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第731节
苏军方面,也在加紧进攻,试图一举消灭被包围的德军。
莫斯科的天空被厚重的铅云所笼罩,凛冽的寒风如同一头猛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横冲直撞。
克里姆林宫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如同外面的天气,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大胡子斯大林,正坐在那张巨大的办公桌前,他的手中夹着一支香烟,那淡淡的烟雾在他的脸庞前缭绕,却无法掩盖住他脸上深深的忧虑和紧锁的眉头。
就在不久前,他刚刚听取了一份令人震惊的汇报——德军在战场上突然涌现出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数量之多、威力之强,都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起初,斯大林并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毕竟在战争年代,新式武器的研发和投入使用几乎是每年都会发生的事情。
而且,当时苏联红军在前线的形势还算不错,胜利的天平似乎正逐渐向他们这边倾斜。
所以,他觉得这不过是德军的一次常规军事升级,并不会对大局产生太大的影响。
然而,当他收到朱可夫元帅发来的加急电报时,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朱可夫在电报中详细描述了最近一次战斗的惨烈状况:苏联红军在这次大规模反击中,遭遇了德军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
那些新型武器的威力让苏联红军的士兵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几天的激战过后,苏联红军不仅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战果,反而自身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超过了十万人,坦克更是损失了两千余辆。
尽管此时苏联的 T - 34坦克产量已经大幅增加,但如此巨大的消耗,也让苏联的军事资源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又出动大量的新型武器?而且还比上一次的更先进。”斯大林看着电报内容,烦躁地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愤怒和不安。
“是的,领袖同志。我们这一次的大规模反击,再次被德军的先进武器给击溃了。”秘书站在一旁,面无表情地回答道。
他的声音很平静,但在这平静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
听到秘书的回答,斯大林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
他猛地将手中的香烟按在烟灰缸里,语气不善地吼道:“该死的,情报部门到底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德军突然拥有如此先进的武器,居然一点消息都没有?一群废物!”
在斯大林暴怒的状态下,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负责情报的军官站在角落里,浑身颤抖,额头冷汗直流。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委屈,他很想开口解释,但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难道要说自己并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新式武器的消息吗?
可前线的惨败又摆在眼前,这让他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无助。
“看样子情报部门要好好派人整顿了,要不然下一次的反击战,还会被德军的新式武器给打得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斯大林喃喃自语道。
这句话虽然声音不大,但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会议室里掀起了一阵波澜。
负责情报的军官听到这句话,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他的双腿一软,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
“伟大的领袖同志,我,我……”负责情报的军官结结巴巴地想要开口解释,但他的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行了,去处理一下。”斯大林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失望和无奈,仿佛对这个情报军官已经失去了信心。
“是!”负责情报的军官如获大赦,松了一口气道。
同时,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这一次一定要好好整顿情报部门,绝不能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你说为什么会失败?”斯大林自言自语地说道,他的目光望向窗外那一片被冰雪覆盖的城市,看似是在问秘书,又像是在问自己。
“领袖同志,将朱可夫元帅请来一问不就知道了?”秘书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建议道。他的声音很轻,但在这安静的会议室里却显得格外清晰。
斯大林听了秘书的话,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没错。”
很快,一封加急电报就被发往了前线,朱可夫元帅接到电报后,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马不停蹄地赶回了莫斯科。
当他走进克里姆林宫的会议室时,看到的是斯大林那严肃而又愤怒的表情。
“我们不是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以及庞大的喀秋莎火箭炮部队,甚至在敌占区还有百万游击队为我们协助作战,怎么还是无法消灭德军?甚至还被德军打了两次反击战?”斯大林看着朱可夫,生气地问道。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仿佛在质问朱可夫为什么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为什么我们拥有如此强大的部队,甚至同盟军还在为我们源源不断地补充军事物资,依然无法战胜衰弱的德军?”斯大林紧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问题,他的眼神紧紧地盯着朱可夫,似乎想要从他的脸上找到答案。
面对斯大林一连串的反问,朱可夫陷入了一阵沉默。
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自责,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或者不该说什么。
他深知这一次的失败给苏联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让斯大林对他产生了质疑。
看着沉默的朱可夫,斯大林叹了一口气,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问道:“告诉我,到底伤亡多少人。”
对于朱可夫这名心腹爱将,斯大林是不愿多责骂的。
毕竟在过去的战争岁月里,朱可夫曾替他指挥过不少关键战役,正是靠着朱可夫的出色指挥,苏联红军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大约伤亡十一万士兵,坦克被击毁两千三百辆,被炸毁的火炮超过一千五百门,卡车等装备也是不计其数。”朱可夫低着头,坦白地回答道。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愧疚和无奈,仿佛在向斯大林承认自己的失败。
“为什么又损失这么多部队,以及武器装备?”斯大林听到这个数字,又有些愤怒地吼道。
他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在拥有如此强大军事力量的情况下,还会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
“对不起,领袖同志,请您处罚我,一切都是我的指挥失误,我没有料到这一次会有这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朱可夫有些无奈地说道。
他的脸上写满了痛苦和自责,他觉得自己辜负了斯大林的信任,也辜负了苏联红军全体将士的期望。
“处罚肯定会有的,要不然怎么给那些牺牲的战士一个交代。”斯大林猛地吸了两口烟,缓缓地说道,“不过现在要做的就是弄清楚德军的那批新式武器到底是什么,在哪生产的,产量如何。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朱可夫点了点头,他明白斯大林的意思。
在战争中,情报就是胜利的关键。只有掌握了敌人的武器装备情况,才能制定出有效的作战计划。
“领袖同志,那下一步的战略?”朱可夫问道。
他知道,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尽快制定出下一步的战略计划,否则苏联红军将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第497章 西线无战火!
斯大林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那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这一次的战争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德军的新式武器给苏联红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他也坚信,苏联红军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强大的战斗力,只要能够找到应对的办法,就一定能够战胜德军。
过了许久,斯大林转过身来,眼神坚定地说道:“首先,我们要加强情报收集工作。情报部门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搞清楚德军新式武器的详细情况。同时,我们要加快国内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提高我们自己的武器装备水平。”
“其次,在前线作战方面,我们要暂时调整战略,采取更加谨慎的作战方式。避免与德军进行大规模的正面冲突,利用我们的地形优势和游击战术,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
“最后,我们要加强与同盟国的合作。与他们分享我们掌握的情报,共同商讨应对德军新式武器的办法。只有团结起来,我们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
朱可夫认真地听着斯大林的每一句话,不时地点点头表示赞同。
他知道,斯大林的这些战略部署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目前应对德军最有效的办法。
“我明白了,领袖同志。我会立刻回到前线,按照您的指示进行部署。”朱可夫说道。
“好,去吧。记住,我们的战士们都是英勇无畏的,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德军。”斯大林拍了拍朱可夫的肩膀,鼓励道。
朱可夫向斯大林敬了一个军礼,然后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看着朱可夫离去的背影,斯大林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
1944年的欧洲战场,局势愈发胶着。
盟军为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正紧锣密鼓地筹备西线登陆作战。
而在这关键的战略布局中,制空权的争夺成为了重中之重。
美军为了确保西线登陆作战的顺利进行,精心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空中行动。
他们抽调了一千余架战机,组成了一支强大的空中编队。
在这支编队中,B - 17轰炸机超过五百架,这些“空中堡垒”体型庞大,是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核心力量。
其余的则是 P - 51“野马”等先进战斗机,它们身姿矫健,机动性强,负责为轰炸机群保驾护航。
在 P - 51战斗机的座舱内,年轻的美军飞行员杰克?汤普森一边熟练地检查着仪表盘上的各项数据,一边和身边的战友们通过无线电交流着。
“这一次,一定要给那些该死的德国佬一点颜色瞧瞧。”杰克的声音中充满了斗志,他紧握着操纵杆,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凶横。
“德军没什么先进的战机,都是胆小鬼,打了就跑,根本没有一战之勇气。”另一名飞行员汤姆?威尔逊不屑地说道。对于德军的 BF - 109战斗机,众多 P - 51野马战斗机飞行员都心怀鄙视。
在以往的交锋中,BF - 109打完就跑,很少跟他们正面交锋,这让 P - 51的飞行员们感到很是无奈。
当然,也有一些飞行员和 BF - 109有过正面的较量,双方胜负各半。
不过,此时的德军飞行员素质严重下降,实力已经大不如前,相比之下,P - 51战斗机还是略占上风。
“长官,我们应该快到了吧?是轰炸西西里岛,还是潘泰莱里亚岛呢?”杰克用不太确定的语气向长官问道。
他的心中既充满了期待,又有些许紧张,毕竟这是一次重要的任务,目的地的战略意义重大,而他们即将面临的,是未知的战斗。
“不确定。”很快,长官的声音从无线电中传来,“一级戒备,所有飞行员注意,马上切换频道,发现敌军,准备战斗。”
“长官,是不是发现德军的战机?”听到发现敌机,杰克兴奋地叫嚷起来。
对于这些年轻的飞行员来说,战斗就像是一场刺激的冒险,他们渴望在天空中与敌人一决高下,展现自己的英勇。
“听我命令,加大油门,目标东北方向,距离二十公里。”美军战机指挥官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通过无线电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整个编队。
指挥官深知,这次任务的成败关乎着整个西线登陆作战的大局,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上一篇: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下一篇: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