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640节
等待天亮,让于谦派兵来收割人头。
至于鞑靼的前军,翻越过长城的也寥寥无几,大多躲在长城底下,等着上面弹丸消耗掉,再强行翻越。
齐卓手上只有2300火铳手,一千多难民组成的新军,合计四千人。
弹丸稀缺,没有补给。
所以,用弹丸震慑,而不是杀敌,让下面的人不敢翻越长城,熬到天亮再说。
至于杀死毛里孩,纯属误杀,齐卓根本就不知道。
“遵令!”
本来这些兵挺瞧不起太监的。
以为是个没卵子的怂货。
结果齐卓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你们能吃的苦,咱家也能吃,你们想不到的东西,咱家却能想到。
几番杀敌、缴获,让齐卓彻底收获军心。
又收拢难民从军,率先赶到长城之下,登上长城,在长城上设伏。
这些火铳手看齐卓的眼神,闪烁着小星星。
齐卓却永远绷着脸,一直在换位思考,若他是鞑靼兵,会怎么翻越长城呢?
弃马!
若能缴获大批马匹,也是战功!
齐卓开始思量。
于谦部。
战斗进入尾声,他留下五千人打扫战场。
这次斩获恐怕极多,鞑靼不止没抢到,还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搭进去了。
他亲自带兵往前压。
压缩鞑靼兵的生存空间,让他们风声鹤唳。
汇合了胡豅和顾荣,在墩台下,于谦命令兵卒休息。
于谦也十分疲劳,防务全都交给胡豅,然后登上墩台去睡觉。
他十分放心。
胡豅比他更适合处理善后政务。
翌日天还没亮,于谦只睡了一个半时辰,就爬了起来。
洗个冷水脸,精神精神。
伙夫已经做好了饭菜,都是胡豅安排的。
于谦十分满意,就知道胡豅不会享受成果,而是会继续开拓。
都是有野心的人。
让夜不收先用,然后派去打探情况。
待于谦听说鞑靼兵都被堵在长城内,并没有翻越长城时。
顿时一惊:“你们还布下了后手?”
顾荣抓抓头发:“都是胡总兵布置的,标下也不知道。”
他让人去找胡豅。
胡豅也满脸懵:“大帅,我想布也没兵啊,您说,会不会是齐公公?”
“既然不是伱,肯定是他了!”于谦还真没发现,这个沉默寡言的齐卓,也是个将才。
陛下可真是慧眼识珠,送来的胡豅、吴遵、齐卓,都是人才。
“把地图拿过来!”
于谦盯着地图:“齐公公手里的兵不多,铅子估计也消耗光了。”
“他们在苦苦坚持,是相信本帅,能扩大战果。”
“等天一亮,这些鞑靼兵就会突围,齐公公手里的兵力是拦不住的。”
于谦沉吟道:“令骑兵先行,给鞑靼兵压力。”
“顾荣,你亲率骑兵!”
“出战!”
长城险而长,天亮之后,鞑靼兵就能测试出哪里有伏兵,很快就能找到缺口,翻越长城。
幸好,攻城器械都丢在了这里。
他们只能弃马翻越长城,步行回漠北。
于谦目光闪烁,想到了什么:“齐公公会不会也在打战马的主意呢?”
“就算留不下人,也得把马留下来,不许鞑靼兵杀马!”
“没了马,鞑靼兵靠什么能活着回部族呢?”
“传令各边关,一旦鞑靼兵翻越长城,就派骑兵追击!”
“不必守城关!”
“胡豅,本帅给你一万人,你来守城关!”
于谦迅速做出决断。
他刚想说派塔尔去追。
却生生咽了回去。
一旦让塔尔出了长城,那可就未必回来了。
这种蠢事可不能做,万里长征就剩最后一步,可不能折在路上。
“张固,你率兵坠在顾荣身后。”
“顾荣负责追,你负责招降!”
“速度要快!”
于谦这是给张固机会。
同为文官,他也在想,壮大文官的兵权,来制衡皇权。
就看张固争不争气了。
“下官遵令!”张固早就想大展拳脚了。
“兵卒们用完饭了吗?”
于谦问后:“休息一刻钟,骑兵先出关,步兵休息两刻。”
很快,骑兵出击。
张固率领步兵在后面坠着。
于谦没亲自去,战争进入尾声,重点是清点缴获,向陛下报功。
这时候,战后清点、抚恤比打仗更重要。
这些兵卒肯在战场上卖命,就是因为相信大明,哪怕是死了,战后抚恤朝堂也会发下来的。
以前有上下贪墨的风气蔓延,导致明军战斗力不高。
但皇帝决心肃贪。
于谦坚决不允许在他部下出现这种情况。
朝堂发下去的抚恤,每一个铜板都要发到实处。
他会派人去查,还会请都察院和监察司来查。
军吏忙到脚打后脑勺,不睡觉的连夜清点。
缴获的物资要押解入官库。
很快,战果先呈报上来了。
鞑靼兵战损在8.5万上下,俘虏3.2万人。
失踪的估计过万,不知道是跑了,还是死在哪了。
而明军损失也不小,六万人战损,物资等不计其数,估摸在两百万两左右。
这个数字,连于谦听了都咂舌,要不是皇帝在朝堂上竭力转运,中枢全力支持,他根本打不赢这场仗。
虽说他是当之无愧的战功第一,但真正支持他得胜的,是皇帝。
皇帝不计后果的给他支持,压下所有反对的力量,竭力转运全国物资,把内帑和户部都运空了,也没抱怨于谦哪怕一句。
就这份支持,才使得这场仗打得这般顺利,才取得如此大的战果。
但更喜人的是缴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