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119节

  “百年来的积怨,方才造就了您这位草根皇帝!”

  “可您以为,继续沿用旧制,王朝就不会灭亡,天下就不会改朝换代?”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您,千百年来,世上万般事,有一必有二!”

  “因为您办不成的事,总会有后来人继续,但那位不会如您一般,一心巩固皇权,以求江山永固!”

  “他所愿,非一人成龙之道,而是天下万万人成龙!”

  朱棡的眼眸深处,泛起一抹浓重的敬意,方才道。

  凡心有家国,对于那位唯有敬意、唯有爱戴!

  所以,既然来了大明,自然力求改革,以求后世不会在遭受异族之侵!

  使我华夏百姓,不在遭受动荡!

  为千百年后的改革,奠定最为坚固的基础!

  因为,朱棡明白,纵然穷尽一生,鞠躬尽瘁,也只能为天下打好基础!

  “你!”

  面对朱棡的锋芒毕露,朱元璋也是勃然大怒,只是对上朱棡依旧毫无惧色的目光,又是陷入了沉默。

  “说说科举制吧。”

  良久的沉默以后,朱元璋只是摆了摆手,岔开话题道。

  很显然,朱元璋并不想继续刚刚的话题。

  “不在愚民,弄民,实施双轨并重,兼顾农耕与仕途。”

  朱棡看了一眼朱元璋,方才开口道。

  “嗯?”

  对此,朱元璋又是皱起眉头,显然没听明白朱棡的意思?

  毕竟农耕与仕途,怎么都不可能挂钩吧?

  “您觉得当今天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于朱元璋的疑惑,朱棡轻声问道。

  “粮食。”

  这朱元璋都不用想,便是答道。

  “对也不对。”

  朱棡先是点了点头,又是摇了摇头道。

  “什么意思?”

  朱元璋不解道。

  从古至今,便是民以食为天,那自然是粮食最为重要,毕竟吃饱才是重中之重。

  “哪一朝没有粮食,只是多少的问题。”

  “所以提高粮食的产量,才是重中之重,其余都是浮云。”

  朱棡坐回椅子上,方才点头道。

  “确实,粮食年年都会有,但就是产量的问题。”

  “有时,大丰之年,粮食富足,但大灾之年,粮食不足温饱,也有百姓吃不饱,因此而饿死,也不在少数。”

  朱标也是重新坐回椅子上,轻轻点头道。

  但这心中,也总算是松了口气。

  幸亏他们家老朱克制住了,要不然今日非得吵起来不可!

  只是不知道,朱元璋究竟是怎么想的?

  但说实话,可能是从小与朱棡长在一起的原因,朱标内心之中,竟然有些认同朱棡。

  “所以双轨并重,兼顾农耕与仕途。”

  “什么意思?”

  “将官学与乡学结合,在都城及州县设立官学,教授经典、文学、律法等,培养官员与学者。”

  “同时,在乡村设立乡学,以农业知识、基础读写和道德伦理为主要教学内容,鼓励农耕与研学农耕。”

  “其一,在乡镇民间设立农学堂,传授农耕知识,作物轮作、病虫害防治等知识,提升农耕生产力。”

  “其二,派遣懂农业的官员,或学者深入乡镇,通过季节性的巡回讲学,指导百姓实践新知,提高耕种效率。”

  “其三,科举创新,在科举之中增设农耕科目,选拔优秀农业人才,给予官职或奖励,提高农民的身份。”

  “其四,耕读结合,鼓励学子“半日读书,半日耕作”,确保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同时,设立律法规定,禁止随意荒废耕田。”

  “这样一来,既能促进农业发展,又能维持民间安稳,从而各司其职。”

  “至于官学,我的建议是从各方面入手,汇集百家之学,选拔有用之才,而非死记硬背的书生。”

  “就比如,有学子喜欢律法,便可以主攻律法,那科举入仕,便是去刑部任职。”

  “有学子喜欢经学,便可以调往户部、商司任职。”

  “同样的,万般学问,都有其存世的意义,而大明只需因材施教即可。”

  “这般下来,人才不会埋没,大明也会愈发的欣欣向荣。”

  话罢,朱棡方才看向面露沉思的朱元璋,还有朱标。

  其实,朱棡心中有个更大胆的构想,只是觉得有些不现实。

  毕竟将后世的模版,套用在眼前的大明,根本不可能。

  更何况,凡事不能过于着急,要不然,便是大厦将倾,难有挽回之势!

  再者,变法改革岂能着急。

  而且,还是封建王朝治下。

104.第103章 愿擎三尺寒剑而立,与世间诸恶玉石俱焚

  104.

  “那便兴建学堂,实施双轨并重,兼顾农耕与仕途,为咱大明选拔有用之才。”

  随后,沉吟半晌的朱元璋,终于是抬起头,看向朱棡道。

  “爹,我明白您在想什么?”

  “您怕他们读书识字以后,会生出不臣之心。”

  “但儿子可以告诉您,不会的。”

  “纵然能识字,读的起书,他们也不会造反。”

  “除非您如昏君般,无恶不作,不然,他们依旧会对您敬若神明!”

  “为什么?”

  “历朝历代以来,何人愿意让百姓读书?唯有您。”

  “因为您,他们才有读书的机会,因为您,他们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且有句话说的不错,所谓物极必反,您越压制什么,什么就爆发的越快。”

  “时代变了,若我们还是一成不变,这对于中原,对于华夏,便是一场浩劫。”

  “所以大大方方的,让他们读书,让他们识字!”

  “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明白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

  “明白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明白愿擎三尺寒剑而立,与世间诸恶玉石俱焚!”

  “明白大明变法之心,无人能撼动!”

  朱棡的声音再次响起。

  对此,朱元璋自然明白,但就是迈不过那道坎,但还是点了点头。

  “爹!儿子都听明白了,您为什么还在装糊涂。”

  “既然大明无法做到万万年,您为何又要固执今日!”

  “而改革只是为了未来,未来的天下大治,可以更加的繁荣!”

  “这颗种子,可以不在大明发芽,但一定要树立在天下!”

  “为得,不是眼前之天下百姓,而是浩荡苍生,亿万生灵之未来!”

首节 上一节 119/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下一篇:大秦:开局娶焰灵姬,奖万剑归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