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第255节
李世民听后一惊,连忙去把杜如晦找了回来。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
杜如晦在决策大事上,具有非凡的洞察力。
房玄龄与杜如晦之间的配合默契无间,
两人共同创造了许多佳话,
也留下了‘房谋杜断’的典故,
成为当时及后世官场中传颂不绝的美谈。”
看到这儿,站在房玄龄身后的杜如晦,忍不住笑着说了一句:“老房,当初多谢你了啊。”
房玄龄侧过身,微笑着回道:“都是老兄弟,说这些干嘛?”
李世民乐呵呵的看了一眼房玄龄,?
又看了一眼杜如晦,
再看上一眼魏征,
笑容从二哈变成了柴柴。
“房玄龄可谓是人臣之楷模啊!”光武帝刘秀由衷地赞叹道。
宋太祖赵匡胤也赞叹道:“历代英主,身边总有良才辅佐。若是朕能有‘房谋杜断’,大宋或许将会再上一层楼。”
朱元璋却忍不住叹息道:“唉…我大明难道就只有张居正一人上榜吗?”
他心中有所不甘,
开始反思自己在政治上的举措,是否有些过于打击官员们的积极性。
“‘房谋杜断’乃太宗之左右手,能力自然非比寻常!”李隆基颇为自豪地说道:“但朕也有姚崇、宋璟!”
杨广看到此处,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笑容:“你的左膀右臂,现在都将成为朕的得力助手!!”
乾隆摇头晃脑的评论道:“良臣难求,得一人足矣安天下。
如今这二人齐聚一堂,实乃唐太宗之幸事。
不过,人才固然重要,
如何驾驭和使用这些人才,才是帝王之术的精髓所在。”
第205章 李世民、房玄龄,君臣典范
“作为李世民的首席智囊,
房玄龄在李世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玄武门事变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玄武门之变前夕,
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矛盾已经成白热化。
为了巩固自己的太子地位,
李建成曾先是通过向李渊打小报告,
将房玄龄和杜如晦,从秦王府中排挤了出去。
失去了这两位最得力助手的李世民,
多次身陷险境,
甚至连生命都危在旦夕。
在历经多次生死考验后,
李世民最终下定决心,
将房玄龄和杜如晦秘密地又接回身边。”
“在房、杜这两位顶尖谋士的精心策划下,
秦王李世民成功地发动了政变,
并最终顺利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登基后,立即召集文武百官,进行论功行赏。
在这次封赏中,
房玄龄、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杜如晦和侯君集五人荣获一等功,
其中房玄龄更是名列榜首。”
“对于李世民这样的排名,
很多武将们内心都忿忿不平,
其中又以李世民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反应最为激烈。
李神通当庭反对说:‘臣首起义兵,身冒矢石,以率先响应。
而房玄龄、杜如晦等但坐筹谋,垂笔文案,何以功居吾上?此殊不公!’
李世民听完后,反驳道:‘叔父领兵多年,胜负之数若何?
与窦建德交锋,几全军覆没;与刘黑闼战,又望风而遁。
房玄龄虽未临阵斩将,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安定后方,其功非小。
位列一等,实至名归!’
李神通被李世民一席话驳斥的面红耳赤,羞愧难言,对房玄龄的怨恨更深一步。
但房玄龄不愧是房玄龄。
待退朝后,
他立刻来到李神通府上,对李神通说道:
‘皇叔鞍前马后,劳苦功高,非叔父之力,秦王安得今日之荣耀?
比起吾辈舞文弄墨之臣,皇叔之功实高。
皇叔若欲得此功,玄龄明日即奏明陛下,愿让功位于皇叔。’
李神通听后,当场感慨道:‘皇帝称汝与世无争,低调处世,此言非虚也!’
正是房玄龄的这种低调、谦逊的处事风格,
这才为他赢得了‘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的极高评价。”
“李世民登基后,
委以房玄龄尚书左仆射之重任,行宰相职权。
在其长达二十二载的宰相任期内,
房玄龄尽忠职守,为贞观盛世之创建,竭尽心力,死而后已。
他夙夜匪懈,无论巨细皆亲力亲为,甚至不惜屈就‘度支郎中’之职,亲手料理财政预算与账目。
其勤勉之程度,令李世民亦感心疼,
屡劝其勿过度劳累,
可房玄龄依旧如故,不为所动。”
“房玄龄深知‘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当李世民欲授他‘太子少师’之衔时,
他便立即上表请求解除机要职务,退出权力中枢。
但李世民不允,更下令禁其再提此事。
即便太子整备仪仗,欲行师礼之时,房玄龄仍坚辞不受,足见其谦逊之本色。
房玄龄纵使身居相位,
仍恪守君臣之礼,谦和待人,不失分寸,
实乃人臣之典范。”
“纵观房玄龄的一生,他的贡献不可胜数。
在贞观之前,
他全力协助李世民四处征战,平定各方势力,
为李世民登上皇位立下汗马功劳。
因此而得到李世民的极高评价,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到了贞观年间,
房玄龄身兼数职,包括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负责总领各政府部门,掌管政务长达二十二年。
他参与了国家典章制度的制定,主导了律令和行政命令的修订工作。
他参与制定的《贞观律》不仅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大秦:融合圣主,祖龙竟让我监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