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893节
看看唐国和东越,就偷偷豢养异族,建立军队,这就对了。
作为上位者,用的是下位者有用,而不是什么民族隔绝,有这思想的纯属蠢货。
对于唐国的风气,老皇帝给唐王写信,让他放开民间风气,可唐王置若罔闻。
他性格保守,讨厌开放。
这就造成了唐国娱乐业并不发达。
民间自由,娱乐行业才会发达,才会形成支柱产业。
唐国也不在乎那点小钱。
卖木材、资源就能排行世界前列了。
朱佑杶在唐国盘旋几日。
乘坐火车,去金国。
金国,毗邻唐国,在南美洲东北方向,圭亚那、苏里南、巴西东部,面积仅三百多万。
但是,金国平原占比高达90%。
全国人口2.7亿。
人口之所以少,因为金国百姓不爱种地,都承包给了明人,明人在金国种地,然后粮食出口给大明。
金国人均收入,在景泰六十二年就超过了两千元,每年稳步增长,景泰六十四年,人均收入在2142元左右。
这个数字,让明人眼珠子都红了。
都在怨怼祖父母,当年移民的时候你们怎么就不去呢。
金国是唯一一个移民条件巨高的国家。
前几年移民门槛不高,移民人数暴增,但百姓天天抗议,觉得明人侵占了他们的田园,到景泰五十年的时候,移民门槛逐年提高。
金国是世界上,明人最梦想移民的地区之一。
金王朱见湘,治政能力不如唐王。
可他懂得放权。
金国出现了欧洲的议会制度。
金国的内阁,由十一个人组成,首辅叫首相,每次决策,都是十一个人举手表决。
首相任期是八年,每四年经过一次选举,由朝臣来选举,三品以上的官员拥有一张选票。
属于大明制度下的责任内阁制度。
金国刚立国的时候,也不是这个制度。
金国境内,有加勒比人和图皮人,加勒比人极为骁勇,还有食人的传统,金国士兵不是他们的对手。
金王也不像唐王,唐王能打仗,他啥也不会。
当时随金王继藩的是杨一清,杨一清给他谏言,把军权下放给内阁。
本来该给兵部的。
杨一清耍了个心眼,他是首辅,抢走了六部的权柄,收归内阁。
那是杨士奇一直做的事情。
被老皇帝给打断了,让内阁变成老皇帝的秘书机构,而不是成为一国尚书台。
不然于谦一死,兵部权柄尽归内阁了。
杨一清就在金国实行了这个制度。
内阁一家独大,八部六寺两院形同虚设。
杨一清走后,这种制度被进一步魔改,根据欧洲的议会制度进行的魔改,变成了金国内阁制度。
金王是有权利更换首相的。
金国第一任首相也有意思,为了获取民间支持,他提出政务公开制度,朝廷的财务、政务,要对公众公开,公众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一下子,这任首相就坐稳了位置。
从那之后,首相变成了百姓在朝廷的代言人,金王想抢回权柄都抢不回来了。
这种制度一直用到现在,三十年换了三个首相,金国蒸蒸日上,俨然成为南美霸主国。
而这项制度,老皇帝颇为欣赏,大明从景泰六十五年开始,也要进行政务公开,朝廷所有一切都要公开,接受百姓监督。
这就让唐王不能理解了。
这天下到底是朱家的天下,还是百姓的天下呢?
金王是迫不得已,被杨一清给坑了,到现在权柄也收不回来,当一个废物点心,日子可不好过。
老皇帝是怎么想的?
怎么处处站在百姓角度上考虑问题,一点都不维护统治呢?
然而,金国百姓却非常支持他们的王,金王朱见湘在民间极受拥戴,也算聊有慰藉。
大明所有大藩国里,唯一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就是金王朱见湘。
然而。
朱佑杶在金国最大的感受是,政通人和,蒸蒸日上。
按理说,这种选上来的,应该为票箱子干活,谁选他他就帮谁,才对呀。
其实并没有。
因为金王有一票否决权,如果得不到金王满意,是可以否决的,重新再选。
金王所有权柄,就在这一票否决权上。
在景泰五十九年的时候,金王进一步抄袭了欧洲制度,把选票扩大到全体金国百姓。
这可出事了。
金王得不到权柄,大臣也别想得到,直接砸锅了。
很显然,金王对自己的处境十分不满,明明我是皇帝,结果被干成了傀儡,我可是金国开国皇帝啊。
当年被杨一清一忽悠,军权忽悠没了,再一忽悠,政权也没了,就剩下一票否决权。
他成了所有藩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被宗室所有人嘲笑。
他当然要反击了。
制度改不了,就改票箱子。
大臣们都给金王上疏,请求金王收回成命。
可金王不管那个,必须要改。
他提前放出风去,民间直接狂暴了,谁不想掌握政治权利呀?他们根本就不懂选票是什么玩意儿,以为自己当村长了呢。
民间支持,打乱了朝中布局。
景泰六十年之后,就出现了众议院和参议院,民间也出现了票箱子。
老百姓才发现,不是当村长啊?是一张选票啊?这玩意有啥用啊?
确实没用。
如果不分上下议院,还有点用,分了之后,毛用没有,就是个形式。
这就是金国首相厉害。
见招拆招,破了金王的绝地反击。
从那之后金王就老实了。
老老实实当个贤王吧,当周天子吧。
但朱佑杶肉眼可见的是金国上下氛围非常好,政治氛围宽和,经济发展自然是不差的。
按理说,这种票选出来的,党争很厉害的,就像晚明的浙党、宣党、东林党。
其实没有。
也不看看首相是谁,这东西完全看政治背景的,谁政治背景强大,谁上来就没问题。
换个政治背景薄弱的,问题就大了去了。
金国第三任首相,是杨一清的儿子。
杨一清在国内也是财部尚书,位高权重,影响小小一个金国,有什么难的?谁敢给他下绊子啊。
金国上下也抓住了政通人和的时机,铺设铁路,快速工业化。
父子俩,一个在金国当首相,一个在大明当尚书,自然互通有无,立刻发现了电气革命的契机。
金国也是第一个开始电气革命的国家。
就这一次时机,会让金国受用终身。
奈何他的任期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