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第541节

  对此,寸云生提出来的方案还是修建公路体系。

  铁路虽然已经开始修建了,但速度太慢。

  相比铁路,还是公路的速度快一点。

  没办法,基础设施跟不上,所以导致后勤补给太慢了。

  段立国虽然负责修路,但效率还是太慢了。

  主要还是随着战线的推进,对后勤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了。

  所以,寸云生自然也就嫌弃段立国修建速度。

  “机械设备这一块,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你现在修建的速度还是太慢了。”寸云生对着段立国说道。

  “羊城拿下,意味着我们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南洋,你知道需要动用多少士兵?还有后勤需要的物资么?”

  “如果道路不够通畅的话,路上耽搁的时间,会影响前线的战局,南洋这边,打的就是后勤,谁的后勤充足,谁就立于不败之地。”

  寸云生苦口婆心的劝道。

  “参座,修建速度已经不算太慢了,其他地方修路都是劳工们拖拽着大石碾子,来回碾压,速度已经很快了。”段立国一脸的无奈。

  欧洲修路都是用压路机,所以修建速度快一点。

  但他们这边设备紧缺,只有少部分地方才使用压路机,这差距自然有些大。

  不是他不想加快速度。

  实在是快不起来啊。

  这段时间死伤的劳工都有上千人了。

  再这么下去,恐怕会有很大的意见。

  劳工们用推拉肩扛的将那些大石碾子慢慢推到高处去。

  运气不好,遇到下山的,经常刹不住,就有劳工被压死。

  段立国本身就心慈手软,那种完全不在乎性命的做法,实在是搞不来。

  闻言,寸云生知道他的想法,轻叹一口气。

  这中南半岛看起来还不错,实际上道路崎岖,修路不易啊。

  “设备这块我会想办法,再扩大,但还是那句话,不惜一切代价,加大修建速度。”

  “参座,我们的修建速度已经很快了,铁路和公路同时进行,难道还不够么?”段立国疑惑的问道。

  “不够,远远不够,要想富就要先修路,难道你没看出来?路修好的城镇,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么?”

  “人们早已经忘记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疼痛。”寸云生摇摇头说道。

  “您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您提出来的需要修建六车道?”段立国一脸的不解。

  六车道的道路,价格可不便宜啊。

  两车道都够头疼了。

  现在又来了一个六车道。

  属实让他头大。

  “我就是觉得有些浪费了,竟然连普通的公路都是四车道,我觉得两车道就足够了,四车道完全浪费了。”

  “先不说别的,光一个六车道的水泥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现阶段水泥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稀缺的。”

  “而且您要的还是,能够通过军车和重型坦克,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起降战机。”

  段立国不太明白他的想法。

  闻言,寸云生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道。

  “谁都无法保证自家机场永远不会遭遇轰炸,要是遭到轰炸,怎么办?”

  “到时候战机完全可以借助这种公路进行起飞。”

  “啊?您的意思是必要时候,将这些公路当成跑道?”段立国懵了。

  “是的,就是这个意思,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用来起飞战机。”

  “接下来我们要进攻南洋,就要与日军爆发巨大的战争。”

  “以日军在南洋得到的便宜,你认为他们会放弃南洋么?”

  “说不定那个时候,会动用全部的战机,对我们的机场进行轰炸。”

  “这些都是未雨绸缪。”寸云生叹了一口气。

  听到这话,段立国沉默了一会,但还是坚持了一下。

  “参座,我只是觉得四车道确实浪费了,哪怕是军队通行,双车道也就够了,那些水泥完全可以修更多的地方,毕竟您要求的公里数实在是太多了。”

  “目前那些修好的道路,除了军车在走,其余根本没几辆汽车在走,两车道足够了,这马路上,都是牛车马车小推车,对他们来说,这太奢侈了。”

  “但是,你不能不承认,现在的交通比之前便捷许多,商业的交流也愈发繁荣,以前那些老百姓进城光赶路就要一个时辰,甚至更远。”

  “难道是他们走得不够快么?不,而是道路崎岖,赶路很慢,但现在,你再看看,最多半个时辰就能入城,各地的一些商品流通也加快了不少。”

  “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大家能赚的钱更多了。”

  “等连接各个城镇的公路修好之后,下一步就是那些村子也需要一条路,不用多宽敞,单车道就够了,只要能走马车,用不了多久,经济会更好,农产品也会得到极大的流通。”

  “对于这些村里的道路,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完全不需要那么厚的水泥,只要有个三十公分足以。”

  “给村子修路?”段立国看着寸云生提出来的计划,愣了许久。

  这边还没修完,又来任务?

  这要修到猴年马月?

  恐怕这辈子,自己都要修路了。

  想到这,段立国头皮发麻、

  按照先前制定的计划,首先确保各个城市之间的道路畅通。

  原本是六车道,但水泥产量还无法跟上,消耗速度太快了。

  最终,经过权衡改成了四车道,这样不仅减轻了消耗,也增加了公路的里程。

  当然了,也有部分公路是六车道,按照寸云生的说法,那属于战备机场,专门用来紧急情况使用的。

  至于修好的几座城市,商业发展越来越浓厚。

  因为交通便捷,百姓们产出的东西可以卖出去,或者去工厂打工之类,都能赚一笔钱养活自己。

  按照林译的预计,下个月的税赋恐怕会得到一个恐怖的增长。

  如果整个中南半岛的道路都非常通畅的话。

  那么一年一两个亿大洋税赋绝对没有问题,甚至更高。

  所以面对林译画出来的大饼,寸云生接了。

  甚至还为此提出村村通的计划。

  你这边是动动嘴,段立国却头皮发麻。

  他也知道农村修路的好处,但水泥厂的产量确实有限。

  想到这,段立国看着寸云生说道。

  “参座,你觉得现在适合给农村修路么?”

  “你是担心水泥厂的产能不足的问题?”

  “嗯,现在到处都需要水泥,这边公路还没修完,您又提出村村通,这对于水泥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

  “放心吧,不久前德国佬已经答应,下个月就会派遣一批工程师,预计在上千人,各行各业都有,会帮助我们建立初步的工业体系,像水泥厂这些,产能也会得到再次提升。”

  “同时,羊城那边的消息,他们收缴的那些工厂,也有不少水泥厂等等,已经开始拆卸装备,准备搬运回来,不过我拒绝了。”

  “那边会继续生产,到时候会以极低的价格卖给我们,当然了,他们的工人,我让孟烦了带回来了一半,也就是说最多一两个月,我们的工业实力会迎来大爆发。”

  “到时候你所谓的担心,都是白担心,甚至咱们的产量又是一个新的台阶。”

  “不仅如此,炼油厂产出的沥青也能用来修路,所以水泥的消耗并不是很高,等到公路修好之后,我们完全可以试着给农村修路。”

  听到这话,段立国目瞪口呆,一脸的不可思议。

  自己也就一个月没回来,咋就变化这么大?

  而且还有德国人竟然派工程师,这属实是出乎了他的预料啊。

  更重要的一点寸云生没说,那就是移民越来越多。

  土地总有趋于饱和的时候,所以这些人就得给他们安排工作。

  修路就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总是一份收入,至少比在家闲着要好啊?

  想通一切的段立国,一脸的折服,最终同意了寸云生的此项计划。

  实际上寸云生不仅仅在中南半岛修路。

首节 上一节 541/7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下一篇: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