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739节

  现在小城市的房价,都被炒起来了。

  拿河南鹤壁来举例,景泰三十八年时,城市里的千尺大宅子,售价200块。

  景泰四十六年,鹤壁同样地段、面积的宅子,售价12万,你还买不到。

  景泰三十八年时,鹤壁一个工人普通工资10块,景泰四十六年,工人工资达到了1050块。

  而房价呢,楼房一尺700块,一百尺的房子,售价7万,一个普通工人,一年不吃不喝也得六年能买得起。

  但别忘了,房价是涨的。

  这样的房子,去年才6万,一年就涨了一万块。

  而这样一个楼房,根本满足不了一家人的生活需求,大家都独门独院惯了,谁愿意住鸽子笼?

  住楼不是高大上的事,反而穷人才住楼呢。

  有钱人都住大宅子。

  至于别墅,和宅子一比,就是渣渣,别墅就是一个独门独院的破房子,宅子是有山有水有景,讲究的是一个雅。

  但是,宅子早就不批了。

  中枢严旨,任何人不许盖宅子,导致了,现有的宅子翻倍似的涨,还有价无市。

  所以,一家人只能挤在楼房里,一百尺看着挺大,十几口之家根本住不下。

  这年代还孝心,爹妈必须得单住一间房,孩子们男女分开住,父母反而没房间住了。

  虽然楼房便宜,但不适用。

  买的太大吧,又觉得浪费,还要攒钱买宅子呢,所以多是蜗居,对付着住。

  现在全是六层楼房。

  开发商的黑心,任何年代都是一样的,什么公摊面积、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层出不穷,这几年满门抄斩的开发商也不少,还是我行我素,物业问题、漏水问题、隔音问题、垃圾清理问题,年年都闹。

  想想也能理解,中枢对地产商压制太狠了,他们只能靠旁门左道赚钱。

  只要没传到皇帝耳朵里,基本都算有惊无险,但传到皇帝耳朵里,那死的就不是一个人了。

  住着鸽子笼的人,都盼望着有一套大宅子。

  但中枢最绝,农村也不许翻盖房屋,更不许扩建、改建,一概不许,为了促进买房,也是绝了。

  等城里房子卖不出去了,再拆农村房子,薅最后一波羊毛。

  房地产,是中枢储存巨额资金的好去处。

  但对百姓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

  随着铁路开建。

  中枢大批资本,逐渐撤离房地产,转向投资基建。

  但不能立刻撤,不能大规模撤,那样房地产就会一地鸡毛,要有序撤离,慢慢撤离,还要保证房价稳步提升的基础上,慢慢撤出资金。

  大明本就是基建狂魔,沥青路修了一条又一条,不说村村通路,镇与镇肯定是沥青路相连。

  修桥、改善耕地、增加灌溉、储水攻城,年年都在做。

  因为房地产发展,大明逐渐减少基建工程,转而投资房地产和教育,尤其是教育。

  大明在景泰四十一年,就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房地产繁荣,也有好事,就是教育繁荣,家庭富裕了,也愿意支持子女教育。

  皇帝对房地产商人越打压,他们就想方设法从别的地方赚钱回来,皇帝让他们往教育行业投资,他们就办补习班,往死了卷孩子们,导致出来一堆书呆子、做题家。

  铁路成为大明下一个新风口。

  皇帝先投20亿,中枢跟投20亿,各家火车厂,以技术入股,又吸引民间一部分资本,凑足100亿。

  14条大干线铁路宣布开工。

  工部规划出来的主干线,勾连大明主要省份。

  各地铁路,再吸引地方资本入股,毕竟仅凭中枢来修,不可能同时上马这么多项目。

  作为大明新风口,民间资本是乐意跟投的。

  但怎么保证股东权益,是民间资本担心的,然而,他们把话递到中枢,却遭到皇帝的嘲笑,你们不愿意投,朕都投了。

  然后,民间屁话没了。

  铁路摆明了是闭着眼睛赚钱的项目,不上车的都是傻子。

  那7家研发铁轨的工厂,开始设计路线,预计景泰四十七年夏天开工,边铺边测试。

  这期间,17家火车厂还要不停测试火车的安全性,尤其是风雨雪天的运行情况,要确保在不耽搁工期的情况下,完成测试。

  铺设铁轨期间,量产火车,两不耽误。

  皇帝大手一挥,吸引一百家优质企业,进入火车行业,世界市场这么庞大,光凭24家企业,是吃不下去这么大份额的。

  这是第一拨招商,后续还会招商。

  招进来的商人,基本是参与铁路投资的。

  这就释放出一个信号,参与铁路投资,才能参与火车投资。

  大明市场无比庞大,虽然这几年出生人口下降,但人口也达到了25亿,若每个人每天坐火车,会产生多么恐怖的效益?

  仅凭这一百多家公司,也吃不进去这么庞大的份额。

  还有藩国市场呢,欧洲市场呢!

  皇帝预计,要招2000家实力强劲的企业。

  不是皇帝投不起,也不是不想吃独食,主要是朱祁钰年纪大了,他不想等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大明铁路还没遍布全国。

  再说了,铁路蛋糕这么大,他一口吞进去,就会造成官僚化,技术停滞不前。

  反而吸引进来大批量民企,国企、皇企都不占据主导权,能维持创新力。

  这个工程太大,由李东阳亲自盯着。

  王竑在景泰四十四年时病逝,朱英继任首辅,王复还是次辅,这让王复有点郁闷。

  这铁路攻城,是接下来二十年最重要的工程。

  王复本想争这个主持之功的。

  奈何皇帝却说,他年纪太大了,不易奔波,机会交给年轻人吧。

  主要是,王复的上限就到这了,未来是刘健、李东阳、谢迁、刘大夏、王守仁、杨廷和的了。

  李东阳在景泰四十五年时入阁。

  当年那个小崽子,已经成为朝堂上的中流砥柱了。

  朱祁钰感慨自己真的老了。

  69了,他终于感受到老了的滋味,睡眠减少,忘性变大,也开始懒惰了,有的时候反应还迟钝。

  虽然他在极力装明白,但老了就是老了。

  去年,常德病逝,今年,他的长女固安也去世了。

  他有27个女儿,41个儿子。

  算上死去的朱见济和寿康,就是70个孩子,但其实还有14个夭折了的,准确的讲有84个孩子。

  在皇帝中,也算名列前茅了。

  他是大明皇帝中,在位最长的一个,留下的东西很多,景泰灯、景泰布、景泰瓷、景泰历、景泰大典、景泰万国志、景泰子午线、景泰地图、景泰辞海等等,这些创世纪一样的东西,足够吹一万年了。

  从景泰十三年开始,增补永乐大典。

  于景泰四十六年刊印,颁布天下,景泰增补版永乐大典。

  中枢一度想修订景泰大典。

  却被皇帝拒绝了,认为不能抢先祖的功劳,就写修订本就够了。

  朱祁钰对政务,进一步放权。

  基本不参与早朝了,朱见淇成为名副其实的副皇帝,除了大事不能拍板外,其他的都由他拍板决策。

  就连大朝会,皇帝也不怎么露面。

  所以,朝臣们有要事,就会跑到养心殿,和皇帝密谈,这使得养心殿,逐渐取代了奉天殿,成为决策大事的地方。

  太子看似权柄极大,其实完全依托于皇帝。

  皇帝不点头,他仍旧不起作用。

  这次铁路局,本该由太子来做,但皇帝却没有给太子镀金身的意思,而是将功劳抢过来,这还是景泰朝,功劳都是朕的。

  太子除了忍耐之外,没有任何办法。

  甚至,他爹从六十五岁之后,就当起了和尚,后宫嫔妃一概不见,伺候他的都是老人。

  其实就是防备太子,害死皇帝。

  七十岁之后,皇帝更是深居简出,连后宫都不进了,只在乾清宫、养心殿、奉天殿三个地方活动,其他地方一概不去。

  皇帝防备太子的心,朝野上下看得明白。

首节 上一节 1739/2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