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58节
却见陈芷失笑道:“这两天,爹去了坤宁宫好几次,可都被挡在了外边儿!”
“都是老四和老十三挑起的事,娘如被气坏了身子,我饶不了他们!”朱景渊恨恨道。
…………
太阳西斜,翻看完司礼监送来的重要奏疏,朱咸铭舒服伸了个懒腰。
“陛下,可要传膳了?”乾清宫总管程英问道。
再过一会儿天就要黑了,眼下传膳倒也合适。
“传什么膳?今日皇后相请,朕当然去坤宁宫吃!”
朱咸铭冷眼一瞪,吓得程英当即低头。
皇后今日有派人来传话?自己一天跟陛下待着,怎么不知道有这件事。
正当程英思索着,是不是下面小太监想上位,越过他直接向皇帝禀告时,耳边又传来了皇帝的声音。
“派个人,去把笙儿叫过来!”
“是!”
朱咸铭口中的笙儿,便是他与皇后最后一个孩子,也是他最喜爱的掌上明珠。
待程英离去,朱咸铭便从龙椅上起身,迈步走出了乾清宫正殿。
西北局势还是不稳,增兵已经势在必行,现在要做的就是调集军饷和钱粮。
然而从世祖继位到现在,朝廷为稳点局面就没少打仗,以致使国库一直都没余粮。
每每筹集钱粮之时,朝廷上下就得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才能凑齐。
凭栏而站,望着逐渐落下的太阳,朱咸铭感到心很累,只想找个人倒倒苦水。
然而这世上,能让他敞开心倒苦水的,也只有皇后杨清音一人。
可从那日帝后二人争吵后,这些天夫妻二人都没说几句话,哪怕朱咸铭想服软都没机会。
“爹……”
身后脆生生的呼唤,将朱咸铭从思索中唤醒,而后眉开眼笑转过身来。
“笙儿,这几天怎么不来跟爹问安?”
事实上,作为帝后唯一的女儿,朱云笙身份极为尊贵,在姊妹间是无人敢惹的存在。
也只在帝后二人面前,十一岁的小姑娘才格外乖巧,一副惹人怜爱的模样。
“娘不让我过来,说爹……不要我们了……”
蹲下身,朱咸铭给女儿理了理衣襟,轻声说道:“别听你娘瞎说,爹怎么会不要笙儿呢!”
这样温柔的对待,是朱景洪三兄弟可望而不可求的,朱咸铭此刻却如平常。
“笙儿,有件事儿……爹得请你帮个忙!”
“笙儿能帮什么忙?”朱云笙一脸茫然。
“你这样……”朱咸铭细细说了起来。
《锦衣血途》
给老书打个广告,主角从锦衣卫校尉,一路小旗总旗百户升上去,看过的都说可以!
(本章完)
第64章 憋不住
坤宁宫在乾清宫后面,中间并未夹着交泰殿,所以分别都有宫墙围住。
“不情不愿”被女儿拉着,朱咸铭来到了坤宁门外,后边儿跟着十几名宦官和宫女。
“算了算了,爹不进去……爹还有事儿呢!”朱咸铭不断推脱。
五十的人了,还是堂堂帝国皇帝,现在却演这些把戏,外人知晓只会瞠目结舌,偏偏朱咸铭还乐在其中。
这个年纪还有这等情趣,朱咸铭其实也是幸运的。
“笙儿,你再这样爹可生气了!”
“哎呀……你这孩子……”
推脱之间,朱咸铭已被拉上坤宁门的台阶,周遭当值的宦官宫女尽皆跪地,向皇帝陛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坤宁宫偏殿内,此刻膳食已经备好,皇后杨清音被女官陪着,依已然落座于上首。
“笙儿为何还没回来?”
女官李守芬答道:“回禀娘娘,已经派人找去了……”
“这些孩子,没一个让人省心!”说起这些,杨清音扶住了额头。
“娘娘……”
李守芬本打算劝,然而外面却传来了吵闹声,细细一听可不就是公主回来了。
但再仔细一听,却还有皇帝陛下的。
“娘娘,像是陛下来了!”李守芬小心提醒。
“知道是他来了,你就说我身体不适,让他去其他嫔妃处!”杨清音浑不在意。
“这……奴婢领命!”
没办法,杨清音的话李守芬岂能不听,她只希望皇帝陛下别为难她。
然而没等李守芬出去,朱云笙已拉着皇帝进入偏殿,脸上扬起笑容道:“娘……爹叫我……我想让爹陪我吃饭!”
好在朱云笙及时改口,否则朱咸铭老脸都没地方搁了。
这些天过去了,朱咸铭第一次进入房间,倒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清音,这孩子非要拉我过来,伱说这……”
不想戳破皇帝的把戏,杨清音冷冷道:“既是被迫来的,那陛下就请回吧,宫里的嫔妃可都盼着你!”
尴尬一笑,朱咸铭一把将女儿抱起,随即说道:“这来都来了……”
“今儿可没备你的饭!”杨清音依旧冷淡。
“嗨……多个人多副碗筷而已,去再取一副过来,顺道再让厨房加两个菜!”
皇帝的话就是圣旨,现场哪有人敢不遵行,李守芬当即命宫女下去传话。
几息之后,朱咸铭面前摆好了碗筷,但桌上的气氛仍有些尴尬。
“娘……我饿了!”
朱云笙的及时开口,稍微活跃了气氛,也让朱咸铭干咳了两声,看他这样子是准备说话了。
但他又怕皇后不给面子,让下人瞧了笑话,于是吩咐道:“朕与皇后说话,你们都下去吧!”
“是!”
偏殿内的宦官宫女们,闻言全都退出了房间,只留李守芬一人站在门外伺候。
“清音,这几天实在是忙,没时间过来看看,你都好吧?”
“托陛下洪福,臣妾还能活几年!”
“你这话可就没意思了,朕是一心跟你讲和,你又何必咄咄逼人呢!”
似乎觉得自己的话说重了,朱咸铭接着说道:“至少,在孩子面前,总得给我留些颜面!”
“陛下还知道孩子,倒是让臣妾深感意外……”
眼看又要吵起来了,朱咸铭当即打断:“行行行,咱先用膳,看把笙儿给饿得!”
随着这一家三口开始用膳,气氛逐渐舒缓下来,朱咸铭也慢慢转移了话题,开始向儒家的朝局上引导。
杨清音也非不识大体之人,皇帝几次三番给台阶下,此刻她也借坡下驴,跟朱咸铭讨论起了朝局。
“听你这意思,西北迟早都有一战了?”
“当年爷爷扫平西北,各部尽皆俯首称臣,如今四十年过去……爷爷遗泽已尽,西北各部人心已变,这一仗怕是免不了!”
朱咸铭口中的“爷爷”,便是当年的天下共主,各部盟属国共尊的世祖朱审焯。
提起自己最崇拜的爷爷,朱咸铭眼中甚至有光,即使此刻他也当爷爷了。
“早则三年,迟则五年……必定会开战!”
朱咸铭十五岁时就跟世祖出兵,这些年也不知打了多少仗,足可以称其为马背上的皇帝。
他的这番判断,杨清音深信不疑。
“朝廷都准备好了?”
“缺银子啊!”朱咸铭感慨道。
杨清音一番思索后,问道:“何不让赵玉山主政?他管户部时,可没见你发过愁!”
皇后口中的赵玉山,便是如今的内阁三辅,站在大明朝文官巅峰的三人之一。
“赵玉山所言摊丁入亩,其中牵扯实在太大,需要解决朝廷内外忧患,方为用其改制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