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499节
此前众人都会有回信,黛玉的信都交了紫鹃封装,所以她要做手脚非常容易。
这边众人看著信,此事在襄王府内,宝钗等人也都齐聚银安殿,各自看著朱景洪的来信。
“好想去甘肃那边看看!”甄琴第一个看完,发出了和以往相同的感慨。
朱景洪给几个妻妾都写了信,每封信的风格都各不相同,比如宝钗手里的信就是在说正事。
朱景洪派给王培安的侍卫,对其除了保护也还有监视。
得知甘肃前任布政使是赵玉山爱徒,此时王培安把甘肃的事捅到朝廷,朱景洪便知定会在朝中引起波澜。
他虽未参与其中,但因王培安是他老师,便还是可能牵扯到他,所以朱景洪才要提醒宝钗注意。
看完信件,宝钗忍不住叹了口气,而后她便跟众人告辞,随即起身进了后堂去。
如何应对此事,她需要好生斟酌,然后再回信给朱景洪。
一夜时间很快过去,第二天宝钗便入了宫,随身还带了所有人的回信。
这也是惯例了,每次回信皇帝也会用八百里加急的渠道,有时甚至会同圣旨一道发往前线。
用皇后的话说就是,这爷俩是一样的荒唐。
在坤宁宫坐了一会儿,宝钗又去东殿聊了会儿天,时近中午才动身返回王府。
然而她才回王府,就得知睿王妃陈芷到了,如今是由侧妃杨静婷陪著。
她来做什么?这是宝钗最先冒出的想法。
此刻杨静婷寝宫内,陈芷与她相谈甚欢。
得知宝钗回府,陈芷便说道:“好了妹妹,我还有些事……就先告辞了!”
“嫂子慢走!”杨静婷起身送行。
且说宝钗进了银安门,就见到陈芷等在院内,见她到来便迎了过来。
“宝钗,你可算回来了,要见你一面真是不容易!”
“今天进宫拜见母后,就跟笙儿多聊了一会儿,让嫂子久等了!”
眼见宝钗弯腰致歉,陈芷连忙上前扶住了她,笑著说道:“你这是何必,咱们姊妹之间,那里要这些虚礼!”
“走吧,咱们进去说话!”
陈芷一点儿不见外,拉著宝钗就往殿内走去,在外人看来她俩自是关系极好。
二人落座之后,陈芷笑著说道:“十三弟心不在俗事之上,这府上亏得有你管著,才一直安然无恙啊!”
“嫂子说笑了,这都是我的本分罢了,咱女人家总不能只顾偷闲,让男人来管这些琐碎之事!”
“说得好啊……宝钗!”
才夸完了一句,陈芷当即问道:“却不知十三弟如今,究竟忙著何等大事?”
女人的第六感,总让她觉得朱景洪很危险,即使对方是个蠢汉傻蛋。
“他的大事,就是到处玩呗,嫂子是看著他长大的,想来比我还要清楚!”宝钗表现出无奈的模样。
“这倒也是……”
就这样两人说了一阵废话,陈芷才插入正题道:“宝钗,你们王府的长史官,近日可闹出了不少事端!”
“我听你六哥说,此人不顾大局,擅自干涉地方……”
陈芷义正言辞的说著,若不是宝钗已了解了情况,她还真以为王培安犯了大错。
听著陈芷对王培安的声讨,宝钗便在猜测陈芷的来意,并结合朱景洪信中分析判断其立场。
“你六哥心忧西北平叛大局,所以让我过来求你件事!”
宝钗笑言道:“嫂子这话说的,咱们姊妹有话直说便是,何必说出个求字!”
“那我就直说了,你六哥的意思是,请十三弟给王培安打个招呼,让他要以大局为重……不要再胡乱查案了!”
老六想跟赵玉山示好,倒符合这家伙投机者的定位,这是朱景洪信中对老六的判定,宝钗此时想起只觉得贴切。
宝钗叹气道:“原来是这样……但只怕我的话,王爷他不一定会听,他听了也不一定劝得动王长史!”
陈芷平静说道:“你要让十三弟告诉这位王长史,请他要多为自己的前程著想,更要多为自己家人著想!”
“嫂子……我也只能给王爷修书一封,他听不听就说不准了!”
听到宝钗的这句话,陈芷笑著看向她,说道:“宝钗……我知道你手段高明,十三弟又岂能不听你的,除非你不愿帮嫂子这忙!”
这就把话说死了,如果朱景洪不帮忙,那就是宝钗不给力。
“为你做上王妃,为了你府上开支周转,嫂子自忖也帮了些忙!”
神色郑重看向宝钗,陈芷郑重说道:“从始至终,嫂子都没跟你开过口,如今这忙……你可一定要帮我!”
实打实的说,宝钗确实欠了陈芷很多人情。
若不是朱景洪有野心,从情感和利益角度来说,她都应该帮助睿王一家。
可惜的是,朱景洪不安分。
“我一定尽全力办好!”宝钗给出了保证。
她此时必须要这样说,否则就彻底把陈芷得罪死了。
得罪人宝钗倒不怕,问题在于现在不是时候,所以她还得稳住睿王府。
471.第471章 朱景洪调军
第471章 朱景洪调军
朱景渊是投机者,所以他想勾搭赵玉山,以求得到对方的支持。
不得不说,朱景渊看得很透彻,因为赵玉山麾下聚的那些人,多数人也是想升官发财的投机者。
和朱景渊相反,太子获得了士大夫普遍的认可,就必须以这些人立场为立场,所以他天然跟赵玉山走不到一起。
朱景源知道跟赵玉山作对,等同于跟自己老爹过不去,可东宫学士外加清流大臣们,每一个都来劝他要主持公道,让朱景源根本没得选。
他若执意不听下属劝告,那最后就得落个众叛亲离。
最后的结果是,不需要朱景渊来推,他自己就会倒下。
当然了,说到底还是怪朱景源手腕太差,否则哪会被臣下给辖制住。
七月初二,朱景洪已出了玉门关,这已算踏上了准噶尔的地盘。
也就是这一天,他接到了宝钗的回信。
情况与他所料不差,朱景洪直接吩咐了余海,让他亲自去一趟武威,大张旗鼓的劝王培安以大局为重。
是的,在该表态的时候,朱景洪不会迟疑。
至于王培安听不听劝,可就不管他的事了。
但值得说明的是,朱景洪不是站老六,而是站赵玉山背后的皇帝。
当然,此事可以用老六做挡箭牌,让朱景洪不至于把另一边得罪死。
这件事他早就想好了对策,所以操作起来是轻车熟路,反倒宝钗提到的苏州府同知,让朱景洪格外的重视。
宝钗的处置堪称完美,朱景洪也安心了许多。
此刻的他,正骑马赶赴关外二十里处,京营步军主力就驻扎在前方。
近两个月,清海行都司主力,以及抽调的蒙古女真各部,都已经跟准噶尔军队交过手。
而且会战规模已达上万人,双方称得上是互有输赢,已经处于决战前的最后阶段。
相比于准噶尔,朝廷这边称得上是劳师远征,所以必须要主动出击尽早结束战斗,所以才放弃长城天险出关备战。
否则守在关内拖下去,跟以前一样耗个几年,且不说大明会不会拖垮,至少天朝上国的脸是丢尽了。
那样一来,可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次和宁焕祥一道出来,朱景洪跟他聊过很多次,所以很清楚这位总督大人的难处。
皇帝给他的期限是,务必在今年内评定叛乱,如今七月他还只剩半年时间。
想著宁焕祥的糟心事,朱景洪已看见了前方军营。
他已提前派了人去传话,所以得知消息的京营将领们,此刻全都来到了营寨门口迎接。
京营如今是振威中卫、果勇左卫和耀武右卫进驻西北,分别来自振威营、果勇营和耀武营,共一万五千战兵。
此刻驻扎在此的军队,便是果勇左卫和耀武右卫,他们称得上是精锐半火器军队。
此刻站在营寨门口的,很多都是朱景洪的熟人,比如已任参将的侯璟和王杰。
朱景洪才下了马,提前下马的孙绍祖就连忙跟上,从他手中接过了缰绳。
这时一众京营将领迎上前来,单膝跪地向朱景洪行礼。
“参见十三爷!”
走到近前,朱景洪笑著说道:“诸位请起!”
众人起身之后,朱景洪便对面前一人说道:“陈指挥使,半年没见……你已见发福了,看来这准噶尔的牛羊,比之关内更养人啊!”
被他提到的陈宝祥,乃是果勇左卫指挥使,如今已混上二等子的爵位,勉强算是挤入勋贵圈了。
上一篇:当昏君开始炼丹
下一篇:抗战:我用神级选择打造百万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