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559节

  “朕要设一个钟表局,你来当主官。”

  朱祁钰话锋一转:“但也要戒骄戒躁,这座钟不是天下独一份。”

  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块怀表。

  金灿灿的怀表,啪的一声弹开,上面的指针在动。

  这叫纽伦堡蛋。

  罗马产的。

  “陛下这是何物啊?”叶盛瞪大眼睛,上面好像有刻度。

  “叶卿,这是罗马进献给朕的,刚送过来,瞧瞧吧。”朱祁钰递给叶盛。

  不是进贡的,而是买的。

  叶盛看完怀表,再看看座钟,顿时觉得座钟不香了。

  闵节以为自己这座钟,是天下第一呢,结果西夷进贡的怀表,这么小,皇帝是故意的,竟有种吃屎的感觉。

  “所以说你戒骄戒躁。”

  朱祁钰幽幽道:“把这东西拿回去,研制一番,然后再送进宫来给朕看,明年,朕要看到大明也有这样的怀表。”

  “这座钟,误差要很小很小,然后推广天下。”

  叶盛看了一会,就被胡濙抢走了。

  胡濙猜测,今年年会,就会发放怀表,不过这东西,真的很神奇。

  “草民一定能做到!”

  闵节敢不做吗?江南太卷了,就说研制座钟的,就不是他一家,只是他抢了先而已。

  他必须在皇帝离开南京之前做出来。

  朱祁钰并不兴奋,因为天天都有人进献宝物,他都习惯了。

  挥退了闵节。

  返回乾清宫。

  “陛下,这西夷科技竟这般先进?”

  胡濙吓到了,大明费劲巴力才做出这么大的座钟,人家的表这么小巧,误差竟比座钟还小,气人不?

  “老太傅,您真该好好看看西夷的书籍了。”

  “朕为何花费重金,去买这些书回来?”

  朱祁钰道:“因为咱们落后了,不要再抱守残缺了,把西夷好的东西吸收进来,不能永远扬着高傲的头颅呀,该认清自己了。”

  “朕打算提高四夷馆的地位……再建立一寺吧,就建立太府寺。”

  “太府寺掌天下教化,四夷馆放入太府寺之中,负责文化、翻译、推广,编纂等等。”

  太府寺在明初被裁撤掉了,以前也不是管教化的,只是借用个名字而已。

  大明就不是五寺了,变成了六寺。

  内阁七部六寺,外加布政司、都察院、监察司、军吏司,形成景泰朝的官制。

  “不止要翻译出来,还要编纂、汲取,把有用的东西都拿出来推广,让民间去学,不要总盯着古代自己的历史了!”

  “咱们该向前看,向世界看,向天下看!”

  “未来,不在历史里面,而是在创造上面!”

  朱祁钰的话如洪钟大吕。

  很显然,他对朝堂重臣不看西夷之书,十分不满,朝堂上都不看,民间有几个看的?

  中国人本就有沉浸历史的传统,可能是文明太灿烂,导致都喜欢钻研古人的东西,不肯把眼光看向世界。

  “还有,大明的词汇量还是不够多。”

  “从西夷书籍中翻译过来大量词汇,舶来归化,变成自己的词汇。”

  “西夷的诗歌也要学,总结出一批成语来,推广下去。”

  朱祁钰真是操碎了心。

  关键是他不指明道路,没人干,大明严重缺乏效率,没人抽着打着,不杀到自己头上,没人考虑推动社会发展,都是得过且过,贪图享受。

  大明很早就做过这种事,从汉朝就开始用舶来词,佛教传来后,更是舶来了很多梵文词汇。

  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学习才能进步,这是好事。

  “老臣回家便开始研读西学。”胡濙被骂得面红耳赤。

  叶盛也磕头表示要学。

  朱祁钰脸色稍好:“朕已经令市舶司,和西夷交涉,让西夷派有才能的人来大明为官。”

  “光看书,未必能看懂看透,让人来教才好。”

  “但这不是西化,而是学习他们的精华,融入大明文化之中,明白吗?”

  朱祁钰早就盘算好了。

  医者、画师、学者、绘图专家、机械专家、化学专家、勘探专家等等,他都想要。

  这是取精去粗,而不是全盘西化,是在汉文化中添砖加瓦。

  “必须尽快打通路上丝绸之路。”

  “朕要尽快和西夷接壤,朕想看看,究竟是大明强,还是他们厉害!”

  胡濙翻个白眼,他是看不到那天了。

  起码两三年内,没法打东察合台汗国了,主要是缺粮缺钱,打通西域,也得需要个五年时间。

  和西夷接壤,起码要十五年到二十年后了。

  “陛下,不如先打通去印度的道路。”叶盛觉得这个比较现实。

  “印度连自己的文化都不要了,跟他们交流能交流出个什么?朕诏来他们,估计来的都是些苦行僧,朕要苦行僧干什么?”

  朱祁钰不屑。

  真别说,大明真的有印度苦行僧,还很多!

  南京的很多寺庙,都有来自印度的苦行僧。

  这些苦行僧,除了佛经外,其他什么都不懂,甚至去印度的路他们都不知道。

  陈嘉猷出使前问过他们,结果无人能带路回去,把陈嘉猷气个半死。

  而在中枢。

  俞士悦已经审出来了,倭灵王是扬州盐商供着,也是盐商进献伶伎给倭灵王,又联络周王进献仙丹。

  内阁也在讨论预测天灾之事。

  “若发生天灾,两面战争,必须停一头。”姚夔觉得兀良哈可以再等等。

  “兀良哈也等不了,大明无限扩张,让兀良哈十分恐惧,已经在联络车臣部、察哈尔部等欲造反大明。”

  李贤摇摇头:“草原各族,必须煊赫武力逼迫他们臣服,一年不打,他们就不消停,就会滋生野心。”

  “柳溥上的奏疏,今年草原上严寒,冻死了很多牲畜,车臣部、察哈尔部、科尔沁部摇摇欲坠,若不供应粮食给他们,他们必然跟着兀良哈造反。”

  “这一仗必须要打,打得要狠,不然难以震慑草原诸部!”

  “现在我担心的是,宁夏也得打。”

  “金帐汗国在内乱,西迁的瓦剌可能随时返回草原,届时咱们必须和东察合台汗国交好,甚至借兵东察合台汗国。”

  李贤是一个非常合格的首辅,他把所有情况都考虑进去了。

  草原日子不好过,西面的日子也不好过。

  瓦剌三部极有可能返回东部,和大明继续牵扯。

  如此一来,宁夏压力陡增。

  北方压力大,南方就没法安心打仗。

  “真是多事之秋啊。”

  王复苦笑:“东南夷在这个时候讨伐大明,真是该死!”

  “若大明精力不被他们牵制,是咱们统一东北的最好时机。”

  “拿下兀良哈,用兀良哈震慑草原诸部,强逼他们汉化,若不同意就再打,此消彼长,草原诸部汉化,汉州也就平定了。”

  “就算瓦剌回来,也是孤冢枯骨。”

  “说不定咱们还能打通东察合台汗国呢!”

  “奈何啊,咱们被东南夷死死牵制住了。”

  王复叹息。

  这是本来的计划,南方先不动,先打北方,过几年再打南方。

  马文升略微犹豫,道:“今年十月底,东南打不起来。”

首节 上一节 1559/2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