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第632节
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
各个战线汇报,统计的战果,证明他的办法是奏效的。
“报告,发现德军战斗机。”这时,通讯兵拿着一封电报,快速的说道。
闻言,朱可夫一点都不慌,甚至还感到一丝如释重负。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德军战机。
“让我们的战斗机立刻起飞,迎击敌人。”
“是。”
接到他的命令,后方的苏军机场,早已经准备好的战斗机,开始起飞。
此刻,德军战斗机已经抵达战场上空。
“俯冲攻击,消灭苏军的坦克。”
“我的天呐,这么多坦克。”
“这坦克实在是太多了。”
“该死,苏军战机。”
………
“元帅,我们该庆幸,如果不是远东的那位提醒,恐怕这个冬季,我们占领的那些阵地都要还回去了。”里宾特洛甫看着凯特尔元帅严肃的说道。
“现在可以证明,对方提供的情报都是真的,我们或许应该答应他提出来的条件。”
闻言,凯特尔元帅轻叹一口气。
“这些都是帝国最核心的技术,你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
听到这话,里宾特洛甫默不作声,他自然知道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
“元帅,我们必须要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我们一旦输了战争,这些所谓的高科技都将是别人的战利品。”
“相比这些技术,钨矿的具体位置才是最重要的,有了这些钨矿,我们将会有海量的穿甲弹,哪怕苏军的坦克再翻倍,我们的步兵也有反击的手段。”
仗都打到这个地步了,谁都知道一旦输了,那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与其守着这些所谓的高科技,还不如拿来换一些比较有用的东西。
闻言,凯特尔元帅再次沉默,良久才叹了一口气。
“你说得对,但是对方给出的筹码太少了,我们需要更多的东西。”
第398章 听过浮桥码头么?
“我给的太少了?”寸云生看着威廉,一脸的冷笑。
嫌弃自己给的筹码太少了?
少么?
看起来很少,但实际上很多了。
尤其是钨矿的具体位置,有了源源不断的钨矿,德军面对苏军的钢铁洪流,也就不用担心穿甲弹不足的问题。
“一个年采矿石不低于40万吨,年产金属钨1800吨的钨矿,想必应该能够解决你们所有的麻烦。”
“这样的条件,难道你们还不满足?”寸云生看着威廉,语气有些不善的说道。
“真的?”这下子轮到威廉震惊了,他确实没想到,钨矿的含量这么高?
如果是真的话,那意味着德军确实不用再为钨矿发愁。
到时候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穿甲弹。
不仅如此,钨矿还可以制造优质钢。
“当然,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寸云生语气平淡的说道。
闻言,威廉深深的看着寸云生,良久叹了一口气。
“你的条件,我们都答应,请立刻告诉我们钨矿的位置。”
听到这话,寸云生明显一愣,这么着急?
难道是东线出现问题了?
想到这,寸云生倒是不着急,而是慢悠悠的问道。
“东线出问题了?”
威廉的表情明显不怎么好看,他没想到对方的消息竟然这么灵通?
“嗯。”威廉只能点点头。
“跟你提供的情报一样,苏军趁着冬季发起了反击,数千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让前线的部队损失惨重,已经丢失许多防线。”
对此,寸云生倒是并不意外,因为他早就知道了,这个冬季苏军必然会进行反击。
而且目前盟军各个战场都在受挫,苏军的反击对于整个盟军阵营来说,会极大的提升士气。
“如果没记错的话,几个月前,我就告诉你们了,苏军会在这个冬季进行反击,难道你们没有准备?”寸云生开口反问道。
“这还是准备了,没有准备的话,恐怕会败的更惨,东线各个部队缺员实在是太严重了,后勤补给这一块,由于道路不畅,所以运送到前线的物资很少。”威廉叹了一口气。
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寸云生的时候,自己是一脸的傲慢。
后来慢慢就多了一丝愁容。
现在更是唉声叹气。
明显,德军在东线的局势并没有外界传言的那么好。
随着苏军的实力不断提升,悲观情绪不断地上升。
闻言,寸云生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苏军的铁路专门使用窄轨,不就是防着这一点?
事实证明,他们的考虑还是有道理的。
“你们有没有想过,将目标更换一下呢?”忽然,寸云生提了一句。
“什么意思?”威廉愣了一下,一脸不解的看着对方。
听到这话,寸云生挠了挠头,随后开始组织语言。
实际上在很多人眼里,二战的转折点有好几处,偷袭珍珠港,兵败斯大林格勒,又或者是平安县城战役。
只不过在寸云生的眼里,却不是这么认为,真正决定德国的命运,向来都是没有进行到底的英德之战。
如果能占领英伦三岛,那么西线将彻底毫无后顾之忧,甚至还能抽调西线更多的兵力,与苏军对决。
毕竟西线还有上百万的德军,而且还都是精锐。
如果将这些生力军调到东线,那么苏军的反攻,不过是一个笑话。
至于西线是否真的很重要,那是自然。
因为寸云生曾在《钢铁雄心4》上证实过,不登陆英伦三岛,那么盟军的部队就会源源不断的进行骚扰。
不仅如此,还需要抽调大量的兵力布防漫长的海岸线。
从法国北部到德国北部,这一带漫长的海岸线,都需要士兵布防。
如果不布防的话,那么说不定盟军就会从一个不知名的地方登陆。
就像诺曼底一样,如果不是盟军发起登陆战,谁知道这个地方呢?
而盟军选择登陆的地方很多,之所以这里出名,就是因为登陆成功了。
正是因为要防守漫长的海岸线,所以德军无法集中更多的兵力去东线作战。
只要占领了英伦三岛,未来盟军想要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将极其困难,因为大西洋上再也没有合适的岛屿能够作为大规模部队的集结点,以及物资的补给点。
剩下的就是抽风从美利坚本土抽调部队,经过漫长的航行,然后选择登陆。
没有充足的后勤补给,所谓的登陆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不仅如此,漫长的航线,还会遭遇德军的潜艇。
相信在德军潜艇的狼群战术之下,绝对是死伤惨重。
一旦伤亡过多的话,那么美军也有可能不愿意继续登陆,会选择议和。
对于德军来说,再也不用为了防御盟军登陆,而在大西洋上修建所谓的壁垒,简直就是浪费人力物力,并且导致百万精锐大军被牵制在西线。
只要多出一百万精锐大军,那么就能补充东线的精锐消耗,不说恢复到巅峰时期,但至少有七八成的战力。
加上武器优势,不说正面击溃苏军,至少能稳住现有的防线。
通过施佩尔整合欧洲的工业产能,相信在对方的整合下,爆发出来的产能绝对是非常吓人。
到时候就看双方谁的钢铁洪流更猛了。
除了腾出西线的兵力以外,占领英伦三岛还有其他好处。
比如海军。
目前德军的海军产能,一年大概能下水十来艘战舰,以巡洋舰和驱逐舰为主。
上一篇: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下一篇: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