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178节

  “没错,正是因为时机还不太成熟,所以老爷子只在私下里,跟我聊过这件事情。”

  “因为大明的京都,是一定要迁的。”

  朱标的眼中掠过一抹了然之色,便是道:“而且一定要前往北方,你可知是为什么?”

  “促进南北文化的交流。”

  “要知道,自打宋朝起,北方就已经脱离了中原多年。”

  “所以一定要促进南北双方的文化交流。”

  “毕竟你看看现在的朝廷,大多都是浙东、江南一带的官吏。”

  “而若是再这样下去,我大明看似坐拥天下,但实际上也只有半壁天下。”

  “更何况我在北方三年,朝廷的政令几乎对我没有任何用。”

  “足以得见,朝廷对于北方的控制,是有多么的薄弱。”

  “因为大本营在南方,所以重心也会偏向南方,那想改善这一局面,唯有迁都。”

  朱棡想都没有想,便是开口道。

  “可是你知道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朱标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但还是道。

  “财政负担巨大。”

  “如果要迁都,那就是要从南方运送大量的粮食,而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由于路途遥远,不仅耗时长,且途中损耗极大,加之运输成本高昂,这无疑对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

  “还有为了支持新都城的运行,需要大规模建设或扩建基础设施,包括皇宫、城墙、官署、道路以及运河等。这些工程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再者就是人口迁移,将人口迁移到北方,以充实京都人口和劳动力,这涉及到安置费用、土地分配、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的开支。”

  “至于文武百官反对,这个就不用担心了,毕竟我想他们没人敢反对。”

  朱棡还是想都没有想的开口道。

  “没错,的确是财政负担巨大,哪里都需要银子来支出。”

  “可这都不是重要的一点,重要的是迁往哪里?”

  朱标先是点了点头,又是摇了摇头道。

  “老爷子的那点心思,其实并不难猜。”

  “无非就是西安与洛阳。”

  “因为迁都西安与洛阳,的确有利于大明。”

  “只不过也伴随着一定的弊端,所以老爷子才拿不定主意。”

  “还有就是大明开国不久,潮中的官吏几乎都是出自江南、浙东。”

  “所以一旦迁都,绝对会对政治有所冲击。”

  “再者就是南北方差异,会引起不满的情绪,从而引发动荡。”

  “那老爷子自然要慎重对待,至少要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期。”

  “可是在我看来,不管是西安,还是洛阳,都已经不具备作为京都的条件。”

  “所以我的意向,是迁往老四的藩镇,北平府。”

  朱棡对于朱元璋的那点小心思,猜的可谓是极尽透彻,便是笑着开口道。

  同时也将迁都北平的想法,脱口而出。

  “为什么?”

  朱标开口询问道。

  “有些问题永远无法避免,南方是财富重镇,北方又是军事重镇。”

  “所以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只是为什么我不倾向于迁往西安与洛阳?”

  “那是因为一旦迁往西安与洛阳,我们就会失去对于海域的掌控。”

  “所以迁都北平府,才是最正确的选项。”

  “因为一旦开海,如果走海运,也可以缩减国家财政负担。”

  “毕竟以现在的条件,想要将南方的资源倾向于北方,就只能走漕运,可这就是不小的资源损耗。”

  “谁让没有开海的前提下,运河就是唯一的命脉。”

  朱棡又是缓缓而道。

  大明未来的征程,必然是星辰大海。

  所以迁都北平,更利于大明的发展。

  而这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距离边界太近,可是有朱棡在,那就不存在所谓的边界。

  顺势也可以宣传一波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霸气宣言。

  从而增强百姓对于大名的认同感,毕竟这一波气节,自古以来就没有人能够拒绝。

  而且就拿后世来说吧,所谓的北上广深,为什么只有一个在北方,其余的都在南方,因为它是首都。

  要不然北方不可能有一个城市入选。

  所以迁都北平,自然会推动海运,推动海运,通过大海与南方建立联系,南方自然而然就脱离不了掌控。

  要明白开启大航海时代,可不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那迁都的当务之急,就是灭了北元,将草原纳入版图。

  还有就是高丽王朝,也就是曾经的高句丽,也要将其纳入版图。

  而对于这个高丽王朝,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高丽王朝后期,李成桂夺取政权,次年得到明朝认同。

  从而将国号从高丽改为朝鲜,建立了朝鲜王朝,即李氏朝鲜王朝。

  所以这样一来,京都海防线就是坚不可摧,无人能够撼动。

134.第133章 朱棡所图,海面战略纵深布局,亦为东出,荡平倭寇!

  134.

  毕竟,哪支海上的军队敢深入到渤海?

  只要进入了黄海范围,就算入侵了,也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至于西边,没了北元,真要有战事将起,完全可以从草原出兵。

  而且,从位置来说,北平府距离北极点与赤道点的直线距离正好相差不多。

  但如果迁都西安的话,从地图上,依照从目前版图来看,好像是在中间位子,但是没有看到西安最大的弊端,就是限制了发展。

  往东走虽然地势相对平缓,但往西的川蜀之地走依然是难于上青天,真要有什么问题了,离得近照样挡你几十年进不了川蜀之地。

  所以离得近并不代表就能处理的了,这是从古至今的问题,哪怕是后世也有先例,就是一根难啃的骨头。

  那西边顾不了,海上更顾不了,尤其是海上,都城远离大海,所以两代重视并不足以。

  毕竟原本历史上定都在北平府,可思想受限制,还是开始了闭关锁国。

  那朱棡所要做的,就是定下千年大计。

  还有就是通过海上,古代条件的版图可以扩张到印度,都能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想想,元朝为啥往西版图那么大,就是因为草原出兵中东方便,而北京背靠燕山,而且还有长城,其实稳的很。

  特别是定都北京还能更好的促进南北方融合,但定都在西安,肯定就不行。

  而不管是从哪一个方面出兵,都逃不开两个必要的因素。

  一个是从草原出兵,就得组建铁骑,还有就是从海上出兵,就是得组建海军。

  剩下的一个就是一定要将朝鲜纳入版图,这样就可以形成三面环山,一面大海的防御姿态。

  尤其是在东北亚的地缘政治之中,这样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半岛北部的山脉可以成为天然屏障,而东临日本海、西濒黄海的海岸线则提供了广阔的海域空间。

  而且在渤海与黄海的交界线上建立军事基地,不仅可以加强海上防御,还能提升对周边海域的控制能力。

  同时在这些岛屿上,修筑炮台和海军补给点能够支持海军力量的部署与行动,确保海上航线的安全。

  也能作为前哨站,增加预警时间,对潜在的海上威胁形成威慑。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面战略纵深布局。

  再者提出迁都北平府,并直辖天津,利用天津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海运,是一个基于地理条件的战略设想。

  而且在以后,明成祖朱棣也实施了类似的国策。

  那就是将首都从南京迁移到北平府,并改名为北京,同时加强了对北方边疆的控制和对海运的重视。

  还有天津因其靠近渤海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成为了重要的港口城市,对促进南北物资交流、加强与海外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节 上一节 178/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下一篇:大秦:开局娶焰灵姬,奖万剑归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