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第349节

  县衙那么多人,总是有人禁不住诱惑,在钱财的驱使下,说出一些事情来。

  胡惟庸轻微颔首。

  王布犁瞧着朱明秀身着粉色小裙子,脸上的酒窝都带出来了,跑上台阶,站在他面前,轻微气喘:

  “王郎,你好长时间都没有来皇宫看我了。”

  “嗯。”

  王布犁呼啦了一下她的头发,笑道:

  “最近在忙,我去看新建造完的公主府了,修的不错,你要是不满意,咱们到时候再搞。

  等成亲之后,咱俩就住进去。”

  朱明秀脸上飞过一朵红云,轻微低头,又点点头。

  少女青春的气息,可实在是太让人心情愉悦了!

  二人并行而走,朱明秀叽喳的说着宫里的事情。

  听着也就是翻来覆去的争宠的手段,纵然是老朱这个强悍的工作狂,对女人也是有着不小的需求的,更不用说在仙境当中,观摩自己女婿的运动当中,学习了新姿势。

  毛骧的搜查很是彻底,直接把赵兴胜家里的妻儿老小全都控制起来,顺便翻个底朝天。

  赵兴胜的妻儿哭闹着不停,毛骧丝毫没有什么同情心。

  这些人能不能活,还是个问题呢。

  待到搜了不少玩意,就是没见到多少钱财。

  毛骧只得回宫禀报,说赵兴胜家里并没有多少脏钱,还需要再查一查。

  朱元璋看向一旁哼哧的赵兴胜。

  赵兴胜并不惧怕有人去他家里搜查,俸禄全都给家里了,刘有江给他的孝敬,他拿来孝敬别人之外,也全都消费了。

  主打一个及时行乐,老子只有往上爬,才能有更多捞钱的机会。

  “陛下。”

  兵部尚书林荣把账本放在了一旁,这账本是刘有江所作不。

  可问题是前后没有印证,连脏银都搜不到。

  现在案犯又主打一个死不承认,总之就是我没有问题。

  承认了就全家都玩完了!

  但朱元璋又不能把赵兴胜进入夜秦淮消费的事给抖搂出来,否则将来这些贪官污吏的钱,还怎么流入他的手里?

  别人不知道,但朱元璋自从发现假钞案后,便开始叫人记录每天进入夜秦淮消费的人群,将来一旦出事,也好对照抓人。

  “你带下去好好审一审,别让他死了,也别假手他人。”

  朱元璋吩咐了一句,毛骧连忙差人把赵兴胜给带走。

  然后他又拿起一封奏章继续看,是国子监校长李文忠发来的,目前国子监的风气已经大为扭转了。

  朱元璋为了巩固和维持皇权,手里有两把武器,一个是军队,另一个就是官僚集团。

  武力镇压。

  公文统治。

  要不然朱元璋也不会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处理公文。

  老朱从亲兵的位置爬到皇帝的位置,靠的就是武力起家,这么多年下来,他对于军队的掌控力度很强。

  但是另一只手里的武器就显得比较孱弱了。

  那就是从朝廷到地方上所需要的官员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各级官僚加在一起,十万人都是往少了说的。

  白手起家的朱元璋没地方去找十多万忠于他,且能干的文人!

  元朝的旧官,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存活下来的不多了,会办事识大体的一批人,早早就投效了老朱。

  剩下的大多都是贪官污吏,要么就是老了昏聩,要么就怀着旧国的恩宠,北迁沙漠。

  还有的是那种害怕老朱的报复,诸如罗贯中这类人,隐名埋名,遁迹江湖的。

  尽管朱元璋费了很多的心思,要凑齐这个班子,但人数还差的远了。

  朱元璋又开始找补元朝吏员,因为元朝是以吏治国的,甚至执政大臣也用吏员出身的来担任,造成了很不好的风气。

  尤其是法令越发的多,越发的详细,一般人不会办,甚至都不能懂,这就越发的方便吏员从中作弊,搞成了吏治代替官治,甚至是代替了君治,这是万万不能的。

  还有一个法子是启用没做过官的读书人,读书人想当官,但也有顾忌,大明政权算不得稳固,对内尚未统一,对外北边蒙古尚且保持了不小的力量,顾忌这个新生政权要完蛋。

  尤其明朝的高官位置,全都被“淮人”给占满了,只剩下些许的小官位留给他们。

  再加上老朱对于做官之人有着高标准严要求,一旦有罪,不是枭首灭族,就是戴着镣铐做事,更是吓退了不少人。

  最后一种就是任用地主为地方官。

  可是人依旧不够用,而且这些人做官干出来的事情,十分不符合朱元璋统治的需要,于是在空印案后干掉了一批人,顺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老朱对于为官之人是有着极高的要求的,所以他才会在国子监当中大量招生,作为新官僚的储备人才用。

  为了防止出现认老师不认皇帝的现象,国子监从上到下的老师们全都是朝廷官员,甚至连校长什么的也都是吏部任命的。

  李文忠也没有资格去亲自聘任老师来国子监教学。

  国子监自从设立以来,学生来源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官生,一种是民生。

  官生又分为两种,最为尊贵的便是官员子弟,另一等就是外夷子弟(西南土司、日本、琉球、暹罗),是皇帝亲自指派的。

  民生就是各地地方官保送府州县等学生。

  官生占一百五十人,民生占五十人。

  朱元璋设立国子监立学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官生如何去执行统治。

  因为在他的政策里,你爹是干啥的,你就是干啥的。

  但随着不断扩招,民生反倒占比越来越多。

  等到了洪武四大案全都整完之后,国子监八千多名学生,就只有四个人是官生了,其余全都是地方官依法保送的学生。

  朱元璋对于王布犁忽悠大批人去北方历练倒是没有什么反感的,这帮人主动去总比被吏部派去更加有动力。

  现如今北方那个苦寒之地,怕是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

  朱元璋开始只是让国子监教育学生四书五经,因为这些学生的出路是当官。

  四书五经的儒家的经典,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都在里面,孔子的一些思想老朱是十分喜欢的。

  尤其是那一套尊王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最符合他的口味了。

  至于孟子的一些话,还有苏秦张仪等人,都不让读。

  现在国子监的风气既然转变开来,朱元璋决定得让这些学生继续学习大明律才行。

  如此才能减少他们犯罪的机率,就如同王布犁一样,熟读大明律,做事是极为有分寸。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提笔写下,让国子监的老师去教授最新版的大明律。

  然后他又开始想法子把国子监的监规再次增加一些。

  膳食全公费。

  有家眷的特许带家眷入学,每月额外支食粮六斗。

  监生和教员请假或回家,都要经老朱特许。

  老朱其实对于王布犁有关把班级打散重新聚在一起训练的做法十分的不满意。

  因为在朱元璋制定的监规里面,是禁止监生们团结组织的!

  甚至班与班之间,也禁止来往。

  以此来避免他们在国子监之内,就有早早就结党的可能性!

  这些人都是“监生”出身的。

  跟后面的清廷的田文镜都是他妈的监生出身,凭什么在大明耀武扬威啊?

  但是这些监生出身的官员,在洪武朝还真挺容易耀武扬威的。

  从最高级的地方二品大员布政使到底下没有品级的教谕,无官不做。

  而且除了毕业做官之外,在学校的监生,还可以奉命出使,巡视各个地方,稽查百官案子,到地方去兴修水利,执行丈量、记录土地面积,定粮的任务,去各个衙门实习。

  再加上因为朱元璋制造出来的大案牵连数万人,许多官员的职位都空缺出来,朱元璋大力提拔这些监生,有效的补充了官僚集团的正常运转。

  但是在朱元璋恢复科举之后,监生的好日子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做官要从进士科出身了,许多监生也去参加科举。

  渐渐的国子监就失去了培养官僚的独占地位,进士们开始抢占原本属于监生的饭碗,而且他们也更加容易抱团。

  进士的身份越发重要,监生的身份越来越拿不到台面上说话,只能被迫的去基层以及各个衙门当吏员了。

  朱元璋又想起了王布犁要在永安村设置学堂,无论男女幼童都可以前去学习,他大笔一挥,决定下诏在地方上设立“社学”——乡村小学。

  主要任务是让他们学习大明律令,这样才能更好的本本分分。

  朱元璋已经打定主意了,趁着现在宝钞还没有像后世那样变得一文不值,必须得干更多的事。

首节 上一节 349/6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开局抢了曹操的兖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