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第736节

  “我们必须集中优势兵力,从敌人防御最薄弱的西门发起进攻,同时派一支小分队从东门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寸云生指着地图,有条不紊地说道。

  他看着士兵们疲惫而坚毅的面容,心中满是感动。“大家都辛苦了,但胜利就在眼前,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他亲切地拍着士兵的肩膀,鼓励着他们。

  士兵们被他的关怀和鼓励所感动,纷纷表示愿意跟随他,战斗到最后一刻。

  “长官,我们不怕死,只要能胜利,我们什么都愿意做!”一个年轻的士兵激动地说道。

  攻城战终于开始了,盟军的炮火对突尼斯进行了猛烈的轰炸。

  一枚枚炮弹呼啸着飞向敌军的防线,爆炸声震耳欲聋。

  城墙在炮火中摇摇欲坠,砖石飞溅,敌人的防御工事也被摧毁了不少。

  但敌人依然顽强抵抗,他们凭借着城内的建筑和街道,与盟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在狭窄的街道中,每一块砖石、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与敌人展开了近距离的搏斗。

  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手榴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

  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街道上布满了尸体和残骸,鲜血汇成了小溪,流淌在砖石之间。

  但盟军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战术,逐渐占据了上风。他们一步步地向城内推进,不断压缩敌人的防线。

  在北非战场局势发生剧烈扭转的当口,远在法国本土的土地上,气氛也变得异常凝重和微妙。

  法国,这个曾经在欧洲大陆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国家,此刻正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

  被德军占领的城市里,街道上冷冷清清,偶尔有几个行人,也是神色匆匆,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迷茫。

  德军的巡逻车在街道上呼啸而过,扬起一阵尘土,仿佛在向人们宣告着他们的统治。

  而在法国军队内部,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在悄然展开。

  当法国人得知北非盟军已经打到突尼斯之后,整个军队高层都陷入了沉思。

  以达尔朗为首的法军将领们,更是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达尔朗,这位在法国军队中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此刻正坐在他那宽敞却略显压抑的办公室里。

  他的目光呆滞地望着窗外,手中的雪茄已经燃了一半,却无人理会。

  他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盟军在突尼斯节节胜利的消息,以及德军在各个战场上逐渐失利的传闻。

  他深知,战争的天平已经开始向盟军倾斜,德军的大势已去似乎已成定局。

  “元帅,我们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了。”参谋长走进办公室,打破了沉默。

  他的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显然也被当前的局势所困扰。

  “德军已经自身难保,我们如果继续和他们绑在一起,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和他们一起覆灭。我们必须考虑自己的后路了。”

  达尔朗缓缓转过头,看着参谋长,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可是,投降……这谈何容易?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德军的怒火,还有国内民众的看法。他们会怎么看待我们这些投降的将领?”

  参谋长叹了口气,说道:“元帅,我明白您的顾虑。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容不得我们有太多的选择了。如果我们不投降,继续为德军卖命,等到盟军彻底打败德军,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而如果我们现在投降,至少还能为法国争取一些有利的条件,为国家的重建保留一丝希望。”

  达尔朗陷入了沉思,他的内心在做着激烈的斗争。

  他想起了曾经法国军队的辉煌,想起了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他的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但是,现实的残酷让他不得不面对这个艰难的决定。

  与此同时,在法国军队的各个军营里,士兵们也在私下里议论纷纷。

  他们听到了盟军登陆的消息,也感受到了战争局势的变化。

  一些士兵开始对继续为德军作战产生了怀疑,他们不想再为一个注定失败的政权卖命,他们渴望和平,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

  “我们为什么还要在这里为德国人打仗?他们已经输了,我们再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一个年轻的士兵愤怒地说道。

  “是啊,我们的家人都在受苦,我们却在这里为侵略者卖命。我们应该投降,结束这场战争。”另一个士兵附和道。

  士兵们的情绪逐渐高涨,他们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开始在军营中蔓延。

  这种情绪也传到了将领们的耳朵里,让他们更加意识到投降的紧迫性。

  经过几天几夜的深思熟虑,达尔朗终于下定决心。

  他召集了一批亲信将领,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

第501章 战争快要结束了!

  达尔朗,这位在法国维希政府中身居要职的人物,此刻正坐在他那略显昏暗的办公室里,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办公桌上敲击着。

  窗外,阳光热烈地洒在大地上,可他的内心却被阴霾所笼罩。

  盟军的步步紧逼,让他清楚地意识到,继续与盟军对抗,北非的法军将面临灭顶之灾。

  但投降,这个决定对于他来说,又谈何容易。

  他召集了自己的心腹部下,准备商讨这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部下们陆陆续续走进房间,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的神情。

  房间里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仿佛空气都变得黏稠起来。

  “诸位,想必大家都清楚目前的局势。”达尔朗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盟军已经在北非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我们继续抵抗,结果只有全军覆没。”

  一位年轻的军官忍不住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道:“将军,我们怎能轻易投降?我们是法国的军人,怎能向敌人低头!”

  达尔朗看了他一眼,目光中既有理解,也有无奈:“年轻人,我理解你的爱国情怀。但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投降而投降,而是为了保存法国的有生力量,为了法国的未来。”

  众人陷入了沉默,他们心中都明白,达尔朗说的并非没有道理。

  但投降,始终是一个难以接受的选择。

  “将军,那您打算怎么做?”一位年长的军官问道。

  “我决定与盟军谈判,向他们投降。”达尔朗缓缓地说出了自己的决定,“但在投降之前,我们必须提出一系列条件,以确保我们的利益和法国的尊严。”

  于是,达尔朗开始阐述他的条件。

  首先,他要求盟军承认维希政府在法国本土及海外殖民地的合法性,这一条件的提出,是达尔朗试图在法国国内复杂的政治局势中,为自己和维希政府保留一席之地。

  在他看来,维希政府虽然在纳粹德国的控制之下,但依然是法国的正统代表,他不希望因为投降而让维希政府彻底垮台。

  其次,达尔朗要求盟军保证法国军队在投降后的待遇,包括保留武器装备、维持军队编制等。

  他深知,军队是法国的重要力量,只有保留军队的完整性,才能在未来的法国政治舞台上拥有话语权。

  再者,他希望盟军能够给与法国在北非的经济利益一定的保障。

  北非对于法国来说,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重要的经济来源。

  达尔朗担心,一旦投降,法国在北非的经济利益将被彻底剥夺。

  这些条件被整理成文件,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盟军的手中。

  盟军方面在收到这份文件后,陷入了激烈的讨论。

  “这些条件太苛刻了!”一位盟军将领愤怒地说道,“承认维希政府的合法性,这简直是对反法西斯事业的背叛!”

  “但如果不答应这些条件,达尔朗可能不会劝降北非的法军,我们将面临更加激烈的抵抗。”另一位将领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经过一番权衡利弊,盟军最终决定与达尔朗进行谈判。

  双方在一个秘密地点进行了会面。达尔朗身着整齐的军装,神情严肃地坐在谈判桌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和自信。

  “将军,我们已经收到了您的条件。”盟军代表开门见山地说道,“但其中一些条件,我们实在难以接受。”

  “我理解你们的难处,但这些条件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达尔朗不紧不慢地回应道,“如果你们不答应,我无法保证北非的法军会投降。”

  谈判陷入了僵局,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一个妥协方案。

  盟军同意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维希政府在法国本土及海外殖民地的合法性,但要求维希政府必须与纳粹德国彻底断绝关系;对于法国军队在投降后的待遇,盟军同意保留部分武器装备,但军队编制必须进行大幅度缩减;在经济利益方面,盟军承诺给予法国在北非一定的经济合作机会,但具体细节还需进一步商讨。

  达尔朗对这个结果虽然并不十分满意,但他也清楚,这已经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

  他回到北非,开始着手劝降当地的法军。

  在达尔朗的劝说下,北非的法军逐渐放下了武器,向盟军投降。

  这一消息传来,让盟军在北非的军事行动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对于法国境内的军队,达尔朗却暂时还没有完全说服。

  法国境内的军队,受到纳粹德国的控制和影响,他们中的许多人对投降持反对态度。

  一些军官认为,投降是对法国的背叛,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耻辱。

  他们在纳粹德国的支持下,试图组织起抵抗力量,对抗盟军的进攻。

  达尔朗深知,要想说服法国境内的军队投降,绝非易事。

  他开始频繁地与法国境内的军队高层进行通信,试图向他们阐述投降的必要性和好处。

  他在信中写道:“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法国的未来。继续抵抗,只会让法国陷入更深的灾难之中。只有投降,才能保存法国的有生力量,为法国的复兴奠定基础。”

首节 上一节 736/7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下一篇: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