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第190节
扬州那群门阀世家的下场,是对天下所有世家的警告,一个冰冷且危险的警告。
京城的门阀世家以谢家、王家、荀家和袁家为尊。谢家不用说了,一直以来都是京城,甚至是整个北方的门阀世家的领头羊。
如果要在天下所有门阀世家中选出一个最为顶级的门阀,那就便是谢家,毫无异议。
虽说谢家在前朝时元气大伤,早已不复当年的鼎盛,但是有句话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有句话叫矮子里拔高个,谢家还是比其他世家强,还是顶级的门阀。
谢家的上一任家主,也就是老镇国公是个非常聪明,又识时务的人。在经历前朝动乱后,他就知道谢家在短时间里不有可能恢复以往的如日中天。如果谢家想要恢复以前的荣耀,谢家必须全力支持太子,助太子顺利登基。这样,谢家会再次出一名皇后。不止如此,谢家也会再次出一个皇帝。
虽然皇帝不姓谢,但是皇帝体内流着一半的谢家的血脉。只要长此以往下去,谢家一定会重返当年的荣耀。
在前朝,谢家虽然也有女儿进宫,可惜并没有出皇后。前朝的皇帝们好像非常忌惮谢家,并不愿意让皇后出身谢家。那个时候的皇后,大多数出身王家或者荀家他们几家。
谢家的女儿进宫为妃也不怎么受宠,好不容易顺利生下皇子,结果不是在夺嫡中失败,就是在最年轻的时候病逝。
前朝的皇子们和皇帝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短命。
皇子们平安出生后,大多数在几岁的时候夭折。夭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病逝和意外去世。好不容易活下来的皇子们顺利长大,但是大多数在二十多岁,或者三十多岁的病逝,而且绝大数都是暴毙。暴毙并不是因为中毒,而是因为病死。
运气好的皇子顺利登基成为皇帝,但是没过几年皇帝也暴毙了,留下了年轻的皇后和幼子。
虽然皇后和母族支持,但是皇叔们都不是省油的灯。前朝很多皇帝都是叔叔抢了侄子的皇位,非常的混乱。
皇叔们抢了侄子的皇位,结果没做几年皇帝也病死了。临死前把皇位传给儿子,结果儿子太过年轻或者年幼,根本没法坐稳皇位,然后皇位又被叔叔抢走了。
在前朝,皇叔抢侄子的皇位的事情经常发生。其实,这也是他们背后的世家的较量。一会儿王家上位,一会儿荀家上位,一会儿又是谢家上位。
那个时候,世家之间的争斗非常激烈。前朝的朝堂如此乌烟瘴气,都是这些世家搞的鬼。
前朝最后一个皇帝夏灵帝,他并不是先帝的儿子。那时,先帝并没有儿子。其实,有过几个儿子,但是都死了。跟先帝关系近的皇亲也没有儿子,他们的儿子也陆陆续续的死了。
百姓们都说是老天爷的惩罚,是老天爷要亡皇家。夏灵帝是先帝堂兄的儿子,并且还隔了两代。
夏灵帝是前朝在位并活的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年轻的时候就狠,并且非常聪明,把世家们玩弄于掌心。后来,他坐稳了皇位,对付世家的手段层出不穷。
他并不是有意针对世家,而是世家太过分,对他总是指手画脚。最重要的是夏灵帝登基时,国库没有什么钱,而世家们却富得流油。
夏灵帝心想他是皇帝,却过着穷巴巴的日子,他想做些事情却因为没钱,做不了。而那些世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凭什么,凭什么他们这群臣子比他这个皇帝有钱,比他过得好。
既然世家有钱,那就全都掏出来给他。不给他,那就死。
夏灵帝当时是直接向门阀世家们要钱。当然,美名其曰是让他们贡奉。如果门阀世家不给钱,他绝不会轻饶他们。
以谢家为首的门阀世家都被夏灵帝抢过。他们的家产被夏灵帝抢走了七八层。
那个时候,谢家和王家他们有想过,并且也做出过反抗,但是没用。他们对付不了夏灵帝,相反还被夏灵帝用残忍的手段对付了。
夏灵帝毋庸置疑是个残忍的暴君,但是不可否认他是一个有心机,又有手段的人。当时的谢家和王家他们这群人玩心机和手段,根本玩不过夏灵帝。
他们是能算到夏灵帝下一步动作,但是夏灵帝比他们厉害,能看出他们接下来五步,甚至十步的动作。
夏灵帝的聪明都用在贪图享受和玩弄世家大臣上。如果他把他的聪慧用在治理国家上,那么前朝有可能多存活几十年。
话说回来,京城的门阀世家被夏灵帝“折腾”的大伤元气。之后,天下大乱,礼乐崩坏,门阀世家们又一次地遭受打击。
老镇国公非常聪明,一眼就看中当时先帝的能力,主动和赵家交好并且联姻。那个时候,谢家把宝全部压在赵家身上。王家和荀家他们还因此嘲笑谢家,结果后来见赵家势如破竹的攻下一座座城市,他们才知道谢家的眼光毒辣。之后,他们也学着谢家主动和赵家交好,为赵家提供钱财和粮草。
先帝建立大周后,谢家成为镇国公府,再次成为京城门阀世家的领头羊,但是谢家并没有恢复当初的荣耀。
老镇国公知道以先帝和皇帝的性子和手段,是不可能让世家控制朝廷,更不可能让世家掌握朝政。
他也知道先帝他们出生农民,对他们世家一直深恶痛绝和忌惮,不可能一直依赖他们。以先帝和皇帝的性子,日后一定会对付世家,并且会狠狠地削弱世家的势力,让世家无法再影响朝堂、朝政。
老镇国公在世的时候,行事一向低调,不像王家他们几家还像以往那样高调嚣张。
他经常跟现在的镇国公说,如果想要谢家恢复以前的荣盛,在太子登基之前,必须低调做事,而且绝不能做惹怒皇帝的事情。更不要贪图眼前的利益,要为谢家的长远考虑。
现在的镇国公也是一个精明睿智的人,他听了老镇国公的话,这些来年一直支持太子,但是绝不会做触犯皇帝逆鳞的事情。
虽然镇国公和宣平侯斗的厉害,一直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人,但是这些人不是草包,他们都是有本事的人。他还要严厉要求自己人也不要做触犯皇帝底线的事情。
扬州那边世家的人上门来和他合作,给出的条件非常好,但是镇国公拒绝了。就算皇帝那个时候没有对付扬州那边的世家,镇国公也不会答应和他们合作。并不是因为他看不上扬州那边的世家,而是他对扬州那边世家做的事情有些了解。他心里清楚就算现在皇帝不会对付扬州那群人,但是日后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他不能为眼前巨大的利益,让镇国公府陷入危险之中。再者,皇上一直忌惮镇国公府。如果他真的答应和扬州那群世家合作,正好给了皇上一个惩治镇国公府的理由。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如今看来,皇上对付扬州那边世家的心机和手段比他想象中还要了不得。
镇国公感叹道:“皇上真的是越来越可怕了。”
镇国公府的世子谢钧同样感慨道:“皇上的手段真的是太可怕了,幸好我们没有与皇上作对。”经过扬州一事,他发现跟皇上做对的人没有好下场。
“皇上的心机真是高深莫测啊。”镇国公庆幸道,“幸好我们从来没有在大事上跟皇上耍小聪明。”
“爹,皇上已经除掉了扬州那边的世家,接下里应该轮到京城的门阀世家,我们谢家……”
镇国公知道儿子的担忧,安抚他道:“只要我们老老实实,皇上就不会对付我们谢家。”他说着,神色忽然变得非常肃穆,“在太子顺利登基前,我们不要挑衅皇上。”
“是。”谢钧想了想,心中还是非常害怕,“爹,皇上真的太可怕了。”
镇国公道:“这算什么,你还没有见识到皇上最可怕之处。”
谢钧忙问道:“爹,您见过?”
“我当年见识的,只怕也不是皇上最可怕的地方。”镇国公忽然笑道,“幸好太子不像皇上。”如果太子有着跟皇上一样神鬼莫测的城府和手段,他绝不会支持太子。
晚上还会有一更。
周武帝:玩心机和手段,劝你们不要在朕的面前班门弄斧,不然朕玩死你们。
作者:赵曜危矣!
赵曜:(′`)我怎么了?
作者:有句话叫你爸爸还是你爸爸。
赵曜:什么意思?
最后还是求月票!
第195章
御书房里,皇帝和刘太师他们说完正事,就聊起了闲事。
何相放下手中的茶盏,开口道:“皇上,老郑的三个儿子这两日应该会到京城。”
“朕怎么没听说这件事情?”皇帝说着,面上露出不满的神色,“朕给老郑那个老狐狸写信,让他带着三个儿子回京城,那老狐狸说自己的身子不太好,就不回京城任职。”
“老郑是不愿意回来。”何相和刘太师他们也经常写信劝郑溪林回来继续做他的太尉,但是郑溪林一直拒绝回来。
“你们说老郑那个老狐狸为什么不愿意回来做他的太尉?”对于这件事情,皇帝始终不解,“朕从来没有亏待过他吧,朕也不是那种疑心病重的皇帝,整天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吧。朕也从来没有杀过功臣吧,你们说他为什么不愿意继续辅佐朕?”
不管是先帝,还是皇帝,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杀过当初跟着他们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当然,有一些功臣仗着自己立了功就胡作非为,肯定要被严惩的。
跟着先帝和皇帝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们,绝大多数可以说是功高震主,但是先帝和皇帝并没有因为他们立下的功劳大或者多,就疑心忌惮他们。相反,他们还是和以前一样信任他们。
这就是何相他们一直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原因。
“朕也从来没有怀疑过他吧。”皇帝不明白当初一直尽心辅佐他的郑溪林,为什么在他登基后却要离开了。
当年,皇帝还不是皇帝的时候,郑溪林尽心尽力地辅佐他,并且他们还曾经讨论过日后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定什么样的政策。
郑溪林在那个时候就为皇帝出谋划策。现在朝廷的很多政策都是郑溪林之前拟定的。
皇帝真的从来没有怀疑过当初跟着他一起打江山的兄弟们。郑溪林和刘太师两人,他们智谋过人,令很多人心生畏惧和嫉妒,但是皇帝从来没有因此忌惮他们。
刘太师擅长奇谋诡计,很多人对他的做法不满,但是皇帝从来没有怀疑他,还是和以前一样信任重用他。
郑溪林的身子是有些不好,但是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不好,皇帝不明白他为什么不愿意继续帮他?
何相跟刘太师他们大概能猜到郑溪林为什么不愿意回来,跟皇帝没关。
“唉,老郑真的是太伤朕的心了。”皇帝面上露出受伤难过的神色,“朕真心待他,他却怀疑朕的真心。”
何相看着皇帝这副浮夸的难过模样,嘴角微微抽搐了下。
“皇上,请您不要摆出一副被始乱终弃的怨妇表情。”
刘太师补刀说:“太浮夸了。”
如果赵曜在,一定会说皇帝的演技太辣眼睛了。
听到何相和刘太师这么说,皇帝眼神幽怨地看着他们。
何相和刘太师他们满脸嫌弃:“就是因为您这样,老郑才不愿意回来。”
宋德康和沈虎他们四个没有说话,但是在心里非常赞成何相他们的话。
刘太师的嘴佷毒地说道:“皇上,臣中午还想吃饭。”
皇帝听到刘太师这句话,拿起桌上的一本奏折朝他砸了过去。
刘太师不慌不忙地侧了下身子,躲过了皇帝的袭击。
皇帝收起方才的怨妇脸,变得正经起来。
“老郑可没有跟朕说他的三个儿子要来京城。”
“您不是经常埋怨老郑不愿意回来帮您吗,现在他让他的儿子来帮您了。”
皇帝撇撇嘴说:“他的三个儿子加起来都不如他。”说着,他想起上次何相提过郑溪林的三个儿子。“朕记得你说过他的小儿子还小。”
何相道:“他小儿子今年十岁。”
“十岁?”皇帝面露惊讶道,“老郑让他十岁的小儿子来朝中任职?”
上一篇: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