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517节
没错。
想当官,其他能力是次要的,首要的是和同僚相处的能力,毕竟很多工作,是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联合工作的,而不是谁能一锤定音的。
情商是很重要的。
而那些情商低的,要么是能力超级强,否则都没法出头的。
熊瓒能力不知道如何,但脾气太臭,导致他不容于官场,是以蹉跎不得志。
朱祁钰颔首:“没错,大明处处是人情世故,不会处理,是当不好这个官的。”
“去交趾吧,去交趾当知府。”
“那里还是一张白纸,没什么人情世故,看看他的本事,有能力就提拔,若是眼高手低之辈,就算了吧。”
叶盛微怔,此人是入了皇帝的眼了。
“臣没有意见。”
朱祁钰点点头:“这个卢仁生供述的,你怎么看?”
养济院之事,着实有些棘手啊。
“陛下,臣以为卢仁生所言是事实。”
“民间重男轻女之风极重,若奸猾百姓将女婴送去北京,让您来养。”
“您养一年两年行,可养五十年一百年,内帑钱财再多,也会被这些人给榨光的。”
“陛下,臣以为此案就此了结便是。”
叶盛说的是实话。
三十万孩子,皇帝能养得起,三百万呢?年年都有三百万张嘴等着皇帝投喂,国家干脆当孤儿院算了。
问题是,孩子这么多,必然会出现虐待等事,皇帝的声望极为容易遭到打击。
朱祁钰颔首:“叶卿说的是实话啊。”
“朕的内帑虽然有钱,可以挥霍。”
“可等有一天,内帑没钱了,斗米恩升米仇,朕养得起时,他们叫朕爹爹,养不起时就会揭竿起义。”
“闹到最后,朕里外不是人。”
这才是人心。
“当时朕头脑一热,就做出决定。”
“如今才知道,为何历朝历代无人管无人问,主要是不敢管啊。”
“但朕既然管了。”
“就管到底吧。”
朱祁钰莫名其妙的转折。
叶盛刚要劝,皇帝却摆摆手:“听朕说完。”
“叶盛,可知朕为何非要养天下孤儿啊?”
朱祁钰走下御座,站在叶盛的旁边:“因为朕想推行教育,让天下秀才去当教师,怕是难以成行啊。”
“朕就想着,将这些孤儿,培养成医者、老师、计相等基层人才。”
“等他们成年后,放到基层去。”
“为朕效力。”
说到这里,朱祁钰嘴角弯起:“明白朕的深意了吗?”
“皇权不下乡。”
“朕非要让皇权下乡,而这些孩子,就是朕的爪牙,为朕下乡,开辟一条通道,让朕彻底掌控这天地。”
叶盛苦笑:“陛下,您只要放开吏员限制,皇权自然就下乡了。”
“再说了,皇权下乡,需要负担过重的行政成本。”
“户部能支撑十年,但能支撑一百年吗?就算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呢?”
“终究是负担不起的呀。”
朱祁钰拍拍他:“朕明白,但孤儿该养还得养。”
“只是设下些限制。”
“若有父母,故意遗弃婴孩者,男女拆分流放,男去宁夏,女去交趾。”
“你觉得如何?”
叶盛苦笑,这皇帝有时智计百出,有时却净出昏招,关键他还明白,却总是同情心泛滥。
明明一个极为阴狠的皇帝,却莫名泛滥同情心。
真让百官难做啊。
“圣上……”叶盛不同意呀。
这限制根本就没用的,人只要能钻到空子,就不会走正道,哪怕面临着杀头的风险都不在乎的,何况只是移民?
“叶卿,听朕一次,试行十年,如何?”朱祁钰商量他。
“就十年,若十年后成本太高,就请陛下不再养孤儿。”叶盛苦笑。
朱祁钰重重点头。
“陛下,微臣还得劝您一句。”
叶盛有些不满:“您爱民如子,但也该知量力而行。”
“这一年,国朝在做多少事啊?一年做的事情,比过去一百年做的都多。”
“民间思想转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您不停拿出新事物,朝廷上下忙得连轴转,人人都心有不满,反而会让人心向背。”
“没人理解您的苦心的,陛下。”
还是劝他要缓,要慢,做事不能急不能过快。
“朕听进去了。”
“做完这些,暂时就不做其他的了。”
“叶卿,您来监督朕。”
“朕肯定不突发奇想了。”
“如何?”
朱祁钰还得商量叶盛。
“但愿您说到做到,臣知道您是大明好,是为天下好,但要给天下人一个喘息的时间呀。”
“是是是。”
朱祁钰笑道:“那就说回正事?”
“还是移民的事。”
“戴士诚出海几天了,还没消息传回来,朕心里没底。”
“交趾雨季已经过去了,朕要加大移民速度,争取在下个雨季来临之前,把人都移去交趾。”
“最少再移1500万人。”
“这么多?”叶盛吃了一惊。
朱祁钰苦笑:“小小的江南,容纳了超过2500万人啊,他们不走,朕不安心。”
叶盛点点头:“若江南这么多人,确实不安全。”
“可交趾能容纳这么多人吗?”
“不能。”
朱祁钰道:“但说是移民交趾,交趾容纳个三五百万人,就到顶了。”
“可以移去老挝、柬埔寨、暹罗、上缅、下缅啊。”
“都是大明的属国,上国国民来了,难道他们还能赶出去?”
“交趾的大军,可不是吃素的。”
叶盛翻个白眼,皇帝就是用移民,进行软殖民。
先占地,再慢慢打。
“若招降了倭寇,这些倭寇肯定不会愿意再回大明,朕想好了,把他们安置去宝州府。”
“再移一批人去宝州府。”
“还有吕宋、满刺加、渤泥,都可以移去一些。”
“但毕竟是属国,咱们离他们还挺远,不能移太多,挑些不听话的刺头儿,移过去就行,打个前站。”
“地图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