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783节

  老四十朱见溽分封出去后,在朝中处置政务的,基本是太子、太孙和老四十一,偶尔太子家的几个儿子,也跟着处置政务,但参与不多。

  很显然,太子没有皇帝那般胸襟。

  皇帝是贪权、霸权,但却懂得放权,抓重放轻,不止对太子,对天下百官,皇帝都肯放权给下面。

  就说财政收入,地方截留一成,用作地方使用。

  皇帝却额外加了半成。

  并且提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一切按政绩说话,能干的官员就要大加奖励,不能干的庸臣就要滚下台来。

  地方财物截留太多,导致中枢朝臣都担心,地方是否会自治。

  可现在都是景泰五十六年了,不但没自治,地方发展迅猛。

  跟谁干有好处,大家心里都有本账。

  皇帝向来不吝惜赏赐,甚至将很多约定俗成的分帐方式,放到明面上来,潜规则变成明规则。

  就说官员,以前不许经商,可防住了吗?

  现在允许经商,允许奖励。

  朝代变了吗?大明变了吗?

  没有呀!

  可太子就做不到皇帝这样,朝中所有人都清楚,在皇帝手下做事,只要你有能力,皇帝就会喜欢你,你想做什么官就让你做什么官,你想有多少钱,就有多少钱。

  没错,弊端很大,但大明发展如此迅猛,难道不是因为皇帝敢用人的原因吗?

  以前千防万防,防住了吗?

  太子完全做不到,太子是既当又立,想要发展,还想让官员做圣人。

  皇帝是别谈感情,就谈钱。

  太子是,谈感情,还得谈钱。

  问题是太子远没有皇帝的胸襟,皇帝敢把朝政全都交给太子、太孙去管,对内阁八部六寺重臣,极致信任;对地方督抚,给予最大程度支持;对于藩国,倾其所有的给予。

  再看看内阁官员序列,皇帝是紧着年龄大的官员先让他们做首辅,这是人情味。

  景泰朝所有重臣,都能过过宰相的瘾,太师、太傅封了多少?公侯封了多少?

  有多少文臣武将配享太庙?

  纪念文臣武将,改城名、改地名、改街道名,建庙祭祀的文臣武将有多少?

  这是人情味啊。

  谁不愿意为这样的皇帝效死力呢。

  再看看太子,一个封爵都抠抠搜搜的。

  没错,一个封爵,要赏赐的东西很多的,而且是世袭罔替的爵位,不是降爵制。

  再看看皇帝呢,皇帝是把勋贵满门都招进学校里,进行培训,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多挣爵位。

  景泰朝,封国公十四位,侯爵过五十位,伯爵二百多位,世袭的武将不计其数。

  你是军中武将,你会支持谁?

  皇帝从来没说过,爵位多,负担重。

  反而总诏来勋贵家主入宫,一顿臭骂,逼迫他们的子侄族人从军,建功立业,爵位皇帝从不吝啬。

  皇帝可不是就封爵啊,还要在他们立下战功的地方建庙祭祀的,还要办授勋礼,给武将们授勋,赏赐府邸、工厂,各种东西变着花似的赏赐。

  还有战争中战死将士的遗孤,都是皇帝掏钱养着的。

  军中上下,谁不得说皇帝够意思,为这样的皇帝打天下有前途。

  就说军饷,绝对一分不少的发下去,只会多发,不会少发,只会早发,绝不晚发。

  各种补贴,皇帝变着法似的赏赐,只多不少。

  对军中战死者,更是立碑祭祀,将每个战士的名字刻在碑上,让后人铭记。

  皇帝做了这么多,在军中必然备受爱戴。

  太子呢?

  太子对一个爵位都抠搜,何况一大群有功之臣的赏赐了呢,就说劳军支出,大明每年支出2000万左右,全出自内帑。

  这笔钱,可以不支出的。

  不劳军照常打仗,以前也没有劳军钱,但皇帝觉得不给发钱,发东西,吃掉,像断头饭一样,吃顿最好的再上战场。

  不给,照样上战场。

  皇帝却肯花。

  对于承嗣的武勋家族,也是百般照顾,甚至,天下武勋的名字,皇帝都知道。

  景泰朝的勋贵,皇帝是逮着谁想骂就骂,但这些勋贵没有一个怨恨皇帝的,因为皇帝骂他们是为他们好。

  骂他们是让他们的旁支族人出来从军,去战场上挣爵位,骂他们是让他们自己努力升爵位,努力挣世券。

  皇帝从来没说过节约军费开支,反而每年往上加,让所有武勋学兵法,去打仗,去立功,总说大明公侯太少了。

  就这份心胸,太子就没有。

  就说朱永,参加过夺门之变,皇帝没杀他,已经是法外开恩了,景泰四十七年,朱永竟荣封保国公。

  朱仪于去年过世,皇帝直接下旨,赠昌平王。

  朱仪的弟弟,朱佶,早就封伯爵了,一家一王一伯爵,皇帝还不够意思吗?

  勋贵上下还有什么可说的,跟着这样的皇帝干,有没有前途?

  皇帝只看战功,不看出身,不看地位,有功必赏。

  再看看于谦,生前是郡王,死后获赠亲王爵,大明绝无仅有,死后配享多庙。

  景泰五十年,皇帝对徐达、常遇春、冯胜、张玉、朱能等进行一轮追封,全做了亲王,并对开国公侯的后人,也多加赏赐,鼓励他们上战场,为自己挣一份爵位回来。

  张玉的后人,英国公一脉是怎么对待皇帝的?

  皇帝不照常追封了吗?

  有功就是有功,大功不允许抹杀,这是皇帝的胸襟。

  就皇帝这份大方,别说太子,太孙也自愧不如。

  这种追封,看似一道圣旨的事情,但要经过繁重的礼仪、祭祀品等等,都是要花钱的,而这钱是要永远花下去的。

  皇帝舍得花。

  据说。

  皇帝打算昆仑封禅回来,根据黄帝纪年来算,景泰五十年,是开元4203年,皇帝要追封4203位,对华夏有突出贡献的人。

  这可是大工程啊。

  皇帝的意思是,为这4203位英灵,在昆仑山上设庙祭祀,未来每增加一年,就增加上一位,让后人永远记住对华夏英雄。

  皇帝毁了别人的文明。

  却对自己的文明,视若珍宝。

  从景泰五十五年开始,就在民间征集历史上的英杰了,民间反响非常激烈,因为人选太多了。

  当年皇帝提出感动华夏英雄人物,和感动大明英雄人物,在民间就引起一片好评。

  这几年,年年都办,英雄人物,值得永远铭记。

  中枢更是出版了很多英雄传,邀请小说家,按照历史上的英雄书写小说,永远传承下去。

  今年昆仑山封禅。

  明年就开始为英雄立雕像祭祀,截止到景泰五十六年,之前的英雄,都要列入其中。

  而昆仑封禅中,皇帝还会立皇帝庙,将历朝历代为华夏做出突出贡献的皇帝,全部放入其中祭祀。

  皇帝不列入英雄中,皇帝单独立庙。

  朝野上下,竟没人上疏皇帝,认为不该兴师动众云云。

  因为这是自己的历史。

  皇帝重视自己的历史,这是光荣,天下百姓当与有荣焉。

  这样做的政治信号更加明显。

  大明疆土太大了,诸族都需要认同感,得为这种认同感,寻找一个根源。

  皇帝庙,不能只祭祀中原皇帝,像南越、吐蕃、大理、西夏、室韦、高句丽、朝鲜、倭国、匈奴、突厥、西辽、蒙古等等,这些国家,也属于华夏历史呀,自然也要列入皇帝庙啊。

  甚至,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欧洲等地区有作为的皇帝,也可以挑几个功勋卓越的,列入其中,比如亚历山大。

  祭祀个几百年,世界认同感就来了。

  这样就解释了,大明不是征服者,而是古代世界是一统的,本来就都是华夏古地,华夏支脉互相攻伐,导致各国暂时分开了而已。

  如今大明,统一华夏,让各族同胞,回到母亲的怀抱。

  所以呀,大明繁荣,是天下的繁荣,是华夏万族的繁荣。

首节 上一节 1783/2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