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第193节
专门收藏《大云经》,并由僧人进行讲解,
以彰显佛教的崇高地位,
甚至将佛教的地位提升至道教之上。”
“同年九月,
侍御史傅游艺率领关中地区的百姓九百人联名上表,
请求将国号改为周,并赐予皇帝武姓。
于是,百官、帝室宗亲、百姓、四夷酋长、僧侣、道士等共计六万余人,也纷纷上表请求改国号。
武则天欣然接受了这一请求,
正式将唐改为周,改元天授。
武后自称‘圣神皇帝’,
以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
以皇太子为皇孙。
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
立武承嗣为魏王,
武三思为梁王,
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李世民感觉自己肺都要气炸了。
自己九死一生才打下来的大唐江山啊!
竟然就被傻儿子拱手送给了外人!!!
不仅如此,
那外人还几乎屠尽了李唐王室,
还操弄和尚装神弄鬼,简直恬不知耻!
他双眼微眯,眼中闪过一道寒光,
“佛教……”
“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吧!”
第159章 武则天的功绩
“武则天主政时期,
除了清洗异己,收拢皇权外,
也做出了不少实质性的贡献。
首先,她在继承唐太宗时期科举制政策的基础之上,
进一步推动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选拔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唐朝前期,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类。
武则天掌权后,每年举行科举考试,同时对科目设置进行了优化。
常科,即常规科目考试,
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众多科目。
她降低了明经科的地位,
提升了进士科的重视程度,
这一举措改变了以往世家子弟在科举中的垄断地位,
为寒门子弟开辟了晋升之路,
使得科举制度真正发挥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进士科的重视也极大地推动了唐代诗歌、散文的繁荣,
诸如王勃、陈子昂、王维、岑参等唐代著名诗人,都是进士出身。
据统计,在高宗和武则天的五十五年统治期间,
进士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贞观时期增加了一倍以上。”
秦始皇嬴政连忙对身边的李斯说道:“终于有科举的详细说明了,快记下来!”
李斯连忙回答道:“臣已牢牢记在脑中!”
窦太后对刚回来的陈阿娇,以命令的口吻说道:“你若一字不差,把科举制度全部写下来,老身可以免去对你的责罚。”
陈阿娇连忙点头应道:“知道了,我一定全部抄下来。”
“其次,武则天,开创殿试制度。
殿试又称御试、亲试、廷试,
是由皇帝亲自在大殿上开科取士、监考选拔人才的考试形式。
其考察的内容十分广泛,
涵盖了对经书的理解、对国家政策的看法、个人品行以及外貌仪态等各个方面。
唐高宗在显庆四年曾亲自主持过考试,但并未形成定制。
而武则天则将殿试制度化,亲身参与科举取士的考核过程,以此方式发掘并重用了大批贤能之士。
载初元年(689年)殿试中,年仅二十二岁的张说,凭借出色的表现被武则天亲自点为第一名。
张说也无愧武则天的看重,
他文武双全,出将入相,
先后担任三任宰相,
直到唐玄宗时期,他依然还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在武则天执政之前,
科举考试仅限于文人学士参与,武人无法通过此途径晋升。
为了打破这一限制,并改变魏晋南北朝以来武将崇尚门第的‘内举’制度,
武则天在长安二年(702年)推出了‘武举’制度。
她首次将武科提升至与进士、明经两科同等的地位,
使其成为科举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开创了‘广收俊杰瑰伟英异之士’的新局面。
自此以后,
武举考试为大多数封建王朝所承袭,
成为封建政权选拔军事人才的重要人事制度。”
“武举!!!”看到这儿,万界空间的百姓开始骚动起来了。
“如果咱们朝廷也能实施武举,那我们武人便有机会通过公平的考试来展示自己的实力了!”
“是啊!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不再受到门第和出身的限制,实乃我等武人的福音啊!”
“咱们皇帝可是十大杰出帝王,应该会效仿这些好制度吧?”
“俺觉得有搞头!”
“拭目以待吧!!”
“……”
视频继续播放,苏治讲解道,
“武则天在用人方面秉持唯才是举的原则,
除了科举,
她还通过荐举和自举等多种方式来发掘人才。
她曾颁布诏令,
鼓励从内外九品官员到普通百姓都可以自我推荐,
只要具备才能,就有机会得到进用。
为了更方便地接纳这些自荐或被荐的贤能,
她在洛阳特设四个铜匦,
其中名为‘延恩’的一个,
上一篇:大秦:融合圣主,祖龙竟让我监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