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843节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魏国人口在景泰六十年时破亿,今年人口达到了1.2亿。”
“如果魏国一亿多人,想进入大明同等生活水平。在我原来的意识里,认为永远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对继藩,并不太感兴趣。”
朱佑槿说实话:“可是,这条钥匙链,却让我看到了另一面。”
“咱们一路走来,这魏国繁荣景象,不比大明差多少,甚至比西域几个城市还要富饶……”
朱佑榷打断他:“我看不比长安差。”
是啊,不比长安差。
虽然这里是魏国的西都,却能和长安比肩繁荣。
长安是大明西北最繁华的城市,受限于饮水问题,人口在一千万徘徊,等到叶尼塞河引水成功,长安人口会迅速攀升突破两千万的。
“继藩,似乎不是咱们想的那么坏。”
“咱们也未必永远做大明的附庸。”
“咱们的韩国、辽国,也能成为和大明一样的富裕国都,成为一方霸主。”
朱佑榷跟着点头。
“难怪皇爷爷总担心空心化的问题,看看魏国的繁荣就知道了,他们只是吃进了大明的低端产业链,就有了今天的繁荣。”
“如果魏国继续上进,依靠低端产业链,向上发展,抓住大明产业链转移的关键时刻,进行弯道超车。”
“说不定,魏国会成为霸主国,甚至一定程度上超过大明。”
朱佑槿说完赶紧摇头:“不会的,魏王不敢的,他们不敢把自己做得那么好,担心大明将富饶的魏国一口吞进去。”
“那才不会呢。”
朱佑榷鄙视道:“咱爹是打仗的人吗?大哥倒是有心打仗,他有皇爷爷的本事吗?”
“你看看皇爷爷这几年的布置,这是担心藩国咬大明一口,大明还无力反击。”
“皇爷爷的战略眼光,可是历史顶级的。”
这话让朱佑槿笑了起来。
想起来在东宫中,他爹被爷爷支配的日子。
旋即,心情黯然,他们出去继藩了,未来再也不可能返回大明了,就算能回去,再也见不到爷爷了。
他们和爷爷的感情,要比父母更深。
火车在浩荡的草原上驰骋。
哈萨克大草原是种植不了粮食的,因为土壤层薄、肥力太低、缺乏水资源灌溉、气候不适合,种了也不出产粮食。
这些年魏国为了在草原上搞种植业。
魏王从唐国购买大批鸟粪,唐国的秘鲁,就是鸟粪的天堂,仅靠卖鸟粪,唐国就能成为南美霸主。
魏国大批采购鸟粪,希望用鸟粪增加土壤肥力,进而达到种植的目的。
魏国有两大弊端,一个是不挨海,虽然拥有咸海和里海两个内陆海,却没有出海口。
另一个就是草原和沙漠面积占比高,优质土地太少,粮食产量太低。
魏国想成为霸主国,仅靠一个多亿人口是无法做到的,魏国坐在资源宝库上,油铁资源要什么有什么。
唯独缺了这两样。
魏国有钱,就开始建立实验室,研究化肥。
可以说,魏国出产的化肥,质量比大明的还要好,对于化肥的研究,魏国走在诸多藩国的前沿。
因为粮食问题是卡脖子的难题。
如果魏国自己不攻克难题,永远都别想称霸,未来只会成为大明的小弟,亦步亦趋的小弟,早晚会被大明一口吞掉。
所以呀,魏王朱见濬很早就在布局化肥的研究。
而大明换土,想用冻土里的黑土,换取黄土,给了魏国启发。
魏国也有大面积冻土区啊。
也可以换土啊。
结果,魏国专家发现,冻土层的土,不具备种植条件,根本不是黑土。
因为土壤的肥力是经过生物新陈代谢带来的,冻土不生存生物,就算有生物新陈代谢,也是冻在土壤外了,根本不能和土壤进行化学反应,导致土壤很贫瘠,达不到黑土的标准。
换土是不可行的。
魏国就在想,能不能人工制造出适合种植的土壤?
种植这个难题,不止魏国有,但只有魏国肯烧钱钻研,肯花大价钱去投资研究。
像沙漠区的那些国家,根本没法搞普通种植的,他们都靠附近国家供给粮食活着,也就是永远无法称霸。
魏王不一样,他也是皇后嫡子,又是皇族中最聪明的皇子之一,他从小就具备超凡的野心。
他爹从小就教导他,有野心就要有和野心相匹配的耐心。
没有耐心,野心永远是最没用的。
所以,建立魏国之后,他心心念念的就是粮食问题和港口问题。
港口暂时无解。
粮食问题却可以靠努力来解决。
哈萨克大草原上,土壤贫瘠只是一方面,土壤涵盖深度浅,植物根系无法扎根。
那就从冻土区挪出冻土来。
对冻土进行人工活化增加肥力,然后再铺在浩瀚的草原上,这笔投资魏国愿意出。
正好草原上土壤层少,增加新土,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
所以,魏国就从唐国进口大批大批鸟粪。
订单签订了。
但鸟粪怎么运进来呀。
魏国没有港口啊。
鸟粪不贵,运输成本也能接受,但如果用车子一车一车推,那成本可就恐怖了。
摆在眼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走波斯湾,经过隋国运进里海,而这段路需要用火车运。
一条是走红海-开罗运河-伊斯坦布尔-黑海,还要走隋国的藩国,再进入里海,也就运进来了。
第二条路运费成本要高,因为这是南美运过来的鸟粪,走波斯湾是最近的。
两条路都要经过隋国。
偏偏隋国和魏国还不太对付。
两国在领土上还有纠纷,但这点好说,请老皇帝出面,他再给隋国一些领土,隋国不至于在此事上下绊子。
因为隋国也很缺粮食,也想看看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等计划成功,他可以向隋国出售这项技术。
但是呢,选最近的路,成本会也直接翻两倍。
少量运输,魏国的财力能吃得下,可如果是大量运输,魏国财力可就吃不消了。
因为哈萨克草原实在太大了,要铺平这里的全部土壤,预计投资在500亿左右。
没看错,500亿!
如果有港口,也就100亿,没有港口啊,要走两段火车,全都靠人运,人工成本老贵了。
还得从冻土区开采土呢,还要制作人工土,都是钱啊。
其实哈萨克草原北面,魏国是有农田的,但这点农田,也就够一亿来人活着了,再多人就得挨饿了。
养活这些人,还是不怎么吃肉的情况下。
没看错,一个牧区国家,居然舍不得吃肉,因为粮食不够吃啊,肉是要拿出去卖的,卖掉换粮食。
魏国是大明最大的畜牧合作国,牧区生产出畜生肉,都卖给大明了。
整个魏国,最大养活人口数字在6000万左右。
但魏国翻了一倍,只能少吃肉来维持人口规模。
就这样魏国还鼓励生育呢。
其实,利用叶尼塞河的计划,是魏国率先提出来的。
当时朱见濬给老皇帝上疏,意思是大明不利用叶尼塞河水,就让魏国利用。
引叶尼塞河南下灌溉工程,是魏王先提出来的。
老皇帝在中枢一锤定音。
倒也没有只给大明北方使用,也承诺给魏国和中亚诸国使用。
在草原上种地,另一个弊端就是灌溉难题,中亚是极度缺水的,纵然有中华江和鄂毕河饮水计划,水源还是比较稀缺的。
重点是水源分配不平衡,使用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