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165节
反正都是银子惹的祸。
上饶各家,心中戚戚,晚上睡觉都不敢闭眼睛,生怕锦衣卫找他家的麻烦。
而在宫中。
朱祁钰新纳了个女人。
正新鲜呢。
她爹可有点意思,为了开宗立派,竟然将女儿送入宫中伺候,还被皇帝看中了。
她爹是陈献章,进士没考成,曲线救国,当皇帝的老丈人。
陈献章已经放弃了考取进士,他的心思在理学开宗立派上。
但论理学功底,上有老师吴与弼,下有师兄胡居仁、娄谅等人。
他想出头,怕是得苦熬十年。
为了悟道,干脆将女儿送入宫中伺候,曲线救国,免除悟道,直接开宗讲学,若运气好,说不定被皇帝直接封圣。
朱祁钰还真看上了他年仅十三岁的女儿。
当然了,重点是理学宗师的名头。
有皇帝襄助,陈献章在理学上的地位,怕是要拔高到和朱熹、陆九渊、王阳明这个层次上。
他女儿也有意思,和皇帝聊天时,也经常聊理学的典故。
从十三岁女孩嘴里说出来的理学典故,多少有点滑稽。
但皇帝纳了陈献章的女儿,陈献章的口碑竟在文人当中日渐崩塌,好像曲线救国策略失败了,还被皇帝拖进了臭屎坑。
进入四月,春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朝堂时时刻刻关注,而各地也已经陆续动工了,按照去年的惯例,给一个铜板的工钱。
热河、宁夏继续建城。
各地腾出地方,安置人口。
治水司还在论述,从哪修,如何修,从哪开始,都是个大问题,计划在景泰十一年,破土动工。
作为治水司的主官,吴复应该沿着黄河走一遍,反复论证才可以做出决定。
奈何吴复太老了,只能坐镇中枢。
而能主持治理黄河的官员,要么资历太浅,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要么资历够了,人却没有精力去地方走一走了。
教育司也开始筹建,在京畿建一所,从蒙学开始,到国子监的连读学校,准备将朝阳学社、国子监都纳入其中。
同时,讲武堂今年要扩招了。
阁部异常繁忙,所有部门都忙。
朱祁钰却忙里偷闲,到讲武堂转一圈,又去朝阳学社看看。
“皇爷,董赐求见。”
从讲武堂回来,朱祁钰就提笔写章程。
讲武堂设置时候,目的简单,是培养忠于他朱祁钰的人才。
现在,则需要培养对大明有用的人才,让军事人才层出不穷,不停涌现的武将培养机制。
所以有些东西要改一改。
还要说服朝臣,限制武人的同时,发展武学。
“宣进来吧。”朱祁钰也不抬头,继续写。
大明是有武学的。
但早已经荒废了。
王朝最担心武人乱政,所以最忌培养武人,导致王朝越往后,名将越掺水,到了王朝末期,压根就找不到名将可用了。
他打算将武学和讲武堂合并。
先从顶层架构,然后改革基层军官的境遇。
建立从上到下的武将培养机制。
董赐捧着托盘进来。
“奉茶。”
在养心殿没太多规矩,算是一个比较宽松的政治场所。
朱祁钰继续写。
勾勾写写,写了半个时辰,才放下笔。
又看一遍,才觉得略微成型,还需要请朝臣来反复论述。
“等久了吧?”
朱祁钰站起来,活动活动身体,坐在软塌上,冯孝给揉揉肩膀:“什么事?”
“皇爷,奴婢献宝来了。”
说着,将托盘里的银币献上。
朱祁钰拿在手心里,确实有分量,放在嘴上一吹,银子的回响声嗡嗡的十分悦耳。
“好银币啊!”
朱祁钰递给冯孝,让宫人都看看。
好像缺了点什么?
上面没有字,光秃秃的。
“皇爷,这一枚银币是一两银子,其实只用了七钱银,加入了新金属,硬度增加了,但还是会上锈。”
董赐介绍着新银币。
这银币比袁大头要重一点大一圈,袁大头一枚银币相当于七钱银子。
“是用机器压出来的?”朱祁钰弹着玩。
“回皇爷,用的就是裴木头制成的水压机,用水力碾压出来的,人力是不能仿制的。”
水力压币技术是元朝就有的,具体是从哪传来的,还是元朝时国人发明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成本多少钱?人力成本多少钱?火耗多少?”
朱祁钰每一枚都吹了。
都能吹出响来。
“皇爷,成本和制成官银的成本差不多。”
“火耗嘛,稍微大了一点。”
“因为官银杂质比较多,但成色是不能和银币比的。”
董赐回禀,详细解释具体成本,以及制作的流程。
朱祁钰认真听完,颔首道:“能否在上面印上画?”
“能呀。”
铜钱上都有面值,有模具就可以。
印画也是同理,制成模具就可以了。
“这样吧,用朕的头像,做银币的封面。”朱祁钰道。
噗通!
董赐吓傻了,跪在地上:“皇爷,这是大不敬啊!谁敢看您的容貌啊!这是大不敬啊!”
宫人也都吓傻了:“求皇爷收回成命!”
“皇爷,朝臣面君,也不敢抬起头来,直视您的容貌,那是大不敬之事啊,皇爷!”
冯孝不停磕头:“求皇爷收回成命!”
至于反应这么大吗?
“朕只是说笑而已,能不能做到啊?”
“能,能的。”
董赐擦了擦脸上的汗,皇帝可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吓死宝宝了。
“按照现在的生产标准,一天能压出多少银币来?”
“皇爷,若是工人足够的话,一天能压出一千枚来。”董赐回禀。
“太少了,你让裴木头多多做机器,朕会改宝钞司为银币司,开始压币。”
说干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