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17节

  以后有你受的。

  “陛下,贺兰山尚且是大明领土,由毗邻银川,可令宁夏镇协防便是。”

  张凤老大不情愿:“陛下,瓦剌退去后,西北暂无战事,我朝应该以重建为主,而且陛下可令正一道的道士们强身健体,若有外族攻山,可令其跑去银川。”

  朱祁钰送他大白眼,银川虽然依贺兰山而建,但多远路程呢?

  你让道士跑过去?还不如让他直接投敌了呢!

  “张凤。”

  “朕派正一道去,是想让道教传到草原上,同化牧民。”

  “总不能让道士去死吧,道士也是明人,朕岂能忍心让孩子去死呢?”

  朱祁钰说得冠冕堂皇,其实是逼着道教为大明收复边镇做背书。

  道教牛耳都被逼去了贺兰山,以后谁敢说,放弃贺兰山?

  连道教,都得逼着鼓吹,正一道何其气节,为天子守国门云云。

  贺兰山,没人敢丢掉了!

  “京中隆善寺乃是朕亲建的。”

  “朕打算牵隆善寺去贺兰山,令宁夏镇建造一座整个西北,最宏伟、最壮观的寺庙,为隆善寺。”

  “隆善寺主持慧静禅师,佛法高深,常常入宫为朕讲解佛法,朕听完都有遁入了禅宗的念头。”

  “所以,慧静禅师亲临,担任贺兰山隆善寺的主持。”

  群臣狂翻白眼!

  还您的座上宾,听说那老和尚,被巡捕营折磨废了,不然能去银川?不就为了保一条性命吗?

  慧静被派去银川,必然老老实实做您的忠狗,不敢反刺儿。

  您就折腾吧。

  “治理河套不易,劝人向善更难。”

  “但有了正一道和隆善寺,道佛之首,为朕经营河套。”

  “朕无忧矣!”

  朱祁钰又道:“这北孔族人数万,何不拆出一脉,去贺兰山,再立道统,一来教化河西百姓,二来也让河西文人,有了朝圣之所,岂不美哉?”

  嘶!

  群臣算看出来了,皇帝是非要折腾死孔家啊!

  人家孔家多听话啊,您让迁去辽东,就乖乖从了;

  您把一个五十岁的宫女嫁给十岁的衍圣公,衍圣公也没说什么呀。

  您怎么还不放过孔家啊?

  您也是读圣贤书的人,怎么能这么折腾衍圣公的后人呢?

  “诸卿,是不是认为朕在折磨孔家啊?”

  “这是好事啊!”

  “人皆有野心,难道孔家就没有吗?堂堂圣人之子孙,岂能庸庸碌碌一辈子?”

  “去贺兰山,再立圣统,将圣人的光辉,光照河套,何其荣耀啊!”

  “当然了,朕会让孔家人自己选,他们若是不愿意,朕可就将这好事,送给南孔了。”

  朱祁钰笑道。

  白圭咂嘛着,陛下说话的真对。

  丁口越多,人心越乱。

  衍圣公只有一个,孔家有上千房,岂能都是混吃等死之辈?难道就没有想另立门户的人吗?

  当年南孔是怎么来的?

  不就是野心滋生嘛!

  “陛下此言甚是,给孔氏另立西孔,乃是大好事啊!”

  耿九畴坦然道:“吾等皆读圣贤书而成人,所以明事而懂礼,岂能不允许河套百姓,读圣贤书、沐浴圣贤的教化呢?”

  “微臣以为,北孔必然雀跃,此乃流传青史美名的好事啊。”

  百官都微微颔首。

  只是,你们看是好事,对混吃等死的人来说,却是灾难!

  “那此事就定了,北孔不愿意,就去问南孔,总有人愿意的!”

  朱祁钰道:“朕为河西重建文脉,也是操碎了心。”

  “因为,朕希望河西好起来!”

  “这些年科举,看看北榜的士子,朕都不想说,怎么连本书都读不好呢?”

  “再看看朝堂上,有几个北人站在这里啊!”

  “北人又不是脑子不好,都是一样的人,为什么考科举,就考不过南人呢?”

  “所以呀,朕要为河西立文脉,让他们好好读一读圣贤书,别满脑子放牧,放牧有什么用?放一辈子牧,都不如读一天圣贤书!”

  朱祁钰又生气了。

  如今的西北,已是各民族杂居,所以朱祁钰是想快速用佛道儒整合思想,切勿被某种不良思想侵袭。

  朝堂上下全都点头。

  “陛下,微臣就是北人。”

  “微臣认为,北人不是脑子不行,而是缺少更好的老师。”

  白圭坦然道:“微臣幼时求学时,家父走访千里,尚且寻不到一位名师!”

  “北人文脉不通,盖因名师稀缺。”

  “如今陛下,拆分孔氏,另立西孔,乃是千古圣明之举,河西文昌不盛,盖因离中枢甚远,莫说名师,连说汉话的汉人,都越来越稀少了!”

  “那些考上河西举人、进士的读书人,也都早早离开了西北,迁居内地,导致文风愈加衰微。”

  “所以,微臣以为,陛下想兴河西文脉,当请南方大儒去河西,在河西开学宫,给河西学子讲解经义。”

  白圭这话说到了很多北人的心坎儿里。

  能站在这里的,祖上皆是名门,就像是白圭,祖父尚且做过元朝的兵部尚书。

  他求学尚且困难,何况小门小户了。

  “白爱卿说的有道理啊。”

  “若非太宗皇帝迁都北京,莫说河西,整个北方的文脉更加衰微。”

  “不得不管啊。”

  “但是,名满天下的大儒,怎么可能愿意去河西那不毛之地呢?他们都喜欢歌舞升平的江南。”

  朱祁钰冷笑道:“朕一个人,说建学宫,有什么用?”

  “陛下,老臣愿意带头,请好友去河西学宫出一份力。”胡濙率先支持。

  百官都跟着支持。

  “去河西传儒家教统,并不容易啊。”

  “朕能理解,万事开头难,朕会让人在银川、兰州、西安,设下学宫,请大儒去给秀才们上课。”

  “也准许游学的饱学之士,入学宫讲课、争辩,内容言之有物、颇有创新的,选上邸报,发往全国。”

  “但是,光给秀才上课,只让秀才们懂礼,不是朕的初衷。”

  “朕希望河西多出进士,最好能出个状元!”

  “就需要孔家,去河西为河西百姓,再立文脉!”

  朱祁钰认真道。

  反正,孔家必须出一支,去河西立文脉。

  至于拆分出来多少人,那就是朱祁钰说了算的了。

  “陛下想增加河西的进士,便请陛下,改革注音之法,让小门小户的百姓,通过注音之法,能自己诵读圣贤之书方可。”

  在朝堂上沉默寡言的王越,忽然站出来,说道。

  所有人瞳孔一缩!

  王越这是要干什么?

  圣贤之书,岂能人人可读?

  读书人向来敝扫自珍,自己把书读明白了,轻易不外传,教的都是亲徒弟、亲儿子。

  现如今书籍随处可见,草民百姓都能买到。

  但是,买到又如何,给你看,也看不懂。

首节 上一节 417/2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