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第724节
此时找个相对薄弱的目标,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就像是在困境中寻找一个突破口。“你说的不错,这的确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且拿第四集团军为突破口,不仅可以夺回斯摩棱斯克,还能兵压明斯克,从战略上看,这将是一个极大的胜利。”
似乎是在说服自己,朱可夫又询问道:“草原方面军的兵力,以及武器弹药,都补充完毕了么?”
华西列夫元帅连忙回应道:“一切作战所需要的军事物资都已经准备妥当了。”
朱可夫听后,果断下令:“既然如此,那么就可以尝试一下,让近卫第五、第六集团军,以及近卫第四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一坦克集团军,立刻对亚尔一带发起攻击。草原方面军,准备就绪之后,开始运动到斯摩棱斯克北部。另外,让西南方面军一定要拖住南方集团军群,不能给他们增援的机会。”
此时的苏军,在战略布局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优势,他们不用再过多顾忌北线。
因为北线的德军已经后撤到波罗的海三国,只能采取被动防御的姿态,根本不敢主动发起进攻。
所以,朱可夫的这一战略调整有很大的成功机会。
不过,他惟一担心的,就是德军的南方集团军会不会突然支援。
但对于这一点,他也并不是特别担心。
毕竟,在南线,不仅有新组建的西南集团军,还有顿河集团军群。
虽然这两支集团军的战斗力可能比不上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但拖住对方,为苏军的主攻方向争取时间,还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这样等于是全线反击了?”华西列夫元帅有些担忧地说道。
朱可夫意味深长地回应道:“不平息最高领袖的怒火,你以为这一场战斗能轻易结束?”
华西列夫元帅还是忧心忡忡,继续说道:“总感觉这不是一次好的反击时机,再等两个月就好了,到时候我们的实力会更强。”
朱可夫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但德军的实力也会增强。”在这两难的抉择中,朱可夫深知,战争的时机稍纵即逝,不能因为等待而错失战机。
……
另一边,刚刚组建的苏军西南集团军群,铁木辛哥依旧担任司令。
不过这一次,铁木辛哥的脸色比以往更加阴沉。
自从从莫斯科回来之后,他说过的话总共也没超过一百句,每一次回答都是简单的一个“嗯”字。
一时间,整个指挥部里的众人都战战兢兢,不敢多说一句话,只能闷着头,默默地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
就在这时,一名通讯参谋拿着一封电报匆匆走过来,敬了个礼后说道:“司令官阁下,朱可夫元帅急电,命令你部立刻反击,一定要拖住德军,不给他们支援的机会。”
铁木辛哥闻言,淡淡地点了点头。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嗜血的光芒,嘴角不自觉地露出一丝残忍的笑容,低声说道:“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他可是清楚地记得最高领袖斯大林跟他说的话,如果这一次再失败,就不用回来了。
这道命令,就像是一把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同时也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斗志。
很快,早已经在心底憋足了劲的西南方面军开始大规模向对面的德军发起进攻。
“苏军疯了???”收到消息的莫德尔一脸呆滞,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才刚刚停歇了没多久,苏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反击。
他的部队还没来得及补充完兵员和物资,原本还以为能有一段喘息的时间,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是彻底落空了。
对于苏军如此大规模的和连续不断的反击,莫德尔感到十分震惊,他完全没有预料到苏军会有如此坚决的行动。
在短暂的惊愕之后,莫德尔迅速冷静下来,他思考了一下,果断说道:“给统帅部发电,将这里的情况汇报一遍。命令各部队立刻还击,不准离开防线。”
“是!”参谋们迅速领命而去,一场新的激战,在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上,再次拉开了帷幕。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试图找到对方的破绽,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每一次的决策,都关乎着无数士兵的生命,也影响着整个战局的走向。
苏军在朱可夫和铁木辛哥的指挥下,向着胜利发起了顽强的冲击;德军则在莫德尔等将领的带领下,坚守防线,试图抵挡苏军的进攻。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是苏军成功突破德军防线,实现战略目标,还是德军坚守阵地,挫败苏军的反击,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随着战斗的继续,苏军的各个部队按照朱可夫的命令,迅速展开行动。
近卫第五、第六集团军如同两把锋利的匕首,直插亚尔一带的德军防线。
士兵们高喊着口号,端着枪,奋勇向前冲锋。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无畏,仿佛死亡对他们来说并不可怕,只要能为祖国赢得胜利,一切都值得。
近卫第四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一坦克集团军则在后面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坦克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履带在土地上碾压出一道道深深的痕迹。
一辆辆坦克喷吐着火舌,向着德军的阵地倾泻着炮弹,德军的防线在苏军的猛烈攻击下,开始出现了动摇。
草原方面军也在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士兵们忙碌地检查着武器装备,将一箱箱弹药搬上卡车。
军官们则在地图前仔细研究着行军路线和作战计划,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万无一失。他们深知,自己的任务至关重要,一旦到达斯摩棱斯克北部,将对德军形成强大的威慑,为整个战局的扭转发挥关键作用。
而西南方面军这边,在铁木辛哥的指挥下,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苏军士兵们不顾德军的猛烈炮火,前赴后继地冲向德军阵地。
他们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战场变成了一片人间炼狱。
德军虽然顽强抵抗,但在苏军的疯狂进攻下,防线也逐渐出现了漏洞。
莫德尔在指挥部里,焦急地看着前线传来的战报,他不断地调整着兵力部署,试图堵住防线的缺口。
他知道,如果让苏军突破了防线,后果将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朱可夫在指挥部里,密切关注着各个战场的局势。他的目光在地图上不断移动,分析着每一个战场的动态。
他知道,这场战争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全局的失败。
他不断地与各个部队的指挥官进行沟通,下达着最新的作战指令。
他的脸上虽然依然保持着镇定,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紧张和焦虑。
毕竟,这场战争的胜负,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而在德军统帅部,收到莫德尔的电报后,高层们也陷入了紧张的讨论之中。
他们没想到苏军竟然接连发起如此大规模的反击,而且战术如此灵活多变。
他们一方面命令莫德尔坚守防线,另一方面开始考虑是否要从其他地方抽调兵力支援南线。
但此时,德军在各个战场上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兵力调配也变得十分困难。
整个德军统帅部里,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气氛。
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双方都在为了胜利而竭尽全力。
苏军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不断地向德军阵地发起进攻;德军则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丰富的作战经验,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战场上的硝烟越烧越浓,战争的残酷性也愈发凸显。
第491章 更换装备!
东线,德军第四集团军指挥部内,气氛凝重而又带着一丝紧张的期待。
窗外,寒风呼啸,卷着残雪扑打在窗棂上,似乎也在为这风云变幻的战场局势而低鸣。
瓦尔特?克鲁格上将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手中紧紧握着那份电报,眉头紧锁,喃喃自语:“又是新式武器?”
这段时间,第四集团军迎来了全面换装的重要时期,整个集团军二十万人投入到这场装备革新的浪潮之中。
在换装之前,士兵们手中的武器参差不齐,老旧的装备严重制约着部队的战斗力。
而现在,他们开始陆续换上崭新的装备,战斗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曾经在战场上,步兵们只能依靠有限的火力艰难推进,如今火炮已经配发到步兵排,火力支援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基本上每个排都配备了三门 50mm迫击炮,这种小巧而威力巨大的武器,能够在近距离为步兵提供有效的火力压制。
不仅如此,铁拳火箭筒的加入,更是让步兵们在面对敌方坦克时多了一份底气。
更让人兴奋的是,不少步兵开始换装 G43半自动步枪。
相比传统的拉栓式步枪,G43半自动步枪的火力优势明显。
在战场上,每一次扣动扳机,都能迅速射出子弹,形成密集的火力网。
然而,这种先进的武器也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一颗子弹都需要精准的供应,每一次武器的维护都需要专业的技术。
所以,施佩尔也只能先集中资源,给一个集团军进行换装。
由于这是莫德尔的心腹嫡系部队,而且在如今的东线战场上,莫德尔被寄与了力挽狂澜的厚望。
他的军事才能和坚定意志,让他成为了德军在东线的中流砥柱。
因此,他的嫡系部队自然优先得到了新式装备的更换和补充。
莫德尔看着全面换装后的部队,心中满是豪情壮志。
他站在训练场上,看着士兵们熟练地操作着新武器,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这些经过战火洗礼的老兵,对武器的适应能力极强。
短短几天,他们就已经摸透了新武器的性能,甚至不少人闭着眼都能熟练地分解和组装。
士兵们对这些强大的武器充满了喜爱,他们知道,这些武器将成为他们在战场上的有力伙伴。
然而,不等他们将新武器的训练进行得更加完善,苏军的动向再次引起了德军的高度关注。
苏军似乎察觉到了德军第四集团军的换装行动,将目标再次锁定在了他们身上。
若是在以前,面对苏军的挑衅,德军可能会感到担忧,甚至愤怒。
上一篇: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下一篇: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