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716节
朱祁钰同样讨厌纹身。
随着民间思潮开放,女子可抛头露面,也引起很多腌臜事,近几年女子出轨率飙升,几乎每个县衙每天都能接到这种案子。
里面真真假假,有的是妇人看别的男人一眼,她家爷们就怀疑老婆出轨了。
有的是真出轨了。
人性嘛,只要放开管制,什么鸟没有啊。
景泰二十九年,中枢颁布政策,经官府查实女子出轨,可将此女吸入青楼从业,若男子诬告,则男子流放捕鱼儿海,夫妻和离,家产俱归女方。
这才减少了官府行政负担。
对这种事,朱祁钰不太爱管,皇帝管天管地,还管人家拉屎放屁了?
以前是家丑不可外扬,所以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内部消化了,报不到中枢来。
如今思潮开放,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
人性就这样,谁头上没点颜色啊,凑合过着得了。
皇帝不管,民间出现了歌颂爱情的文章,以前的爱情是孔雀东南飞那种家长里短的,也有洛神赋那种暗恋含蓄的,现在的爱情,主打一个浪漫。
后人都说华夏人不懂浪漫,那是华夏人思绪内敛,书写爱情的诗词,历朝历代有多是,这就是中国式浪漫。
而歌颂爱情的文章,最火的是出自太子妃杨氏的手笔。
太子火出圈,靠的是太子妃。
杨氏的诗词火爆之后,在报纸上呼吁,给女子起名字,不要叫朱杨氏这样的,女子也该有自己的名字。
她还呼吁有学识的女子,联名写一本名字手册,让民间没学问的百姓,按照这本书来起名。
这件事得到了皇帝的支持。
皇帝直接下旨,翰林院拟定十万个好听的男女名字,刊印成书,颁发全国,让全国人按照书里的名字起名。
不然民间都是张二、张三这样的序列排名,女子干脆没名字,大丫、二丫。
大明毕竟是天朝上国,上国百姓怎么能没名字呢?
不止要有名字,名字还要好听。
尤其士绅家族,不许再起两字名,毫无特色,要起充满大明特色的名字,并且,名字平平无奇的,一概不录用秀才,逼着民间进行改名风潮。
皇帝鼓励民间用三字名字,二十二年了!
作用是有,但不大。
这次干脆搞一次人名运动,从上到下,进行改名,新生儿要取大气好听的名字,不止要好听,更好有学问。
鉴于民间学问有限,中枢给你们起。
太子妃牵头闺阁女子,拟定一本女名录,也随之刊印。
民间不少文人愿意凑这热闹,也跟着刊印书籍。
白话运动和人名运动,在民间激烈碰撞,开始改变底层人民的思想。
白话文,能让读几年书的孩子,就能看懂报纸,让文章真的进入千家万户,进入十亿百姓的心里。
名字,是每个人第一张脸。
这个人名,是带着人一辈子的。
景泰三十年六月,中枢又加一把火,颁布万家姓,收录大明仍在使用的姓氏,13000个,而从古至今使用过的姓氏,高达两万。
大明重新编纂使用过的姓氏,以及归化的各族的新姓氏,颁布天下。
让民间百姓知道,大明的姓氏多么多,历史源远流长。
随之,中枢有颁布万家名,大明第一本姓名工具书,全篇收录5万个男名,5万个女名。
紧接着,民间陆续随印了十几本,都是民间文人自发刊印的。
经过统计,人名估计有50万个。
翰林院预计在景泰三年后,再推出重修本,将现存的起名书籍整理编纂,成为大明最全起名工具书,预计编入200万个人名。
中枢刊印的书籍,是存放进入图书馆的,允许任何人借阅、抄录,定期还回来即可。
景泰十一年,大明还办了大明书店,全国办了六万多家大明书店。
直到景泰二十九年,才第一年实现收支平衡,今年皇帝就打算卖掉,摊子铺开了,他也不打算继续往里面砸钱了。
大明书店其实并不赔钱,大城市好地段的还赚钱,但国企嘛,员工多积极性少,只开会不办事,都是通病。
这些年,皇帝不停稀释自己的股份,直到景泰三十年,皇帝彻底甩锅出去。
书店生意,皇帝是不打算碰了。
费力不讨好,还不赚钱。
前几年想脱手都没人要。
现在可是纸媒的黄金时代,民间图书巨头几百个,都赚得盆满钵满,唯独皇帝的大明书店,赔得底裤都没了。
去年皇帝还诏图书巨头入宫询问生意经,把那几个货吓尿裤子了,最后被逼着高位接盘。
皇帝甩手退场。
干了二十年,不赚不赔,真他娘的气人。
他把书店管理者给剥皮了,这口气才算勉强咽进去。
倒是董赐来求情,说书店本就利润不高,您又为了就业,吸纳过多剩余劳动力,他们本就出工不出力,您还继续吸纳劳动力进来,自然就更不赚钱了。
再说了,书店要小而精,开的越多漏洞越大,越开不下去。
皇帝的摊子铺得太大了,赔本在所难免,和高层管理者关系真不大。
这就是皇帝经商的局限性。
最可笑的是,大明书店刚换了老板,立刻扭亏为盈,皇帝铺的摊子结结实实,连房产都是自家的,只要换一波管理者就能立刻盈利。
朱祁钰也得认栽。
经此之后,他也在思考,什么是商人?
商人就是赚一笔就提桶跑路,他们不管业界生态,进场就开始薅羊毛,薅完就撤,给行业剩下一地鸡毛。
皇帝经营书店,是想经营几百年,是想给百姓提供便捷的。
这和商人初心就相悖。
想经商,就别要良心,别管什么百姓喜乐,他们都是韭菜,你好好割就行了,谁管韭菜想什么?
所以,书店在皇帝手里不赚钱,在商人手里就特赚钱。
立即,皇帝下旨。
出台经商法规,摒弃任何钻空子的可能性,对于薅羊毛、投机取巧的商人,一概诛杀。
商人用经商手段嘲笑皇帝,皇帝就用政治手段,一竿子打死。
至于什么叫投机取巧?
皇帝没给下具体文件,反正财部查的时候,认为你投机取巧,那伱就投机取巧。
颁布执照年限,严格要求商人合法合规经营,严格按照年限经营,对于赚巧钱、拉投资后套现离场等不义行为,严格打击。
说白了一句话,把一个人捆绑在一个行业里。
皇帝不许你动,你动了就犯罪,就该杀。
并颁布史上最严格的离岸法,在国内有产业、有家小的人,一概不许离境,一旦资产离境,立刻诛族。
民间商贾一片哭嚎。
这二十年来,经商环境极度宽容,皇帝支持商贾,商贾赚的盆满钵满。
忽然之间,皇帝下达最严禁令。
稍加了解才知道,是那几个图书巨头惹恼了皇帝,大明书店在皇帝手里一直亏损,换主之后就盈利了。
皇帝大怒,才颁布了法案。
民间的巨头商人此刻杀了他们的心思都有了,你们沙比啊,没事招惹皇帝干什么啊?
收购了大明书店,你们蔫吧赚钱得了,等几年再盈利不行啊?不能让皇帝心情好点?
非得把大环境给毁了才甘心啊?
你们不想活,别带着几百万商人一起死啊!
这几年,确实有人转移资产,逃离大明。
大明打通世界之后,他们知道海外还有富庶国家,赚一大笔后就提桶跑路,去欧洲享福去。
但随着离岸法实行后,谁也逃不走了。
别以为你逃了,皇帝就没招了,那是皇帝不愿意理你。
如果皇帝想整你,就会给列国下圣旨,让列国把这人送回来,你看看有没有国家敢不送的!
你敢不送,皇帝就敢打劫你们国家的商船,逼着你们送。
现在,随着朱见深拿下开罗之后,大明又打通了去欧罗巴的道路,逼急了皇帝,皇帝直接派大军去欧洲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