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214节
光凭圣旨没这么大威力。
关键是皇帝要带着商贾赚钱,言官上书皇帝立刻停止,商贾跟闻着臭味的苍蝇似的,蜂聚而来。
浩浩荡荡的船队,从元江顺流而下。
元江发源于云南,流经安南北部,到了安南就叫红河了,著名的红河平原,就是由红河冲积而成。
河内,就是位于三水之交。
等于说,云贵山脉下游的精华部分,都在安南。
破地方咱们都有了,好地方却不要,这是什么道理?
去安南做贸易。
一共分成三条路。
第一条是从云南的元江府奉化州始发,顺江而下,直接通往河内。
第二条是车队,从朱雀关或分茅岭出国,边走边交易,一点点往河内走。
第三条则是走海路,从钦州出发,分成两路,一路走陆路,从东光出国;另一条则是走近海,去安南的先安下船。
每一支队伍,浩浩荡荡,绵延几百里,有上万兵卒沿途护送。
从中枢下旨,到各地响应,又组建队伍等等,第一批船支到达安南时,已经是四月中旬了。
安南局势逐渐稳定。
黎宜民封三弟黎克昌为恭王,封四弟黎思诚为嘉王。
诏黎银等权臣回京,稳定朝局。
唯独拖着黎濬的庙号,大有将黎濬尸体喂狗的倾向。
黎宜民也不消停,他每天都在杀人,大肆清洗朝臣,用自己的人顶替,扩张权力。
问题是新上来的,都是黎宜民王府里的老人,很多都是低等杂役,却站在大殿上治理国政,执掌中枢。
他们连基本的汉语都不会说呢,如何处置奏章?
这就导致了,安南中枢瘫痪,安南各地都乱了起来。
黎宜民全当看不见,大肆安插党羽,清洗朝臣,扩张势力。
还允许他的党羽,在京畿圈地扩地,喜欢什么就直接抢,搞得京畿百姓天怒人怨。
而朝堂上更是人人自危。
老臣也无心处政,只想着保住脑袋。
朝野上下,一片混乱。
边永等人虽是上国使臣,却闭门不出,不参与安南内政。
黎鐉不是傻子。
虽然边永哄着他,但驻扎在城外的明军,并没有任何动静,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边永毫无动静,他就知道了边永要做什么。
他跪在边永面前:“大人,小王自幼读圣贤之书,知道仁慈的君王,才能让国家强大。”
“陛下驱逐鞑虏,复煌煌大明,必是仁德之君。”
“如今下国有难,求大人为小王写一封密奏,小王愿面陈陛下。”
“请陛下允准,大明助小王复国,小王愿去安南国号,复交趾省,愿去大明当一臣子,只求陛下能帮助小王,报得父仇!”
边永一个字都不信。
安南什么德性,他比陛下都清楚。
安南最是无耻,得了交趾省之后,频频袭扰边境,不断侵吞大明土地!
尤其是正统十四年。
土木堡大败之后,安南竟派使臣,请陛下将云南四府割让于安南,美其名曰愿意为大明出兵,征伐瓦剌!
简直不要脸到了极致!
而且,宣德朝,两国的国境线,可不是现在这样的!
是安南一点点蚕食的!
才形成现在的边境线。
“请王子殿下起来,微臣愿意为殿下递交密奏。”
就是拖呗。
反正他也在等。
结果,过了几天,杳无音信。
黎鐉借口想出去透透气,遭到了边永的拒绝。
又过几天,黎鐉不知道从哪听说黎宜民不给黎濬上庙号,尸体已经放臭了,脑袋还摆在黎宜民的案几上,已经臭不可闻了。
他哭着哀求边永。
边永继续敷衍他。
过几天,他试图逃跑,被抓了回来,他跟边永解释,只是出去逛逛,边永没理他。
然而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不许走出房间。
几天后他哀求边永:“若边大人扶小王登基,小王愿量安南之物力,结大明之欢心!”
不装了?
边永冷笑:“陛下的圣旨未到,还请殿下再等等。”
黎鐉吃了个软钉子。
又等了几天,他想见边永,边永根本不见他了。
终于等到中枢的圣旨,边永入宫和黎宜民商谈。
黎宜民刚刚被朝臣“说服”,尊奉黎濬为仁宗皇帝,把脑袋和尸体缝合后,按皇帝礼节下葬。
“边大人,黎濬马上就要下葬了,孤想看到黎鐉的人头!”黎宜民把五千明军,当做压箱底的手段。
一旦权臣反对他,用同样的办法,诛杀他。
他就动用这张底牌,请求大明保护他。
让大明和权臣狗咬狗,他坐收渔翁之利。
“粮食准备如何了?”
黎宜民不理解,大明那么富庶,还缺这点粮食?
但既然大明皇帝要,他就给。
反正你们运不出安南,早晚还得给朕乖乖运回来。
“圣使大人,目前河内物资有限。”
“只准备了六千艘船的粮食,请大人再给孤一点时间。”
“一万艘,加上黎濬承诺的六千艘,合计一万五千一百艘粮食。”
“一粒都不差的,献给皇帝陛下!”
边永却觉得黎宜民这人太坏。
说好的一万艘,结果变成了六千艘。
见边永不说话,黎宜民苦笑:“大人,孤刚刚登基,朝堂上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
“还请大人给孤一点时间,粮食绝对不会少的!”
“孤愿量安南之物力,结大明之欢心!”
这番托词,边永都听腻了。
边永缓缓开口:“这样吧,从河内收集造船的工匠,运送去广西,借用一年,一年后,完璧归赵。”
黎宜民脸色微变。
若要别的工匠,他满口答应。
可造船工匠……大明要这么多船支干什么?难道还要郡县安南?
“安南延续明制,也是闭关锁国,对船支需求量不大吧?”边永问。
黎宜民却道:“大人,这王都的工匠,都是权臣家中的,孤这安南王并无实权啊。”
言下之意,黎宜民愿意给工匠,但大明得做点事,作为交换。
“谅山王!”
边永沉喝道:“船匠,这是您未履行承诺的惩罚。”
“若您还想讨价还价,可以,我大明愿用兵戈跟您继续谈!”
说罢,转头就走。
他不叫黎宜民为安南王,而叫原来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