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第318节
初平二年的年末,北地已是大雪纷飞的时节。
公孙度在众多河北豪强的簇拥下,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压向袁绍的老巢——邺城。
让公孙度没有想到的是,袁绍并没有如众人以及公孙度所想的那般一蹶不振,而是迅速的收拾残局,重新整顿出了一支兵马,前出到巨鹿,将公孙度大军挡在了魏郡之外。
时近隆冬,掌控大军的公孙度并未急着进军,相反,极为重视后勤的他严令后方转运物资,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储备足量军资。
而今的战场态势是,公孙度与张辽所在的中路军突进到了巨鹿郡内的广宗城,与占据巨鹿、曲周坚守的袁绍军对峙。
南方的柳毅与季雍则是刚刚扑灭本地的豪族反抗,正向着清河国治所甘陵进发,同时也肩负着遮护公孙度大军侧翼的重任。
北路军的张敞与田豫则是凭借骑兵的机动优势,猪突猛进,攻破廮陶后,继续进击,直到在柏人城下遭遇文丑的顽强阻击,这才顿兵于赵国门户。
广宗这座城池,在东汉末年很是有名,那位差点将大汉朝掀了个底朝天的大贤良师,便是于此地与朝廷官军展开大战,并因此败北身亡。
而且,广宗县境内还有一处名为界桥的所在,此处正是前世公孙瓒与袁绍的会战之地。
故而当公孙度进军到广宗境内,路过界桥时,不忘前去凭吊一番,他对这种历史错乱而又挣扎保持惯性的现象有种别样的感慨。
而今的他算是明白了此地为何总是成为两方势力的会战之地,盖因广宗位于魏郡、巨鹿、安平、清河四郡国的交汇之地,各方势力的进军因为城池守御、后勤维持等原因,很容易在此汇聚。
广宗城中,公孙度望着账面上膨胀到了十多万的军力,忍不住咧嘴:“这可真是....三十天河东,三十天河西,这才多少天,轮到我阔气起来了。”
可当他看到这些军力背后庞大的物资消耗时,又不禁连皱眉头:“不妥,物资消耗过甚,如此庞大的军力集结在此,徒劳无功,空耗粮食,着实有些浪费了。”
想到这里,公孙度转头看向陈江:“粮草储备的如何了,能够支持大军抵近巨鹿城吗?这样慢悠悠进击过去,何时才能打到邺城?”
“粮草仅够大军日常所需,若要大战,此时的储备量仍有不足。”陈江并没有因为公孙度的语气而有所松口,直愣愣禀报着,倒是让侍立的那些冀州士人为之侧目。
其实这也不怪陈江以及那些维持后勤的各级官吏,这里已经抵达了袁绍掌控的核心地区,故而袁绍学着公孙度的做法挨个做了一遍,坚壁清野,填埋水井,阻塞道路,做的不亦乐乎。
就连公孙度自己也想不到,他那些用在袁绍军身上的花招,这么快就反噬到了自己身上。
“主公,我有一策!既然大军不能出动,何不出动一支精锐突进?袁绍新败,士气必不能持久,只要我等抵近曲周,强攻之下必能破城,届时便能收编降兵,以其城中粮草继续进击。”
就在此刻,田丰当即出言献策道。
公孙度闻言,挑了挑眉头,对这计策很是赞赏,庞大的军力看似能摧毁一切,可臃肿的行动能力,着实让公孙度有些展不开手脚。
若是能够以精锐出击,就能抵消大兵团带来的行动迟缓问题。
想到这里,公孙度看向田丰等人,抚掌赞道:“善!那便请诸位尽快准备好大军出动所需军资。”
接下来,公孙度便与张辽等军将就前方敌情进行分析,制定详细的作战策略。
不久之后,广宗城内,公孙度不可知之处,几位头戴高冠的文士汇聚一齐,低声交谈着什么。
其中一人拿出一封信函,轻轻放在众人跟前的小几上,正色对着周围的士人道:“卢中郎来信,诸位想必也看了。家中长辈也来信催促...而今看来,该如何是好?”
众人中一名眉眼锐利的青年闻声,第一个出言道:
“呼,信中所言,据我此前探知,大部是真。公孙升济此辈,对我等而言,并非善类。若非此辈胜了袁绍,我等几人识得此人?而且近日据我观之,此辈根本不识经典,出言也粗鄙不堪。
至于其手下僚属,要么是些卑贱商徒,要么是些名不见经传的荒野之人。
更有甚者,那个居于我等之上的陈江,据说还是个奴隶出身,此辈何德何能与我等同列?”
说到此处,其他人的眼神都有所松动,显然被青年的话语所打动,他们这些堪称天之骄子的人物,最为在意的,就是上位者给予的尊重,以及与名士互相吹捧提高的名声,这些东西,眼前的公孙度都不能提供,直让这些年轻人有种上错船之感。
“是极!还有王彦方,枉为海内大儒,干得尽是些与民争利的事情,家中来信就有言,王烈所统的那什么财部,妄想以那纸票,来取代真金白银的铜钱。
呵呵,如此种种,可以观之,公孙度此僚,不过是个侥幸获胜的跳梁小丑罢了。”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众人的一致应和,若是陈江等卑贱出身的僚属让他们不满的话,公孙度幕府所实行的那些政策,就让这些抱着投资想法的冀州士人极为反感了。
毕竟,他们投资的目的是让资产翻倍的,不是来当肥羊白白让公孙度宰杀的。
话说到最后,气氛烘托到众人都认为公孙度必不能成事时,最后却无人敢将话题引入实施阶段,毕竟,公孙度手上有十万大军,刀把子掌握在别人手里,由不得这些人不向现实低头。
这时候,那位最开始拿出信函的士人见状笑道:
“呵呵,其实卢中郎和袁使君的意思,并不是让大家因此就反了他公孙度,这封信,不过是让大家,对公孙度的真面目有个认识罢了。
此辈而今如此嚣张,不过是侥幸胜了一仗而已,以此兴,则必以此亡,诸位只待看着便是。”
士人最后故弄玄虚的说完一番话后,饶有意味的扫了在场众人一眼,并没有继续言语,站起身来,推开木门,急行几步,钻入一辆街上等候多时,且车厢遮掩严实的大车当中,向着城中其他方向而去。
而在广宗城的中军大营中,公孙度正与张辽靠在地图前,仔细推敲着他心中的战术。
公孙度手指点着他们正面的曲周城,对张辽道:“此战,文远你领中军抵近曲周,大张旗鼓,吸引袁绍注意攻城。”
接着他又将手指点向曲周的后方一座小城——广平,继续道:
“而我,则领精锐步骑,于行军途中离开,潜行至此,直取广平城。
待我部攻取广平城后,若曲周顽抗,你部可留一部监视,大部向前接手广平。
而我则领骑军继续进击,绕过斥章,直取列人。而列人城一破,邺城方向,将一马平川,届时无论袁绍有何图谋,也将无计可施。”
公孙度说着眼睛泛起亮色,抛下手里的炭笔,抚掌傲然道:
“这种战术的要义便在于放过敌人重兵防御的当面城池,发挥骑兵的机动优势来攻击敌军因为不在当面而有所轻忽的后方之地,我将之命名为蛙跳战术。”
张辽看着公孙度手指不停在地图上的比划,听着公孙度那略显骄傲的话语,当即瞪大了眼睛,饶是张辽自认为身经百战,也不禁为这样新颖的战术所折服,但他还是觉得公孙度这个计划太过冒险,禁不住质疑道:“骑兵冒进,若是破不了城,那不就是陷于敌后,自入死地吗?”
“所以啊,这条战术的基础便是,有能将守军杀到胆寒的骑兵战力,以及拥有足够把握的破城武器。”
公孙度看到张辽那一脸担忧的神色,笑着拍拍对方的肩膀,神秘道:“稍后带你去看看我幽州军的新武器。”
张辽听闻公孙度有铁定能破城的武器,不知道火药为何物的他,并不将之放在心上,反而极为忧虑的劝道:“此法甚妙,只是,何不让仆领骑兵前出,主公领大军跟进?主公千金之躯,万不可弄险啊!”
“哈哈!足够的骑兵才是这条战术发起的根本,这平原之上,骑兵足够,便可任我驰骋,谁人能挡我?
况且,有文远在后,我还怕无处可逃吗?届时遇到搞不定的对手,我还要去寻文远避避风头呢!”
对于张辽苦口婆心的劝告,公孙度毫不在意的摆手拒绝,一方面正如他所言,骑兵在中原之地,只要不自己作死,其实是很难遭遇到必死境地的。其次便是他真切想要验证自己的一些想法,他心中的构想出战术理论,思想,只有通过在前线的真切厮杀才能一一印证。
第347章 赵云
公孙度与张辽细细推敲,将他心中的蛙跳战术不断细化,且将不停暴露出的问题加以解决。
然而,即便他们关于进军筹划计较完全,公孙度也没有如在臣僚面前表现的那般急切的出击。
原因有很多,后勤问题排第一,十万大军的军团行止,本地的豪强根本供给不了,这需要动员数个郡国的官吏百姓,源源不断的舟船、大车,其间的损耗,倒毙于途的牲畜,不堪驱使的百姓尸体,几乎要将冀州官道填满。
对这样的场面,公孙度自己也是爱莫能助,这便是这个时代的战争背景,小民、大姓,在军队面前,都是那么脆弱,兵刃的威吓下,官吏的鞭笞下,小民们习惯的低下头,遵循从前的本能,为不知姓名的诸侯贡献他们仅有的东西——他们自己本身。
这也是公孙度此前发怒想要迅速结束战争的原因,战事若要延绵下去,冀州之地,怕是要出现曹操诗文中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场面了。
其次的原因是公孙度在等待北方军团与他会合。
张敞田豫等人在柏人城下吃了闷亏后,后续几次试探,统领骑兵军团的他们,也都没有在赵国这片满是山岭的地区占到便宜。
正好公孙度的战术需要大批的精锐骑兵参与,当即调派田豫、赵云等人领骑兵分兵南下,张敞领大军继续威胁袁绍军的北翼。
初平三年,一月。
公孙度在广宗城过了年,其间与袁绍军有过多次小规模的接触战。
战场正面,经过涿郡的失利后,袁绍一下子变得谨慎无比,除了探查战场情势的少量游骑外,根本就是对城外的大片土地不管不顾,浑然做好了坚守准备。
同时,南方的清河国传来好消息,柳毅与季雍合兵,于甘陵城下大败本地土豪联军,继而占领甘陵,现在正处于战略收尾阶段。
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广宗城外一片萧索,白茫茫的大地上涌动着黑云般的马队。
公孙度亲自出城,带着护卫来到城外,迎接满身风雪南下的北方骑军。
轰隆隆!
远处黑线似的马队似乎看见了公孙度的依仗,渐渐放缓了马速,却发出了更为嘈杂的声响,天地间如同泛起了覆海的潮水一般。
行于大军前方的田豫与另一名骑将踢打马腹出列,来到公孙度依仗前,径直下马拜见。
“见过主公!”
“见过使君!”
“二位请起。”
公孙度急速下马,扶起两位风雪天行军的骑将,恳切出声道。
看着神色变得沉稳的田豫,公孙度拍拍对方肩膀,替他扫去残雪,极为感慨的称赞道:“哈哈,旬日不见,国让已非往昔,看着有方面大将的气度了。”
田豫是被公孙度直接从县尉提拔到万人之将的,故而对公孙度很是感激,想起这些日子的种种,田豫有些哽咽,最后还是沉沉一抱拳,口中简短道:“主公大恩,豫没齿难忘。”
公孙度拍拍田豫的手臂,接着看向另一侧的将军,此人身高八尺,样貌俊朗,披挂着汉军制式两当铠,内里着一件白袍,眉眼锐利,不时射出精光,在而今的激荡风雪中,却显出几分肃杀味道。
田豫见公孙度观察赵云,当即正色为公孙度介绍道:“主公,这位便是常山郡义从领袖,赵云,赵子龙。”
公孙度闻言抬手,看向赵云有神的眼睛,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你,常山郡共举的义从领袖。听说在常山郡杀匈奴人,杀出了好大的名声。只是,常山郡为何要掺和进我与袁绍之间的战事呢?”
赵云也在默默观察着公孙度,在他的眼中,眼前的公孙度与自己在常山郡中所见的那些军将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手下兵力多些,胜利的仗规模大些罢了。
心中有些失落的他微微叹口气,当即开口,不卑不亢道:“而今天下大乱,百姓有倒悬之苦,常山郡亦遭兵乱、胡祸,我等前来跟随将军,并非是敌视袁公,只是向往仁政,期盼安泰的日子罢了。”
一旁的田豫闻言当即睁大了眼睛,张嘴欲言,他着实想不到赵云有这样的胆子,在刚刚战胜袁绍十万大军的公孙度面前说出这样的话。
公孙度闻言不禁挑挑眉头,兴许是前世的滤镜,公孙度的印象中,赵云是那个敢于在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的猛将,是人们口中的蜀中常胜将军,似乎这个人一辈子与兵事脱不开身,却从未深究赵云从军的初衷。
赵云生长在常山真定,真定比邻太行山,时常要与越境的匈奴人展开厮杀,加上东汉末年的时局动荡,农民起义,野心家叛乱,兵祸连绵不绝。
赵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天赋异禀的他很快就在常山郡与越境匈奴的作战中脱颖而出。
正是见识到了家乡父老所经历的种种苦难,正如赵云所言,他奋勇作战的初衷,并不是什么明主,亦或者高位,而是心中的仁政,治下百姓的安泰。
这是个有政治理想的人!
公孙度在心中这样评价着,有政治理想好啊!这样的人物,才不会为世俗的利益所诱惑,只要政治理念符合这些人的理想,论起忠诚度,他们不输任何一名潜邸老臣。
上一篇: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