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976节

  至于建筑风格方面。

  有人会说,华夏建筑也都是木制建筑,木制建筑容易着火、维修成本高、年久失修就会烂掉等等问题。

  可就没想过吗?木头建筑舒服呀,冬暖夏凉的实际问题,没考虑吗?

  年久失修,人都没了,修不修有什么用啊?古人造房子的目的又不是留给两千年后的人看的。

  石头房子冬天冷夏天热,住得非常难受。

  而且样式丑陋!

  追求美观的华夏士族,他们的审美是非常高级的,西汉就有丝绸之路,汉武帝不知道中亚建筑风格吗?为什么没学?因为丑!因为不符合华夏审美,不然华夏也早就是欧式建筑了。

  现代人看惯了华夏建筑,所以觉得欧式建筑好看。

  同样道理,欧洲人也觉得华夏建筑好看,这是审美疲劳啊,很正常的。

  最重要的是,木制建筑考验的是木工水平,对木工水平要极高,看看简单的榫卯结构,就看出华夏建筑的巅峰。

  为什么后世人总低估老祖宗的智慧,别忘了,清朝早期之前,世界霸主一直是中国,方方面面都是领先世界的,如果东西不好,番邦早就进贡了,然后王朝就学了。

  纵观世界历史,都是在学好东西,舶来的好东西一点点本土化,变成自己习惯的审美,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

  华夏也是这样,华夏强大在于学习,没学就证明不适合这片土地。

  而且,别用屁民的审美,去评估士大夫的审美,士大夫从小养尊处优,除了玩就是玩,又不是社畜,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人家还有一个个顶级圈子,他们的审美怎么可能比屁民低?

  的确,清中期之后,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建筑水平确实超越了华夏,从选料、几何构图、建筑风格等方方面面,都超过了华夏,这一点无可厚非,落后了就得认。

  为什么忽然就弯道超车了呢?

  因为科技,建筑和科技息息相关,人家科技领先了,各种先进工具制造出来了,一些大胆构想的建筑也能建造出来,自然而然地就领先了,也自然而然的就全方位领先了。

  话说回来。

  新京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古现交融。

  朱厚煐在新京盘旋三日后,便北上暹罗国。

  暹罗被大明拆分成两个省,新荆和新扬两个省。

  景泰六十五年,新荆省被改名为吞武省,简称泰,省治仍在吞武里,人口1.7亿。

  初期定名字是湄南,因为吞武省内最大的河流是湄南河,曼谷就是湄南河冲刷出来的平原,也就是曼谷平原。

  可是,湄南和湄公,容易混淆,还不如用城市名做省名,如果用暹罗的话,可能会唤醒某些人的记忆。

  所以就从吞武里、春武里、沙拉武里、华富里、信武里等地,挑省治的名字,当做省名,泰国叫什么里的地方真的多,而大明没有这个习惯,就把“里”去掉,变成了吞武。

  大城王朝的大城,就是大明的汴京,第三个京师,近几年汴京不断在扩大,已经将曼谷完全扩进了汴京。

  大城距离曼谷很近的。

  汴京设直隶的时候,包括曼谷、春武里、碧武里、夜功、芭提雅、巴真武里、沙拉武里、佛统等这些富裕地方,可以说整个曼谷湾全在汴直隶里。

  汴直隶一直在吸血吞武省。

  景泰六十五年,撤汴直隶,将汴直隶地区还给吞武省。

  但保留曼谷。

  汴京人口从巅峰3900万人,削掉这些城市后,仅剩2600万人,而常住人口却有3100万人。

  因为汴京是大明第三京,又是靠海的京师,朝廷所有好政策都会倾斜于汴京。

  而且,汴京是稳定百越地区的要地。

  朝廷在这里设汴京京营,设一个都督府和军机大臣,常备水陆军队80万以上。

  可以说,汴京是整个百越之地的政治中心。

  火车没兴起前,朝廷要设一位阁臣,在汴京办公的。

  虽然中枢裁撤了南京朝廷,但在汴京却有一个小朝廷,随时处置一些军过大事。

  随着火车兴起后,才逐渐诏回一些官员。

  但必须有一位阁部重臣,坐镇汴京,处置汴京诸事,即便电话、电报已经出现的今天,朝廷也没有裁撤。

  工业革命后,汴京增设一位工业大臣,负责在汴京建厂,基本南北两京有的,汴京都要有。

  所以,汴京才吸引了这么多外来务工人员。

  随着汴直隶裁撤掉,周围人才正在往汴京聚集,估计用不了多久,汴京还会突破三千万人口的。

  这么多人口,管理是很难的。

  朝廷以市区县制,市内多个区,区县平级,汴京有十四个区,这次就剩下曼谷后,汴京所有资源都会倾斜进入曼谷。

  未来十年内,曼谷会成为汴京最大的一个区县。

  汴京就是原大城,佛教气息极为浓郁,在这里的伊教和基教,几乎没什么立足之地,只有很少的妈祖信徒,因为曼谷靠海,要靠海吃饭的。

  基本靠海吃饭的人,都信妈祖。

  根据统计,大明有6亿妈祖信徒,比黄教信徒要多,几乎挤掉了黄教,成为第五大教派。

  汴京设立极早,又在大城的基础上建的,本身就佛教气息浓郁。

  经过这些年扩建,并没有毁掉庙宇,原来的大城变成了内城,大城皇宫也被改为汴京博物馆,陈列物很少大城王朝的东西,更多的是国内运来的宝物。

  但大成王朝建了很多庙宇,这些庙宇,都被老皇帝一一敕封,现在都成为热门旅游景点,日日香火火爆。

  汴京却不是佛都,佛都在辽宁。

  老皇帝是什么好东西都往国内搬,像汴京虽然在建设,却在保证国家不分裂的基础上建设。

  就像汴京设置官员,根本目的是控制整个百越之地,不会被分裂出去。

  朝廷确实会花钱建设汴京,也在推动汴京工业化,却不会将核心科技放在汴京。

  看看大明的军工厂设在哪,就看出朝廷的心思了。

  百越之地只有一处小型军工厂,就是在交趾。

  供应百越之地军工厂,主要靠琼州府,琼州府拥有最完善的军工产业链,交趾只是吃琼州府的剩饭罢了。

  朝廷没在百越之地设一个军工厂,就是担心百越叛乱,等朝廷大军到了的时候,百越已经没了。

  京汴铁路,在铁路技术刚刚成熟时,便提上日程,仅用三年时间,就修建成功。

  连接了京汴铁路,就连接了整个百越之地,因为铁路是全国同时修的,各地一起修,速度自然就快了。

  有了电力,汴京也是第三个连接电话的,可见朝廷多么重视这块地方。

  不重视不行啊,整个百越之地,算上交趾、婆罗洲,人口超过十亿人,常住人口十五亿左右,怎么可能不重视?

  而且,这里是大明最重要的产粮基地,战略位置等同于东北,出产了太多粮食,又都是沿海富裕地区,海运时代到来后,这块地方每年会为朝廷贡献十亿左右的赋税。

  作为赋税重地,朝廷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朱厚煐却发现,汴京百姓很黑,他们并不追求白肤,而是追求健康肤色,这边热得不行,却还都喜欢户外运动,不晒黑才怪呢。

  这里的女孩和京中的女孩不一样,京中女孩追求肤白貌美,这里的女孩追求健康本色,黄皮肤就是黄皮肤,没必要为了所谓的白,去改变自己的血统。

  从这一点来说,汴京人更文化自信。

  其实,民间的肤色之争,朝廷也发过圣旨,认为健康的本色就是最好看的,过度追求白皮肤,反而是病态行为。

  汉人本就是黄皮肤,皮肤细腻汗毛较少无臭味,这很正常。

  所谓的白皮肤,也是健康的白,而非病态的白。

  有人为了让自己变白,饿着肚子,不肯吃饭,拥有病态的白,害的只有自己。

  反而汴京人不过渡追求变白,就是非常好的。

  朱厚煐却不知道,汴京是化妆品消费大市。

  新京化妆品消费量排名靠后。

  大明化妆品制作基地,有两个,一个是朝鲜汉城,一个是广东深圳,天下所有化妆品,基本都出自这两个地方。

  汴京房价,却是非常高的。

  因为这边气候好,适合北方人过来过冬,朝廷就在这里建了几百个疗养院,朝廷年纪大的官员都会跑到这边过冬。

  而夏天,这边人就很少了。

  候鸟走了,本地人都在工厂里打工赚钱,天气过于炎热,不会出来瞎溜达。

  而本地的有钱人,则去北方避暑了。

  因为天气异常炎热,整个百越之地,包括广西广东云南地区,人均寿命都很低。

  大明平均寿命在67岁左右,而百越之地平均寿命却在61岁,因为天气太热了,出去劳作,完全是减寿。

  这边最缺的,就是冰。

  冬天的时候,有北方商人过来卖冰,储存不易,所以冰的价格比较高。

  硝石制冰确实可以,但硝石的军工管制品,不允许民间售卖。

  朝廷每年是给这些炎热地区用冰补贴的,每家都有,叫冰补,北方地区有冬天的热补,就是供暖补贴,老皇帝对天下人都是一视同仁。

  这笔钱从景泰四十五年开始发放,发放了二十年了。

  等电气革命发展起来就好了。

首节 上一节 1976/2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