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243节

  不管是贪官、清官、酷吏,污吏,他们都会趋之若鹜,拼命的向上爬。

  这就是铁与血的规则,也是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

  朝廷,也是丛林。

  无人可避。

  “老臣拜见太子殿下,拜见晋王殿下,殿下千岁。”

  说话间,宋濂也是踏进了御书房,便是看向朱棡与朱标,躬身行礼道。

  “先生,您就不必多礼了。”

  朱标连忙上前,但是扶住了宋濂,方才轻声笑道。

  “你是皇兄师长,自然也是孤的长辈,不必如此。”

  朱棡则是轻轻的摆了摆手,但也是微微起身,以示尊重。

  好歹宋濂也是大儒,那即便是迂腐顽固,但也从不逾越礼法,那便就要给其三分薄面。

  “先生,今日所来何事?”

  众人落座以后,朱标方才看向宋濂轻声问道。

  “殿下,老臣今日可能有僭越之嫌,若有罪,老臣一肩承担。”

  宋濂的眼中闪过一抹犹豫之色,便是看向朱标拱手道。

  “未入奉天殿,若在御书房,就算是情有可原,孤不会怪您。”

  “但若是为刘伯温之事而来,孤说了不算。”

  “因为此事,乃是陛下所定,更是晋王所执行。”

  “所以不管是为人子女,还是为人臣子,孤这个太子,都不能插手。”

  面对宋濂的开口,朱标也是想都没想,便是道。

  而且不愧是一国之太子,话说的绝对有水平,不仅给足了自己的老师面子,也将自己从这件事中完全抽开。

  那就是说明,师生情固然是师生情,但与国之大义,朱标只能袖手旁观,两不相帮。

  所以今日前来,宋濂完全是无作用功,倒不如回去,还能保全最后一丝体面。

  “殿下,刘伯温已死,又何必折辱于他?”

  “而且近乎二十年来的君臣之情,老臣怎么都不相信,刘伯温会选择欺瞒陛下。”

  宋濂轻声叹了口气,便又是拱手道。

  “这天下能比刘伯温聪明者,几乎寥寥无几。”

  “而且都在朝局之中,况且小明王之死,重新翻案之日,所涉及在其中的官员,大多都是来自江浙一带。”

  “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些官员,每个都曾经在暴元当过官。”

  “那刘伯温这个御史中丞,也是曾经的暴元官吏,你告诉孤,他不知情。”

  “又或者是刘伯温猜不出来,伱觉得孤信么?”

  “聪明绝顶的刘伯温,竟然看不出一丝端倪,只怕是说出去,都没有人信吧?”

  朱棡倒是抬起眼眸,看向了宋镰道。

  “殿下,刘伯温从来都没有跟老臣提过,但以老臣对刘伯温的了解,他绝不可能这般作为。”

  “他一直都是清流,所以老臣宁愿相信刘伯温什么都不知情,也不愿意相信,刘伯温会欺瞒圣上。”

  宋濂当即摇了摇头道。

  语气之中更是闪过一抹坚定之色,对于刘伯温的为人,宋濂从来都没有怀疑过。

  哪怕是真相大白,宋濂也会刻意的忽视,毕竟是多年的好友,而且已经过世,总要留下清白。

  不然这一生,光是这一个污点,就足以让刘伯温遭受后世之人唾骂,这也是宋濂无法接受的事。

  “聪明一世,也会糊涂一时,刘伯温不是神仙,他做不到算无遗策,也没有神机妙算。”

  顿了顿,宋濂又是开口道。

  还是希望为刘伯温翻案。

  “你愿意相信他的为人,你觉得他不会有这般作为,你觉得他不会欺瞒陛下?”

  “为什么总是你觉得?”

  “难道是孤没有长眼睛?还是陛下没有长眼睛?”

  “难道你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可以洗刷了刘伯温的罪孽?”

  “难道这世上的律法,都要去靠你认为这三个字,去裁定?”

  “难道这天下的规矩?就要因为一个人展露出来的清正廉洁,而让步?”

  “你也是老臣子了,这点道理不明白?”

  闻言,朱棡眼中泛起一抹冷色,便是一连好几问道。

  刘伯温固然展现出了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但这仅是他对于百姓的为官之道。

  说好听点,就是以身作则,为天下百姓请命。

  说难听点,悠悠青史千百年,谁不想留存于青史,且青史永留名?

  可这与他在政治上的目的,有关系么?

  上层的政治,永远都是残酷的斗争,动辄间,血流成河。

  不管是贪官也好,清官也罢,在政治斗争之中,输了就是输了,死了就是死了。

  所以刘伯温为了自己,又或者是为了浙东,他即便是没有参与,也不会开口。

  因为他就是浙东文人的风骨,一旦他爆出惊天大雷,浙东读书人的声誉,就会毁于一旦。

  那刘伯温就是浙东的罪人,所以他不能。

  这与刘伯温的品性无关,而是时局,也是朝廷政治的一方面。

  所盛行的也不过是所需。

  还是那句话,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这是刘伯温的功,青史不会抹去,也不会抹黑。

  但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岂能混作一谈?

  而这世上的法理,也不能仅凭一己之喜恶,就去断定,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毕竟有些人面上凶,但骨子里善,所以你能说他是个穷凶极恶之徒,然后对他肆意的编排抹黑?

  可不要忘记,他所行之事,皆乃善举,无愧于心。

  那难道对这样的一个善人,不用经过法理,只凭借一句所谓的我认为,就能将其抹除?

  还有有些人笑容温和,行事作风也是谦谦君子,可所行之事,都是大奸大恶,天理难容,那你能说他是一个好人,然后对他大肆的赞扬?

  所以永远都不要以貌取人,毕竟忠奸善恶难辨,这也是自古以来的教训。

  一切还是要以律法为先,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定论善恶,有罪便伏诛,无罪便释放。

  这才是对天下的臣民,最好的交待。

  “宋夫子不用再想了,纵然在强词夺理,也逃不过一个事实。”

  “那就是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从来都不会与欺瞒陛下挂钩。”

  “他只能证明他这个人是个正臣,对于天下百姓,他足够清正,足够廉洁。”

  “但对于自身,他也想有一条保全之道,所以从刘伯温的角度出发,他也对得起自己,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更何况还是小明王,他有所欺瞒,也实属正常。”

  “只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他们连小明王都敢杀,那一旦生出不臣之心,陛下的安危,谁去负责?”

  “难道您还要告诉孤一句?”

  “不会?”

  “那您为什么不下去地下问问王莽,他还没有篡汉自立之前,也是个正人君子。”

  眼见宋濂并未开口,朱棡便是缓缓起身,声音依旧轻缓道。

  此言一出,宋濂的面色顿时白了三分,张了张嘴,但却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因为这就是事实。

  为自己与为百姓,为官之道与自保之道,刘伯温都不曾冲突。

  但这样的人臣,古今往来一抓一大把,但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一个从最底层爬上来的皇帝,怎么可能会允许?

  小明王好歹也是皇帝,可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依旧毫不顾忌的将其杀害,并且将责任推脱干净。

  那这大明的天下,真让他们掌了权势,恐怕就不是大明的天下了吧?

  毕竟,他们敢害死小明王,就敢害死下一个皇帝。

  只要触碰了他们的利益,什么君臣之道,什么忠君爱国,都可以摒弃。

首节 上一节 243/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下一篇:大秦:开局娶焰灵姬,奖万剑归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