  “罢了。”崔功说道:“卢子道已替君侯考虑到此节。清河家家户户养蚕织布,清河绢亦行销北地,闻名诸郡。卢子道三天两头催,甚是烦人,老夫既接了鲁阳相之职,便已带了数位精于此道的典计来此,君侯只需拨下地来,招募流民即可。”

  “鲁阳县事,悉委于崔公矣。”邵勋郑重一礼,道。

  崔功坦然受此一礼,捋须笑道:“还得君侯骁勇善战方可,若战事不利,譬如河北诸郡,则万事皆休矣。”

  “河北战况如何?”邵勋问道。

  “今岁石勒寇常山,为王浚击败。”崔功说道:“以吾观之,不过是石勒小试牛刀罢了。过些时日,他必然再入河北。和郁镇邺,无兵无钱,挡不住石勒、石超二人的。王浚多年来倚仗鲜卑打仗,自己的幽州兵不好好练。而今匈奴来袭,手忙脚乱,开散府库,厚养军士,操练兵马,却不知来不来得及。真要说起来,这事和君侯脱不开干系。”

  今年石勒寇常山,确实是王浚独立击败的。

  但正如崔功所说,匈奴的重点在河东、平阳二郡,石勒只是偏师。

  若明年大集兵马攻常山,王浚怎么办?

  这个锅,邵勋得结结实实背在身上,甩不开了。

  “王浚还能唤来段部鲜卑么?”他哈哈一笑,问道。

  崔功想了想,道:“喊还是能喊来的。段务勿尘毕竟是他女婿,不好太拂了面子。不过,老夫听闻,王浚在击败石勒后,遣了一部兵马东行,似助段部鲜卑御敌,想必段务勿尘也是麻烦缠身。”

  “实在不行,他还有个乌桓女婿苏恕延,想必能请来助战。”崔功又揶揄道。

  邵勋笑了笑。

  王浚这厮,把女儿当工具,一个嫁给鲜卑首领,一个嫁给乌桓首领,引夷狄为臂助,在河北威风八面。

  之前击败司马颖,乌桓人就参战了,不知道和他的女婿苏恕延有没有关系。

  想想国朝初年,幽州突骑督(具装甲骑)还招募幽州汉儿入洛阳当兵。

  这才过了几十年,幽州的兵源就不行了?不知道王浚怎么想的。

  不过,若王浚支棱不起来,河北确实很麻烦啊。

  邵勋是绝对不相信司马越能搞定河北局势的。

  没想到在长安围杀鲜卑骑兵,最后倒是给石勒助攻了,真是离谱。

  还是先搞好自己的事吧,指望别人,终究不靠谱。

第218章 底气

  八月金秋,桂花飘香。

  整整1362顷恤田之内,冀州屯田军第一、第二营六千余名屯丁挥舞着镰刀,开始收割粟米。

  地里的粟稀稀落落,产量注定不会太高。

  有人收割时,甚至碰到了残存的石子,将刀刃损坏。

  有人收割时,看到已经腐烂了一小半的树根,于是做个标记,秋收完毕后再来挖掉。

  杂草不可避免地被一起割倒,屯丁们心中暗叹,多长一株草,就少收一株粟,地里积存多年的草籽还是多了一些。

  好在情况在一点点改善。

  比起去年,今年亩收当在两斛左右。

  按照乐家制定的规则,大家都能多吃几口饭,肚子能更饱一些。

  产量最高的那一百人,还能得两匹绢帛赏赐,并提前转为民户——这一下子就免去了四年“刑期”,谁不发奋?

  恤田一河之隔,是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树林前后左右乃至中央,像癞子的头顶一样,好一块秃一块的。

  修建行宫不但需要烧砖制瓦、开山取石,也需要大量木材。

  现在用的木料多从他处调用,但广成苑内也大量砍伐竹木,阴干后备用,这从第一年就开始做了。

  于是,森林、竹海一片片消失。

  当然了,数万人的规模,对山林造成的影响压根谈不上多大。

  广成泽就超过半个郡大小了,如果算上周围的山林、草地,则远远超过一个郡。

  持续三年的开发,也只是整饬出了一小部分罢了。

  树木被砍伐后清理出来的空地,被改造成了农田。

  因为挖树根带走了大量泥土,这些农田的质量谈不上多好,即便运来了不少淤泥、灰烬肥田,产量依旧少得可怜。

  这个判断,邵勋一走到田间地头时,就看出来了。

  但他没有废话,而是挥舞着镰刀,与来自颍川郡的役徒们一起收割。

首节 上一节 249/9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贾珪,红楼第一莽夫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